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烯紫杉醇同步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实验研究

多烯紫杉醇同步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实验研究

任振义[1]2003年在《多烯紫杉醇同步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 多烯紫杉醇对SPC-A1肺癌细胞的体外放射增敏作用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多烯紫杉醇对SPC-A1肺癌细胞的体外放射增敏作用,并从活性氧角度探讨多烯紫杉醇对SPC-A1肺癌的放射增敏作用机制。方法:(1) 将SPC-A1肺癌细胞接种于培养皿内,分别暴露于1.25×10-10 和2.5×10-10 mol/L多烯紫杉醇, 每个浓度分别作用24、48小时后,给于2~10 Gy的γ射线照射。照射后更换培养液,于CO2培养箱内培养10天后甲醇固定、Giemsa染色,肉眼计数每个培养皿内细胞数大于50的集落数。统计经过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的存活分数,并以单纯暴露于多烯紫杉醇而不进行照射的细胞存活分数作为对照对上述各实验组进行校正,计算经过增敏并照射后的存活分数。以单靶多击模型分析各实验组存活分数在37%时的放射增敏比。(2) 向上述经过多烯紫杉醇处理后的SPC-A1肺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2’,7'--二氯双氢荧光素二乙酸盐和二氢乙啶,孵育后收集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活性氧(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活性。结果:1.25×10-10 和2.5×10-10 mol/L多烯紫杉醇作用于SPC-A1肺癌细胞24小时的放射增敏比分别为1.10和1.23;作用48小时的放射增敏比分别为1.36和1.43。1.25×10-10 和2.5×10-10 mol/L多烯紫杉醇作用于SPC-A1肺癌细胞24小时后细胞内活性氧分别为42.59%和49.22%;作用48小时后细胞内活性氧分别为51.42%和66.03%。与对照组 (21.71%)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多烯紫杉醇对体外培养的SPC-A1肺癌细胞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并且这种效应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2)实验结果提示活性氧可能参与了多烯紫杉醇对SPC-A1肺癌细胞的放射增敏过程。关键词:多烯紫杉醇;SPC-A1肺癌细胞;放射增敏;活性氧

高绍英[2]2009年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脑部同期放化疗近期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和目的]近年来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约20%~50%发生脑转移,导致治疗失败。同期放化疗是一种新的肺癌脑转移瘤治疗模式,此疗法已在很多肿瘤治疗中取得肯定效果,而在肺癌脑转移的治疗中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本研究旨在评价多西紫杉醇联合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放化疗结合时机的探讨。[方法]我科2007.7至2008.7收治的48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应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组,其中23例进入同期放化疗组,25例进入单纯放疗组。同期放化疗组:男:女为16:7,腺癌11例,鳞癌10例,其他病理类型2例,单纯放疗组:男:女为14:11,腺癌10例,鳞癌14例,其他类型1例,两组资料具有统计学可比性。放疗方案:高能直线加速器产生6MV-X线,全脑对穿照射,3Gy/f×10,或2 Gy/f×20,单一病灶或局限病灶3D适形加量10~15Gy;化疗方案:多西紫杉醇(TXT):35 mg/m~2第一天和第八天静脉滴注。同期放化疗组化疗从放疗总剂量达20Gy时开始,放疗结束后评价疗效,如有效可继续化疗叁到四周期。单纯放疗组:放射治疗方案同同期放化疗组。[结果]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同期组完全缓解率(CR)为21.7%,部分缓解率(PR)为52.2%,稳定(SD)为21.7%。单放组CR为8%,PR为32%,SD为48%。两组的CR率及有效率(CR+PR)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方面主要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及周围神经毒性等:同期放化疗组Ⅲ/Ⅳ度白细胞下降(34.8%),血小板下降(8.7%)和单纯放疗组(8%,4%);Ⅲ+1Ⅴ度胃肠道反应同期放化疗组(26.1%)与单纯放疗组(2%),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同期放化疗组提高肺癌脑转移治疗的近期疗效,有效率和生存质量都较单纯放疗组有所提高,对远期生存的影响尚有待进一步随访。毒副作用增加,以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为主,远期副反应尚待观察,但病人均可顺利完成治疗,临床效果肯定,值得进一步临床观察。

彭云武, 程晶[3]2007年在《不同模式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文中研究指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目前尚无非常明确的治疗模式,存在着一些争议。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见的几种治疗模式。

张华琦[4]2010年在《FDG PET-CT预测Ⅲa/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PET-CT 18FDG摄取值预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临床研究目的:分析PET-CT氟脱氧葡萄糖(18FDG)摄取与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探讨18FDG PET-CT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月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收集行18F-FDG PET/CT全身扫描的Ⅲ期NSCLC患者46例,其中男33例,女13例;年龄45~70岁(中位年龄60岁);腺癌19例,鳞癌27例;Ⅲa17例,Ⅲb29例。全部病例都采用同步放化疗,均为叁维适形放疗累及野照射,第一周期化疗于放疗开始后第2天进行,21天为一个周期,化疗4周期,采用顺铂(75 mg/m2)联合长春瑞滨(25 mg/m2)、紫杉醇(175 mg/m2)、多烯紫杉醇(60 mg/m2)等。分别在放疗前1周及放疗剂量达到40~50Gy时进行18FDG PET-CT检查,以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的变化百分率等于50%为分割点,将46例患者分为治疗有反应组(A组,≥50%)和无反应组(B组,<50%),对比分析治疗前和治疗中的SUVmax及其变化率与疗效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治疗前及治疗中的SUVmax值:治疗前A组SUVmax=7.59±3.14,B组SUVmax=14.72±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4, P=0.001);治疗中A组SUVmax=2.89±1.39,B组SUVmax=9.82±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3,P=0.001);SUVmax变化百分率:A组△SUVmax=61.91±86.69,B组△SUVmax=33.56±9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P=0.007)。治疗前及治疗中的SUVmax值与生存率之间的关系: 46例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14.5个月,生存时间≥14.5个月的患者25例,生存时间<14.5个月的患者21例,随访至1年时A组死亡8例,存活17例;B组死亡13例,存活8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14,P=0.043);随访至2年时生存率A组死亡9例,存活16例;B组死亡14例,存活7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93,P=0.038)。治疗前和治疗中的SUVmax值以及两者的变化在两组内不同病理类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前和治疗中的SUVmax及两者的变化百分率与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为Ⅲ期NSCLC患者的早期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二、Ⅲ期NSCLC原发肿瘤PET/CT FDG代谢活性体积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目的:探讨Ⅲ期NSCLC PET/CT原发灶FDG代谢活性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 MTV)与预后的相关性,进一步通过MTV和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of standard uptake value, SUVmax)SUVmax两个指标对预后影响的对比分析,寻找预测预后的最佳指标。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行18F-FDG PET/CT全身扫描的56例Ⅲ期NSCLC患者,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41~68岁,中位年龄56岁,一般情况较好,KPS评分>70分,既往无肿瘤病史,无可能影响治疗计划按期完成的疾病。接受治疗之前行PET/CT检查,治疗均采取同步放化疗,随访至治疗结束后2年,计算出肿瘤代谢活性体积MTV以及SUVmax,进一步分析56例患者的生存率与MTV和SUVmax的关系。结果:56例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4.5个月(1.2-38个月),1-,2-年总生存率分别68%和39%。中位MTV为50ml(8-106ml),中位SUVmax为10.6(2.3-23.7), MTV对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LR=5.420, df=1, P=0.014); SUVmax与生存率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LR=0.735, df=1, P=0.041)。分层后N3组例数偏少,无法说明问题,N1组MTV对生存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LR=2.070, df=1, P =0.15),N2组MTV对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LR=5.763, df =1, P=0.016)。Cox回归分析MTV值与预后显着相关。结论:Ⅲ期NSCLC患者的PET/CT FDG MTV与生存率密切相关,可能是预测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可用于评价和预测预后。

陈尚忠, 徐宁红, 曹杰红, 袁志华[5]2009年在《后程X-刀治疗DP方案化疗后无进展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序贯后程X刀治疗多烯紫杉醇加顺铂(DP方案)4周期化疗后无进展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7例4周期DP方案化疗后无进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行常规分割照射,2Gy/次、1次/日,5次/周,总量64Gy;后程X刀组前四周治疗同常规组,4周后改用X刀,6Gy/次,3次/周,共6次,总量76Gy。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后程X刀组完全缓解率38.7%,高于常规组15.4%(P=0.047),后程X刀组叁年生存率35.5%高于常规组15.4%(P=0.03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均无显着性。结论与常规放射治疗相比,序贯后程X刀治疗可提高化疗后无进展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及叁年生存率,不良反应未增加,可作为化疗后无进展NSCLC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

王明玉[6]2008年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肺癌是许多国家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恶性肿瘤。随着肺癌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以及社会人口的逐渐老龄化,肺癌在城市的发病和死亡率已居各种肿瘤病的首位,大量老年肺部疾病患者调查表明,老年肺癌患者也日益增多,发病年龄高峰在70~75岁。而且老年合并症多常常掩盖肺癌症状,就诊时多为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使化疗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杨凯[7]2014年在《“兰州方”配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观察兰州方配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为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收治顺序将经病理学确诊的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NP化疗方案(长春瑞滨(NVB)25mg/m2,第1,8天,经深静脉给药;顺铂(DDP)30mg/m2,第1~3天应用,化疗21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及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兰州方(组成:潞党参、太子参、北沙参、人参须、生地、山萸肉、山药、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麦冬、五味子、浮小麦、麻黄、杏仁、生石膏、粟壳、白及),采用煎药机煎药,每剂煎汁2包,早、晚饭后各服一包。疗程结束后检测患者毒性反应、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并观察主要临床症状变化、Karnofsky评分、患者生存质量、近期肿瘤客观疗效,随访1年统计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并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疗程结束后研究组患者毒副反应降低(P﹤0.05),说明兰州方可以显着降低化疗的毒副作用。2.疗程结束后研究组患者CD+、CD+++34和CD4/CD8、NK细胞值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变化无差异(P﹥0.05)。3.疗程结束后研究组患者Karnofsky评分、体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表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着提高。4.疗程结束后研究组患者生存质量总积分、功能状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身体状况、情绪状况、症状/副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后社会/家庭状况、与医生的关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0.05)。5.疗程结束后研究组患者痰血、乏力、出汗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而研究组与对照组咳嗽、胸痛症状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6.疗程结束后研究组患者瘤灶近期缓解率(CR+PR/n)研究组为43.33%,对照组为40.00%,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7.通过随访发现,研究组较对照组治疗后死亡率低,表明研究组患者的生存期有所增加。结论:兰州方配合化疗可减少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化疗毒副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主要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以及降低治疗后死亡率、延长生存期。兰州方与化疗联合应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协同增效作用,可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多烯紫杉醇同步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实验研究[D]. 任振义. 复旦大学. 2003

[2].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脑部同期放化疗近期疗效研究[D]. 高绍英. 青岛大学. 2009

[3]. 不同模式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J]. 彭云武, 程晶. 现代肿瘤医学. 2007

[4]. FDG PET-CT预测Ⅲa/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临床研究[D]. 张华琦.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2010

[5]. 后程X-刀治疗DP方案化疗后无进展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J]. 陈尚忠, 徐宁红, 曹杰红, 袁志华. 肿瘤防治研究. 2009

[6].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策略[C]. 王明玉. 第叁届全国肺癌诊断及综合治疗进展学习班暨山东省抗癌协会肺癌分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 2008

[7]. “兰州方”配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 杨凯. 甘肃中医学院. 2014

标签:;  ;  ;  ;  ;  ;  ;  ;  ;  ;  

多烯紫杉醇同步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