体验性学习在美术新教材中的教学实践论文_李玉芝

体验性学习在美术新教材中的教学实践论文_李玉芝

李玉芝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第一中学 264100

中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欣赏评述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那么怎样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性学习呢?我从三个方面做一些浅显的分析。

一、体验性学习注重主客体的交融性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性学习,教师的作用就是使固定的、自闭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活起来,就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有机地创设体验学习情景、体验学习气氛和体验学习的契机。

二、体验性学习注重学习主体的实践性

实践是认知的基础,实践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方式,体验性学习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从而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知。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性学习活动,是在感知觉体验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思维和情感的体验,逐步获得对知识的感悟和认知。再通过动手实践制作的体验,检验感知觉的认识,校正和提升认知思维,再进一步获得主动创造与成功愉悦的体验。

三、体验性学习注重教材内容的灵活性

在美术教学中,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果按人体的功能可分为:感触觉体验,视觉学习体验,动手实践体验,思维想象体验,情感审美体验;按认知客体内容可分为;对物体媒材性能、特征的体验,对双基知识的认知过程体验,对作品塑造的体验;按体验性学习的类型可分为:触摸感觉体验,视听情景体验,活动参与体验,实践创造体验,情感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评价交流体验,审美体验等等。

体验性学习方式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应以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出发,有所侧重,既保证体验学习的实效性又保持体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使每一堂美术课都成为作为主体的学生对客观世界意义的领悟,对艺术意义的体验和对艺术价值的体验。

论文作者:李玉芝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4年2月总第1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7

标签:;  ;  ;  ;  ;  ;  ;  ;  

体验性学习在美术新教材中的教学实践论文_李玉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