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物理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相结合问题的研究论文_崔晓龙

辽宁省铁岭市辽宁工程职业学院 112008

摘 要:对于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物理学习,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学结合的问题比较重要,它是动力学部分的核心,但学习难度较大。本文将重点分析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学相结合的两类问题,并总结解题方法,最后通过具体实例进行此类问题的讲解,最终使学生轻松掌握这部分内容。

关键词:研究对象 受力分析 牛顿第二定律 运动学

动力学的基本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知力求解运动,另一类是已知运动求解力。前者的基本思路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求出物体受到的所有合外力,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最后利用加速度和初始条件求解运动学的相关问题。后者则刚好相反,首先通过运动学公式的求解,设法解出加速度,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合力或分力的相关问题。

一、确定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的选取直接影响着解题的难度,此过程需要在审题结束后首先确定。被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系统。如果是一个系统的话,有可能会用到整体法与隔离法。

二、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

在确定了研究对象之后,需要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判断直接影响着解题的过程。运动状态的判断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题干直接给出,另一种是需要通过受力分析的结果判断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可以是单一运动,也可以是多过程的运动。如果是多过程的运动状态,则物体的受力情况必会发生变化,因为只有力才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三、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与分解

1.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找出物体受到的每一个力,并画出力的图示。此处需要注意的是物体受到的力,而不是物体施加给其他物体的力。

2.受力分析结束之后需要沿物体的运动方向建立坐标系,将不在坐标系上的力进行分解,用三角函数关系表示各个力的大小。

四、根据研究对象的两种情况进行问题求解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运动问题

例一:如图所示,质量为10kg的物体在F=200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从粗糙斜面的底端由静止开始沿斜面运动,斜面固定不动,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θ=37°。力F作用2秒钟后撤去,物体在斜面上继续上滑了1.25秒钟后,速度减为零。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物体沿斜面上滑的总位移S。

(3)物体返回斜面底端的速度v。(已知sin37°=0.6,cos37°=0.8,g=10m/s2)

解:(1)(2)物体受力分析如右上图所示,设加速时的加速度为a1,末速度为v,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2,将mg和F分解后,由牛顿运动定律得:FN=Fsinθ+mgcosθ,Fcosθ-f-mgsinθ=ma1。

根据摩擦定律有f=μFN,代入数据得a1=10-20μ。加速过程由运动学规律可知v=a1t1,撤去F后,物体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2,则a2=gsinθ+μgcosθ,代入数据得a2=6+8μ。由匀变速运动规律有v=a22t2,由运动学规律知s= a1t12+ a2t22,代入数据得μ=0.25,s=16.25m。

(3)物体速度减为零后,因为μ<tanθ,物体将下滑,加速度为a2=gsinθ-μgcosθ=4m/s2,则v= 2as= 130=11.4m/s。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受力问题

例二:如图所示,一质量m=0.4kg的小物块,以v0=2m/s的初速度,在与斜面成某一夹角的拉力F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t=2s的时间物块由A点运动到B点,A、B之间的距离L=10m。已知斜面倾角θ=30°,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求物块加速度的大小及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

(2)拉力F与斜面夹角多大时,拉力F最小?拉力F的最小值是多少?

解:(1)设物块加速度的大小为a,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为v,由运动学公式得:

L=v0t+ at2 ①

v=v0+at ②

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得:

a=3m/s2 ③

v=8m/s ④

(2)设物块所受支持力为FN,所受摩擦力为Ff,拉力与斜面间的夹角为α,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Fcosα-mgsinθ-Ff=ma⑤

Fsinα+FN-mgcosθ=0   ⑥

又Ff=μFN ⑦

联立⑤⑥⑦式得F=    ⑧

由数学知识得cosα+  sinα=  sin(60°+α) ⑨

由⑧⑨式可知对应F最小的夹角α=30°  ⑩

联立③⑧⑩式,代入数据得F的最小值为Fmin=N。

论文作者:崔晓龙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1月总第24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3

标签:;  ;  ;  ;  ;  ;  ;  ;  

五年制高职物理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相结合问题的研究论文_崔晓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