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临床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及其干预策略论文_陈奇,单松桂,蔡文辉

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广州 510160

【摘 要】目的:探讨临床中常见的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发生情况,并提出干预策略。方法:收集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间的400份处方与2012年4月至2015年2月收集的400份处方进行研究,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未采取干预措施,2012年4月至2015年2月采取干预措施,比较实施干预措施前后的药物剂量、溶媒容量、溶媒选择、药物配伍禁忌方面的错误发生率。结果:干预前药物剂量问题、溶媒用量错误、溶媒选择不合理、药物配伍禁忌的发生率:2.25%、1.75%、2.00%、1.75%;干预后:0.03%、0.05%、0.03%、0。干预后的静脉药物配伍错误发生率低于干预前,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有利于减少不合理静脉配药的发生率,控制不良事件发生,提高静脉药物配伍的准确率,进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静脉配伍;干预策略;临床

【中图分类号】R92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64-8999(2015)7-0721-01

静脉输液是临床中常用的一种给药方式,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均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临床药物种类逐渐增多,加大了静脉药物配伍的难度,导致配伍过程中存在不当之处,难以保证临床静脉治疗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还易引发医疗纠纷,本文主要分析临床中常见的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发生情况,收集我院实施干预措施前后的处方进行探讨,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间的400份处方与2012年4月至2015年2月收集的400份处方资料,回顾性分析所有的处方资料。

1.2 研究方法

参照《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临床用药须知》、《新编药物学》等资料与各类文献,分析我院一共收集的800份中药处方,分析其中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的发生情况,对比干预前后的不合理发生率。

1.3 静脉药物不合理配伍的表现

1.3.1 药物剂量

例如七叶皂普钠注射液每天的总使用量不可大于20mg,一旦使用剂量太大,变会导致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情况,在本次研究中发现,药物剂量问题主要表现为七叶皂普钠注射液剂量错误,处方上使用剂量超过20mg。

1.3.2 溶媒用量

1g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注射液与在100ml0.9%生理盐水。1g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注射液需要生理盐水200ml进行溶解,才可将药液充分溶解。

1.3.3 溶媒选择

部分药物不能与含电解质葡萄糖的溶液进行稀释,例如多烯磷脂酞胆碱就是如此,然而在本次研究中的处方中发现有将该药物与0.9%生理盐水融合的情况,这会导致液体浑浊。

1.3.4 配伍禁忌

在本次研究的处方中,有将维生素C与维生素K1混合的情况,这两种药物混合,会有浑浊产生,维生素C是一种还原剂,还原作用非常强,两者混合后,能够分解维生素K1,使其遭到破坏,导致药物作用减弱。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所有处方资料,数据资料利用统计软件(SPSS16.0)分析,不同类型的数据资料采用不同检验方法,计数资料给利用X2检验表检验,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药物剂量问题、溶媒用量错误、溶媒选择不合理、药物配伍禁忌的发生率分别为2.25%、1.75%、2.00%、1.75%;干预后,药物剂量问题、溶媒用量错误、溶媒选择不合理、药物配伍禁忌的发生率分别为0.03%、0.05%、0.03%、0。干预后的静脉药物配伍错误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两组数据对比有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前后的处方配伍错误发生情况

3 讨论

从本次研究中了解到,静脉药物配伍错误的表现主要有四种,分别为配伍禁忌、剂量选择错误、溶媒使用量错误、溶媒选择错误,且在采取干预策略前,错误发生率较高,这必须引起临床上的重视,及时进行调整,提高静脉配药准确性。伴随临床中静脉药物类型逐渐增多,药物之间的不溶性颗粒也越来越多,部分药物经配伍后出现理化变化,不过外观无明显差别,然而实际上药效明显变弱,甚至会有严重副作用产生,若不能尽早采取措施控制,便会加大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1]。

根据静脉配药中存在的问题,需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主要措施如下:

①提升临床药师技能。临床药师在审查处方的过程中,要及时查出不合理的处方,加强学习,多掌握静脉药物配伍知识,将药师职能充分发挥,纠正错误医嘱[2]。当医嘱存在争议时,需由多个临床医师进行讨论后决定是否更改、如何更改。在工作过程中,临床医师要充分利用自身所学知识,判断处方的可靠性[3]。

②强化药方管理。药品管理是药房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要强化药房管理,针对过期药品及时处理,定期评估药房管理效果,减少管理漏洞,明确每个员工的责任,当出现差错后,要找出哪一环节出现问题,将责任明确至个人[4]。

③制定管理制度。医院可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定,便于工作人员遵循,对日常工作进行总结,记录工作中出现的差错,并积极采取措施预防,有利于降低差错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从本次研究中发现,实施干预策略后,静脉药物配伍错误发生率低于干预前,这表明针对静脉配药中的不合理情况,必须要采取干预措施,才可降低错误发生率,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提升静脉输液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蔡楚华.分析临床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现象及预防对策[J].当代医学,2014(03):140-141.

[2] 符天铭,蔡秀玲.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的临床预防措施[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1):199-200.

[3] 陈清霞,余晓霞.调查分析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现象及控制措施[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7):186-187.

[4] 张俊鹏,张宝婵,黄伟侨.临床常见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分析及干预对策[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01):175-176.

论文作者:陈奇,单松桂,蔡文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9

标签:;  ;  ;  ;  ;  ;  ;  ;  

探究临床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及其干预策略论文_陈奇,单松桂,蔡文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