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探究》论文_马洪军

《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探究》论文_马洪军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标的实行,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应该得到转变。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合理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不能有丝毫的懈怠。[1]本文主要参考了当下多数初中学校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具体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针对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研究提出了一些个人建议,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策略研究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概述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品格的塑造阶段,这也是为什么初中学生较为叛逆的原因,可能会因为一句话或者是一件小事就改变自己的思想,因此在这个关键的阶段需要有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念,增强法律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但是从对多数学校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情况调查发现,情况不是太乐观,多数的学校都不重视这门课程,认为这门课程是可有可无的存在,老师都如此看待,更何况是学生。因此,很多学校就算安排了这门课程,还是会有很多学生旷课或者是课上睡觉。

除此之外,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也是走一下流程,教案可有可无,上课的时候也就是简单的将书本上的内容串一下,念一念,然后剩下的时间交给学生上自习,这种懈怠是会传染的,学生也就不会把这门课程当成是重要课程。此外,还有很多学校并没有按照教育局的规定安排这门课程,觉得是在浪费时间,甚至这门课程都没有专门的老师负责,上级对教学情况进行检查的时候会随便安排个老师顶班。由此可见,这门课程根本就没有发挥任何自身的价值。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和时代的发展,重视思想的教育和法律意识的培养不仅仅是对当下学生的要求更是对新时代人才的要求,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传统模式的改进是当下所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

二.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意义

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是学生人生路上一门非常基础的课程,要进行教学模式的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法律意识。[2]优化的不仅仅是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老师和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态度,不管是哪一方面,都应该重视这门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针对的只是学生的成绩,也就是学生的分数,而在新时代的当下,评判一个人的素质不仅仅局限于成绩单上的分数,更多的是在学习和工作当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魅力和整体素养。

只有进行传统模式的优化,才能慢慢的改变大家对于这门课程的态度,教育重视,学校和老师重视,学生自然也就会慢慢重视,要让学生们意识到这门课程不再是教案上所说的死记硬背,需要的是领悟精神,培养自己的个人道德素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所说的一样:要把思政课办的越来越好,确实如此,在新时代下,国家尤其重视学生道德的培养和法律意识的提高,学校思政课的教学情况关乎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更多的是国家改革的发展,文化改革也是改革的重要部分,而文化的改革应当从学生的思政课抓起,不轻视,不懈怠,在培养学生道德的同时也要赶上国家发展的步伐!

三.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探究

(一)改变初中教师的教学观念

通过对课程的教学情况发现,这门课程之所以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是因为老师授课观念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课程的重要程度来源于老师对课程的态度,简单的来说,就是老师有什么样的看法,学生就会有什么样的看法,比如初中数学比较重要,学生都知道,只要是我们因为初中数学老师对这门课程较为重视,上课认真讲课,抽取课下时间为学生解惑,这些学生都看在眼里,因此都会重视这门课。

但是《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却正好相反,学生自然重视不起来,因此想要优化教学模式,第一步就是要对初中老师统一进行相关的培训,要让老师们知道,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在使用,需要做的就是要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充分地重视这门课程,除了进行观念的培训以外还可以组织老师交流会,给老师机会相互谈论自己的想法,如何重视这门课程,如何才能引起学生的广泛关注。

(二)改变初中教师的教学方式

只有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优化传统的授课方式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的教学模式不再是以往老师主角的情况,不再完全是由老师进行讲课,学生在课堂走私、开小差。要真正的把学生带进课堂,给学生一种课堂的归属感,只有学生感觉融入到了课堂,才能学的进去,学习效率也就会提高。[3]

老师可以进行案例教学,比如在讲到《丰富的社会生活》这一章节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论自己的社会生活,然后对学生的社会生活进行评价,最后再结合课本向学生讲述如何才能让自己的社会生活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这样一来,学生都参与了进来,并且还学到了如何丰富自己的社会生活。

另外,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还可以丰富课堂活动,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道德与法治的相关视频或者是专栏节目,学生自然就会有兴趣进行观看,并且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也会进行思考,有什么不太懂的问题可以询问老师,然后老师进行解答,可谓是一举两得;课堂上老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和讨论,增强学生印象。

(三)重视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进行社会教学

任何课本上的理论都应该和实际相结合。既然是《道德与法治》,那么肯定是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课堂理论终究是要实践的,老师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充分地融入到调查的社会当中,让他们能够在生活当中体验教学。

在教育改革快速发展的形势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优化和改革是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的必然。总之,这门课程的安排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能够让学生真正的重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学生才能进行深一层次的学习,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对学生的人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塑造一个人的品格就相当于塑造一个人的一生。

参考文献:

【1】郑晴晴. 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探究[J]. 学周刊, 2018(5):124-125.

【2】王爱兵. 自媒体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优化策略[J].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17(6)54-54.

【3】袁文婷. 自媒体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优化策略[J]. 好家长, 2018(8):173-173.

论文作者:马洪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5期6批次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

标签:;  ;  ;  ;  ;  ;  ;  ;  

《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探究》论文_马洪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