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本职岗位,弘扬工匠精神论文

立足本职岗位,弘扬工匠精神论文

立足本职岗位,弘扬工匠精神

范粟淇/中共太和县委党校

摘 要: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两个轮子”,二者缺一而不可。“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在物质文明的创造过程中可以发挥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工匠和工匠精神对于我们而言,不仅是技术水平的代表,更是一种精神导向。因此,我们应当把“工匠精神”嵌入到日常工作当中,立足本职岗位,知行合一地弘扬“工匠精神”。

关键词: 工匠精神 敬业 精益求精专注 创新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奋斗精神、科学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汇聚起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将弘扬工匠精神普及到每个人应有的精神层面,更加强调了工匠精神作为一种强大的力量能够帮助我们向善向上,奋斗幸福。

一、工匠及其精神

(一)工匠

在传统文化中,“工匠”又被称作“匠人”、“百工”等。成书于春秋末年战国初年的《周礼·考工记》是我国已知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考工记》对百工的职责做了明确界定:“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

(二)工匠精神

从本质上讲,“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为敬业、精益、专注、创新。

SQLite是由D.Richard Hipp采用C语言编写的一款开源的、轻量级的、跨平台的、嵌入式的关系型数据库。它支持大部分SQL92标准(比如视图、事务、触发器、BLOB数据类型等),支持弱类型数据存储。它的开发在省去了专用于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日常费用的同时,同样可以为应用软件提供方便的数据管理。

二、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

国家现在重视工匠精神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国家升级转型的攻坚时期,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更需要突出和明确。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两个轮子”,二者缺一而不可。“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在物质文明的创造过程中可以发挥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弘扬工匠精神就是要重新唤起人们对劳动价值观的正确认识,端正人们对劳动和劳动者的根本看法。树立劳动光荣,劳动不分贵贱的价值观。

(一)从国家层面来看,工匠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这个孩子有两件事让我印象深刻,第一件是有个学生被牛给顶伤了,大概是那个学生调皮,故意去挑衅路边的水牛,结果牛发狂了用牛角把他给顶伤了,伤得特别严重,胸口都出血了。这个孩子看到后疾步跑过去扯住牵牛的绳子,把绳子系到一棵树上后把那个受伤的学生一背,飞一样往村里医务所跑。

二是金融监管制度的设立缺乏市场化导向。目前政府制定的监管制度体现的政府行为多,指导性强,缺乏以市场为导向。比如,经济发展形成着不同的波段与周期,在经济衰退时,金融机构的信贷损失高于经济上涨时的信贷损失,金融机构的放贷能力必然受到很大的影响。在经济快速发展和上涨时,金融机构必然会计量出经济运行中的信贷损失低于经济放慢和下行时的信贷损失。此时,金融机构的放贷意愿必然大大增强。同时,在这种上涨与下行的波动与周期性的振荡中,企业对资本的需求和金融机构的信贷也随时进行调整。而我们的监管制度在监管中往往缺乏这种灵活的监管方式,市场中顺周期性在所难免。

从国家到社会再到个人的干事创业,都需要工匠精神。只有把“工匠精神”融入我们干事创业、责任担当、信念追求当中,我们才能成为新时代优秀的建设者。

(二)从社会层面来看,工匠精神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闭卷考试,重视考试成绩,忽视学习和实践的工程,很容易使学生平时不认真和抄作业,出现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和不求甚解的情况,考试完后连最基本的概念都不知道的现象。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当前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纺织工程专业人才。

但是在各种拜金主义、粗制滥造、以次充好和唯利益思想的诱导下,有些人已经失去了对待事物最原始的初心,淡泊社会责任意识不再精益求精,恪守正道。

定义 设r=r0>0为固定的圆柱面,过点M作直线垂直 z轴于点 O',射线 O'M交圆柱面 r=r0于点 M',称点M'为点 M在圆柱面 r=r0上的投影(如图 2所示)。

其次要强化担当意识,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勇于担当是必须具备的素养、工作作风,也是提升工作能力的前提和关键。增强主动担当意识就是高度负责,勇于担当。这是一种气魄。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度。把心思用在“想干事”上,把胆识体现在“敢干事”上,把本领运用在“会干事”上,把结果落实到“干成事”上。

(三)从个人层面来看,工匠精神是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的现实需要

3.4 人文关怀有利护生心理发展及职业发展 在带教注重护生职业道德教育、巩固专业技能。临床教学中加强各类临床环境的适应方法、角色转换的心路历程、自我防护技能等学生会遇到的实际问题的教学,教会护生独立思考、独立处事,有利于护生的心理正常发展。对于护生的学习与工作应给予一定的肯定并作出正确的指导,以此方法增强她们的自信心,有针对性、目的性、启发性地引导她们愉快地进行临床护理实习工作,同时更加体会到护理专业的重要性,更热爱护理专业,提升护生的职业认同感。

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

对待工作,我们要有这样一种认知: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劳动,在单位里扮演真什么角色,如果大家都能以一丝不苟的态度认真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光荣的,就能在自身的岗位上获得成功。

三、立足本职岗位,弘扬工匠精神

从2008年中国第一辆高铁“京津城际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至今,短短11年时间,高铁已经像过去的绿皮火车一样,成为极其普通的存在,普通到我们压根没想过,中国高铁到底有多强。中国目前已经成功拥有世界先进的高铁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具有组团出海的实力,可以挑战任何竞争对手。中国铁路装备制造业曾经落后世界潮流30年,现在正在以“中国速度”,震撼着整个世界。

(一)需要敬业

因为敬业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忠于职守,新时代党内工作要求党员干部忠于职守,能够按质按量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时刻明白自己的责任,谨守本分,不该做的不做。

敬业,首先要务本踏实。《论语》中有句话,“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务本,首先我们应该反思自己有没有尽到本分。不管一个人的个人素质有多高,都应该做好分内的事,做好本职工作。

所以工匠和工匠精神对于我们而言,不仅是技术水平的代表,更是一种精神导向,可以让人抛弃利益去用心做一件事情,帮助我们走出道德缺失的困境,让我们的社会行为得到一定的约束,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工匠精神的支持。一个国家只有推崇精益管理、注重细节,弘扬、践行工匠精神,才能走在世界前列。

(二)需要精益求精

每份工作都有严格的工作标准,如果不认真严谨,粗心大意,就一定会造成工作成效大打折扣,浪费人力物力。因此,应当继续反对工作生活中的形式主义,坚持问题导向,认真严谨地自查自纠,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思想认识,转变工作作风。

同时还要杜绝“差不多”心态。20世纪20年代,胡适先生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差不多先生传》。在胡适先生的这篇文章里,差不多先生做每一件事都会提到“差不多”,但就是这样的一点点差距使他“做差”了很多,最终导致了他自食其果的命运。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们所从事的工作虽然千差万别,但是如果在工作中出现了一丝一毫的偏差都可能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弘扬“工匠精神”中精益求精的严谨作风,在做事时杜绝“差不多”的心态,把细节执行到位,一丝不苟地对待工作。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作为计算机类、电子类的一门必修课,是培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和编程思维的关键。我院此课程是在C语言的基础上开设的,掌握其方法不仅是C#、Java、Python等开发工具的必备基础,还是后续《数据结构》以及《操作系统》等课程的前提。C++具体抽象、封装、以及继承和多态性的特点,使得其比传统的程序设计的维护性和扩充性更强[1]。所以,目前备受中大型应用软件开发者的喜爱。此外,C++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实践性强,对一个注重培养应用实践能力的独立学院来说,这恰好与我校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宗旨相契合。

(三)需要专注

专注是一种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社会生活节奏逐渐在加快,人总有太多的欲望,也会有太多的想法。脑袋里的想法越多,就越难抵制诱惑。面对头绪多的事情,这也想干,那也想做,有的时候工作干到一半就放弃了,没有持续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结果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使我们失去缜密思维和深度思考的能力,有时候专注就成了一种稀缺能力。

专注不是盲目的偏执,而是善于深度的思考,在层层深挖的过程中探寻事物的本质。是扎根某一领域,探究事物的本质,通过科学地制定自己的目标和规划,分清主次,排除外界干扰,就好比在墙上敲钉子,钉不到点上,钉子要打歪;钉到了点上,只钉一两下,钉子会掉下来;钉个三四下,过不久钉子仍然会松动;只有连钉七八下,这颗钉子才能牢固。要有自强不息,久久为功的意识,认准一件事,心无旁骛,并且持之以恒,才能将工作做牢、做实、做出成效。

(四)需要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能力。社会在快速发展,我们的工作也面临着因为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新的挑战,因此,我们应当在工作中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更好地解决问题。

首先要掌握专业知识,在自己的岗位职责内,有较深的专业知识,既要刻苦钻研政治理论知识又要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与时俱进,才能成为工作中的“行家里手”,在关键时刻凸显价值。

同时还要在拥有合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突破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指人们习惯于按照固定的趋向去反映现实。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人的一切发明与创造都来自尝试中的创新。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时也曾指出:“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因此,我们应当不断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突破原有工作的思维定势,才能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创造性地开展好工作。

要实现人生理想,创造人生价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大批富有“工匠精神”的普通民众。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响号召,把“工匠精神”嵌入到日常工作当中,立足本职工作,知行合一地弘扬 “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郭彦军.工匠精神是中国工人阶级先进性素质的时代体现[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04).

[2]石琳.中华工匠精神的渊源与流变[J].文化遗产,2019(02).

[3]徐耀强 .论“工匠精神”[J].红旗文稿,2017(10).

标签:;  ;  ;  ;  ;  ;  

立足本职岗位,弘扬工匠精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