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在钢板内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康复中的效果评价论文_蒋瑞华,秦金艳

(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中医医院;541799)

【摘要】目的:探讨选择不同康复护理方法对桡骨远端骨折行钢板内固定术患者进行干预后对其腕关节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7月~2018年05月收治的70例桡骨远端骨折行钢板内固定术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钢板内固定术康复护理模式的研究,对照组(35例):选择常规康复方法完成;观察组(35例):选择常规康复+集束化康复护理方法完成,最终就两组钢板内固定术患者腕关节功能改良Shea评分优良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对比。结果:同对照组钢板内固定术患者腕关节功能改良Shea评分优良率(74.29%)对比,观察组(97.14%)获得明显提升(P<0.05);同对照组钢板内固定术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提升(P<0.05)。结论:护理人员合理选择集束化康复护理方法对桡骨远端骨折行钢板内固定术患者进行干预,可显著提升患者康复效果。

【关键词】康复护理;钢板内固定术;腕关节功能障碍;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09-0082-01

近年来随着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逐渐增多,临床实施钢板内固定术显著增多,但是不少患者术后仍然存在腕关节功能障碍,使得钢板内固定术的有效实施受到影响[1]。本研究针对钢板内固定术后患者实施集束化康复护理促进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以确定最佳的康复护理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07月~2018年05月收治的70例桡骨远端骨折行钢板内固定术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钢板内固定术康复护理模式的研究;对照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0岁~83岁,平均年龄为(56.35±8.25)岁;观察组(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1岁~85岁,平均年龄为(56.39±8.29)岁;两组钢板内固定术患者的性别、年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完成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后,常规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并保持病房环境的舒适感以及安全感,然后进行钢板内固定术康复护理模式的研究,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康复方法完成;观察组选择常规康复+集束化康复护理方法完成,对于对照组,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情况合理开展康复指导干预,鼓励患者自主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对于观察组,采取以下康复护理方法:①针对所有钢板内固定术患者创建康复预测评估档案,主要内容为患者骨密度、全身情况、创伤情况、AO分型、手术入路以及麻醉方法等。完成后,针对患者创建开展个体病情监护指标,充分明确个体术后康复介入时间以及具体的护理要点[2];②对于术后回到病房的钢板内固定术患者,需要认真观察患肢肿胀情况、受伤关节包扎情况以及神经损伤情况,保持患者局部清洁。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加以指导,采取冰敷患肢等方法进行干预,并合理开展关节训练等,以促进病情康复 [3]。③患者术后超过24小时,合理开展关节运动训练,训练时间直至术后康复阶段,期间对于活动量以及训练幅度需要充分关注,做到动静结合及循序渐进[4]。④对于术后康复阶段患者,配合中药熏蒸方法进行干预,并配合开展超短波治疗以及按摩等,均控制1次/天的干预频率。完成手术后8天~14天,需要了解患者恢复情况,以协调平衡患者各肌群。在完成手术后4周~6周,拍片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并配合开展自主功能锻炼以及理疗干预,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钢板内固定术患者腕关节功能改良Shea评分优良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

1.4 判断标准

对于两组钢板内固定术的腕关节功能评定,选择改良腕关节Shea评分方法完成,主要针对患部痛觉、主诉、关节活动度、正中神经卡压以及握力指标等方面完成。优:18分≤结果≤20分;良:15分≤结果≤17分;中:12分≤结果≤14分;差:结果≤11分[5]。

对于两组钢板内固定术的满意程度评定,选择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完成,分为很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三方面;很满意:结果≥82分;基本满意:63分≤结果≤81分;不满意:结果≤62分[6]。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两组钢板内固定术患者治疗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腕关节功能改良Shea评分优良率)以%形式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形式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表现得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腕关节功能改良Shea评分优良率对比

同对照组钢板内固定术患者腕关节功能改良Shea评分优良率(74.29%)对比,观察组(97.14%)获得明显提升(P<0.05),见表1。

表1 两组钢板内固定术患者腕关节功能改良Shea评分优良率临床对比 (例)

3、讨论

对于桡骨远端骨折行钢板内固定术患者在完成手术后,需要通过康复护理促进患者的病情好转以及痊愈,但是以往常规方法的实施,在实践性以及系统性方面较为缺乏,尤其在康复训练方面未给予全面关注。在此种情形下,集束化康复护理方式的有效实施,可以将关节功能锻炼、创伤护理以及中药熏洗理疗等诸多方式进行结合,从而创建较为合理的康复模式,获得确切的康复护理效果。

本次研究中对于腕关节功能改良Shea评分优良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两组患者分别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护理作用发挥获得显著提升,从而证明集束化康复护理方式应用优于常规康复方法。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合理选择集束化康复护理方法对钢板内固定术患者进行干预,可显著提升患者腕关节功能以及满意度,促进钢板内固定术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单艳,郭玲,周荔倩.循证护理配合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手部掌骨颈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02):155-157.

[2]姚美容.颈椎骨折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5):110-112.

[3]夏翠兰,邓雪峰,郭玲,曾丽芬,周运彩.循证护理在预防骰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06):41-42.

[4]龚春莲.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锁骨骨折后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0):211-212.

[5]谢雪霞.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9):53-54.

[6]黄世敏,林明侠.钛网植骨联合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01):53-54.

作者简介:蒋瑞华 女 1978- 本科 副高

作者简介:秦金艳 女 籍贯:广西 本科 职称:主管护师

论文作者:蒋瑞华,秦金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2

标签:;  ;  ;  ;  ;  ;  ;  ;  

集束化护理在钢板内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康复中的效果评价论文_蒋瑞华,秦金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