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拳容易改拳难论文

学拳容易改拳难论文

学拳容易 改拳难

◎张晓武

初学武术的朋友,往往习武的兴趣特别浓厚,总想让老师快点教,自己也快点学,想早日学成武功。其实,虽然这种对武学知识的迫切心情是好的,但是,贪功求快的习武之法是不可取的。武林拳谚说:“学拳容易,改拳难。”这就是说,我们在武术套路的学习过程中,若是不认真地去学习拳术的理论知识,不认真地去掌握拳式动作的规范要领。只是求学习的进度,那样,虽然,一趟拳很快就能学完,但是,其掌握的拳式套路,很难达到精准。而随着练功的日积月累,就会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日后,再想改正这些拳式套路中的不规范和错误之处,就会非常难。

上海环城绿带包括100 m宽的林带和400 m宽的绿带。100 m宽的林带是沿外环线外侧宽100 m的区域建成以乔木为主的开放性林带[1]。本文研究对象为环城绿带百米林带内的植物群落,下文为了叙述方便,将“上海环城绿带百米林带植物群落”简称为“百米林带植物群落”。

一、软功是确保拳式舒展大方的基础

为了避免“学拳容易,改拳难”现象的发生,在初学拳时,不要只注重武术套路的学习,而忽视了武术中软功的训练。例如:推掌这个拳式动作,如果你腕关节的柔韧性不够,你在做这个动作时,就达不到塌腕立掌的规范标准。常此以往,这种不良做法,改起来就不容易了。为此,要重视软功的训练,通过压肩、单臂绕环、双臂绕环等软功的锻炼,能够有效地把肩、肘、腕、指关节的筋骨舒展开,从而,确保了拳式中手型(拳、掌、钩、指)和手法(冲、打、劈、点)操作的规范到位。

拳式中的腰部动作,承上启下,是连接上盘和下盘的枢纽。若是腰部的软功不行,像含胸拔背、虚胸实腹、气沉丹田等动作要领,就体现的不充分,而达不到标准。尤其是太极拳的拳式演练,更加突出腰部动作的重要作用。故此,武林拳谚说“练拳不活腰,终究艺不高”。所以,要努力练好俯腰、下腰、涮腰等腰部的这些软功。从而,使腰椎和整个脊柱的筋骨都得到有效的舒展和拉伸。这样,腰部俯、仰、屈、伸、扭、转的动作,才能灵活自如,拳式的演练,才能动作规范到位。

有些初学武术的朋友,因为忽视了下肢软功的训练,在学练拳式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其步型中的弓步不正、马步不稳、虚步撅臀的不规范现象,以及其步法的进退迟缓不利落的现象,为此,只有把正压腿、侧压腿、仆步压腿这些下肢的软功坚持不懈地练下去,才能确保拳式中下肢动作的稳固合格。拳式的下盘是动作的根基,拳式的根基若是不稳,其中节和梢节动作的演练,就难以达到规范标准的程度。故此,武林拳谚又有“步不稳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的说法,以此来告诫大家,一定要重视拳式下盘基本功的锻炼。

站桩功夫,其拳架的特定动作,对人体经络的气血运行,能够起到“导引”的作用,从而,经络之气通畅了,脏腑之气必得以调节改善,因此说,它是内强脏腑,外壮筋骨之法。

站桩功夫的要领是,拳架是保持刚柔相济的内劲和松紧相合的状态。咬牙瞪眼,使用蛮力去站桩功,会造成气血瘀滞,而使经络不畅。松软无度,在松而没有支撑力的状态下,去站桩功,则不能激发人体的丹田之气,继而,不能强化人体的内气和内劲。

二、桩功是确保拳式稳固有力的基石

树木,要想长成参天大树,必须要依靠牢固的树根为基石才行。同样的道理,武功要想高强,其拳式下盘的根基要牢固才行。武术中的站桩功,就是用来训练拳式根基的一种特殊方法。为了避免“学拳容易,改拳难”现象的发生,初习武者,不但要掌握弓步、马步、虚步等拳式步型的外形姿态,而且还要刻苦练好站桩的功夫。只有这样“形”“功”并重,才能确保拳式动作的规范正确。“气沉丹田”是拳式演练的重要拳论之一,要想达到“气沉丹田”的境界,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站桩功夫训练,才能顺利实现。若是,初习武者,缺乏站功夫的训练,不但会造成拳式外形的不规范,而且,还会因人体内劲上浮,而出现拳式漂浮无根的错误动作。

站桩功夫的训练方法,少林拳,以马步桩为主;形意拳,以三体式桩步为主;太极拳,以无极式桩步为主。它们形不同,但理一样。

现在的专业课课程教学,讲究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课堂的理论教学和校内外实习实训穿插进行,现在有了任务发布和通知功能,可以更好的在课上和课下与学生互动起来,做到全方位、全时间、全地域的教学和学习。图6展示的是课程通知与任务发布示例。

初学拳时坚持软功训练,是避免“学拳容易,改拳难”现象发生的有效手段。年轻时坚持软功锻炼,能够使以后所学的拳式姿态优美,动作规整到位。而中老年人坚持软功锻炼,可以减缓筋骨的衰老进程,从而,避免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使拳式逐渐走了原样的现象发生。例如:我的武友杨老师,今年80多岁了,他终生习武不断,所以,他演练的拳式,依然规范无误,他不但优能做竖叉,而且,还能身子前俯,使头挨到脚尖。

教师在教学中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紧密结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或者是朗读的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指导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自己思考问题,拓展写作的空间,在写作的时候融入阅读知识,使两者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得到提高。其次,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思考,在上课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提问,来激发学生对于文章的领悟能力,让学生以阅读的素材进行练习写作。教师在进行提问的时候,要注意采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阅读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三、内劲是确保拳式攻防实力的根本

中国传统武术中的“内劲”,是意(心理平静和注意力的调节)、气(呼吸之法与气血运行的调节)、力(筋骨收缩与放松的调节),协调配合,而形成的攻防动作中的一种能量。故此说,胳膊粗,未必就一定力量大,这要其“身”“心”的素质,是否全面协调。

初习武的朋友们,你演练的拳式,不管其外在的动作多么好看,若是其缺少了“内劲”,那么,其拳式就丧失了进攻与防守动作的根本实力,将在实战对抗中,不堪一击。拳式的内练功夫,就是意到,则气到,气到,则力到。武林拳谚说:“拳练千遍,其理自见。”通过拳式动作的千锤百炼,逐渐,使人体内在的心意、气机、筋力达到高度协调的配合,最终,达到一种熟能生巧的境界,而构成三合一的整体能量(内劲)。从而,在拳式演练的过程中,才能使动作展现出“形神兼备”的英姿神态。

标签:;  ;  ;  ;  ;  ;  ;  

学拳容易改拳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