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润德细无声——浅谈美术课的德育渗透论文_许建平

以美润德细无声——浅谈美术课的德育渗透论文_许建平

山东省荣成市第三中学 264300 

摘 要:目前新课改美术学科实行的“旧教材新课标”,所以对于教材的挖掘还处于摸索阶段,本文以美术课堂实践为例,举例论证了如何在中小学美术课程中挖掘德育资源的有效途径,为以后的深入探讨打下基础。

关键词:德育 美术教学 素质教育

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说过:“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可见德育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保证。“德育”其实并不是品德教师或班主任的专属任务,而是每个教师每个学科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都应渗透德育。教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应该只是“授业”、“解惑”,更重要的应该是“传道”,就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地渗透德育,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道理。作为一个普通的美术老师,也理所应当地做好德育工作的准备。

美术是视觉艺术,美术教育是以图传情,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可以表达语言不能表达的感情和美。美术教育同时是向学生进行思想素质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有效的形式。在美术教育活动中,通过绘画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可以张扬学生独特的个性;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可以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通过展开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体现人格魅力。在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同时,真正达到“育人润德细无声”的德育效果。教育者要在学生对美的内涵、美的形式的创造性感受、体验、领悟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思想道德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应注意的以下几点问题:

一、注重营造美的学习环境,提供美的育人场所,启迪感悟美的心境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是学生身心得到净化和提高的地方,学生道德品质形成几乎都与学校有关,因此,校园的外部环境、学校的整体学习氛围、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知名度,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美术教学在学校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学校的艺术长廊、陈列室的美术作品、室外宣传栏的设计、学生们比赛获奖情况、教室内的黑板报、室外的班级墙报,校园里、走廊中、墙壁上,悬挂同学们和老师们挥毫泼墨的书画作品、富有创意的绘画作品,陈列着精致美观的手工作品,处处体现着学校的人文气息和传统文化底蕴。所以作为美术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从美术的角度做好美育的准备工作,让学生觉得身处艺术的氛围之中是一种幸福,有利于学生身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抓住美术课堂挖掘德育内容,培养审美情操,树立爱国、爱家、爱美的思想

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增强德育意识。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

三、用心交流,用爱表达,正确评价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除了对学生学业水平进行评价和考试外,课堂语言评价是实现课堂教学评价最直接的工具,也是师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最佳方法。因此我们给学生的评价必须是真实的、真诚的、真心的、具体的,不能讲套话、空话、假话、大话,既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夸大学生的成绩,说好话不等于绝对的鼓励,我们应当学会直面学生出现的错误,适度地评价学生的表现,不要一味地“你真好”、“你真棒”、“你真行”。要让评价语言具有生命的色彩,好——好在哪?棒——怎么棒?一定要具体,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判断,更要让学生知道好的程度与努力的方向,千万不要让你含糊不清的笼统评价成为善意的谎言!要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和人格,要给学生“留一点面子”不要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美术教学应做到以德为先,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灵魂和指导的作用,所以美术教学中如何利用可行的方式,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加入积极健康的人文思想,将德育贯穿到美术课堂中,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道德价值观。

四、教师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树立做人的典范

教师首先自己要做好表率,要才高八斗,谦逊和蔼,平易近人,道德高尚,做一个知行统一的教师。“种桃种李种春风,养花养草养心情”。是呀,美术教学渗透德育内容贵在言传身教,让我们在实践活动中为学生纯洁的心里播撒下美德的种子,让德育之花开放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美术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美育之中,以美引善,使学生在美术鉴赏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将美育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通过艺术作品欣赏美、创作中体验美、观察中评价美的美术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健康的审美情趣,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提高审美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将美育与德育有机融合,为培养新一代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人才而努力。

论文作者:许建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1月总第28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9

标签:;  ;  ;  ;  ;  ;  ;  ;  

以美润德细无声——浅谈美术课的德育渗透论文_许建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