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美育的渗透论文_郑春华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美育的渗透论文_郑春华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关路乡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63560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当然数学教学为主,是不是就不进行德育教育呢?不是的,因为新课改提出情感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现代教育教学打破了学科的界限,进行学科资源的整合,我们的教学就是要促进人的发展,以人为本。数学教学不仅承担着数学本学科的教学任务,还兼有德育教育的内容,在数学教学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升华学生的道德品质,美化学生心灵,规范学生的行为。我从教小学数学教学以来,认真研究数学教学中德育思想渗透,寻找数学与美育德育最佳的结合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感悟数学的无穷魅力,德育与智育互相促进,探索数学课改的新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谈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做法,与大家商榷,旨在进一步探索小学数学教改新路,发挥数学学科教学效益。

一、走出传统教学误区、发挥数学学科教育功能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数学仅只传授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技能,学科界限划分十分清楚,各自打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学科教学是在一个封闭区域进行,学科互不渗透,互不补充,学生所学知识迁移能力极差。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可知道: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不存在孤立静止的事物,正因为有了这种联系,才推动事物的不断向前发展,学科之间你中于我我中有你。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作为进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工具,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如果把数学局限本学科进行教学,数学的学科功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在新课改的理念的引导下,学科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整合学科资源,提出了通识教育的理念。什么是通识教育呢?通识教育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就是现代教育提出的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以上的论述中新课改理论为我们在数学学科进行德育教育正确的理论根据。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推进数学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来看一个案例:某校一个学生自认为没有学习数学天赋,上数学课无精打采,我记得在讲圆周率π=3.14时,我提问:有谁知道在我国π是谁先推算出来的?我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阅读材料,祖冲之生活于南朝的宋、齐之间,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发明家。祖冲之卓越的数学成就是他把圆周率精确到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比西方早800多年。这个学生读了十分兴奋,感悟到我们祖先具有伟大的智慧,我国具有悠久灿烂数学文明,祖冲之在艰苦条件下,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在中国数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榜样的力量无穷,此后这个学生学习数学非常用功,成绩一跃而上,非常喜欢中国数学发展史,激发了学生的动力。

二、数学课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

我们在数学课进行德育教育,毕竟不同于思想道德课进行的德育教育, 我们是在完成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思想,因此我们不能脱离数学教学进行德育教育,通过长期的数学教学,本人采取以下途径进行德育渗透:

1.通过数学教学、凸显人类的伟大智慧。

例如我教学数学计算时,引入我国珠算(算盘计算)历史。珠算是以算盘为计算工具,计算速度快,工具简单,计算准确,形成一门独立的计算、应用体系。尽管我们的计数走进电子计算机时代,珠算仍然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在世界数学史是一项伟大发明创造,体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珠算作为人类的启智工具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献身祖国的数学事业。

2.讲解数学家历史。

我国具有悠久灿烂的数学文明,例如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研究出了杨辉三角形,著《续古摘奇算法》把类似于九宫图的图形命名为纵横图,书中列举3、4、5、6、7、8、9、10阶幻方。其中所述三阶幻方构造法:“九子斜排,上下对易,左右相更,四维挺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比法国数学家提出的方法早三百余年,推进数学的发展。

三、展示数学美感、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数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美学,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尽可能把数学美挖掘出来,给学生尽情地展示,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学会辨别美、欣赏美、创造美,感悟智慧的伟大,认识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的巨大作用,培养正确的情感与价值观,试举几例:

1.对称美。

小学数学学过对称图形,如窗子、剪刀、书本等,只要我们认真引导,学生就会发现对称给人一种均匀、重心稳定、美观等感觉,从感性物体中引发公平、正义、民主等思想。

2.教学艺术美。

教师通过严密推理、优美的语言、科学规范的板书等把数学美的简单性、和谐性、奇异性等特征融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又如,在上复习课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前后比较,归纳总结,形成有序的结构体系,并教给学生归纳整理的方法等手段融贯数学之美,也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总之,数学的教育教学功能强大,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就会有效挖掘德育与美育资源,找到最佳切入点,我们的数学教学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论文作者:郑春华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6月总第27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美育的渗透论文_郑春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