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如何关爱学生论文_艾敏

浅谈教师如何关爱学生论文_艾敏

辽宁省凤城市宝山镇中心小学 辽宁 丹东 118100

摘 要:自从教育产生以来,在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教师如何热爱学生,通过什么方式热爱学生,一直成为教育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变革中,教师如何关爱学生就显得更为重要。

关键词:教师 关爱 学生 了解 善待

从教育发展规律和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要求以及学生心理素质的特征出发,对教师热爱学生提出了如下基本要求:

第一,要关心学生、了解学生。教师热爱学生,首先要关心学生、了解熟悉自己的教育对象。教师要从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去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心理、身体。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对学生热爱不起来,不能以情育人,除了一些别的原因外,恐怕大多与不了解学生有关。对差生的了解要格外仔细深入,要寻找他们身上蕴藏着的闪光点,产生热爱差生的情感,并找到教育的着力点。这样才能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对学生的全面关心、深刻了解不仅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对学生、对党、对人民无比热爱、极端负责的态度。

第二,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教师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和隐私。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是肯定、敬重他们做人的资格、尊严、价值和品格。为此,教师对待学生要坚持平等、友好的态度,要明确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人格上的尊卑、贵贱之分。教师尊重学生既是社会主义社会中新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师生关系中的具体体现,又是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青少年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都希望得到家长、老师的尊重、信任和鼓励。教师尊重学生,就能发扬他们身上积极美好的东西,就能使他们更好地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爱,更加容易接受教师的教育,自觉克服自身的缺点。

教师尊重学生就要信任学生。尊重出于信任,信任也具有教育力量,人对人信任的情感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功能,它可以鼓励学生上进,是培养和教育学生的一种好手段。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成人意识”增强,不再希望把他们当成小孩子看待,他们要求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待事物,自己去判断是非、决定取舍,渴望成人的理解和信任。教师坚定地相信学生,可以给学生以信心和力量。因此,教师不但要相信好的学生,对有缺点错误的学生也应相信,要充分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引导他们不断前进。学生往往从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人的尊严,激发自己不断进取,从而使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教师无端地猜测或怀疑学生,特别是对犯了错误的后进生,不仅会伤害他的自尊心,甚至会毁掉一个学生。

第三,要爱而不溺、严而有格、一视同仁。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骨肉血缘之爱,也不是单凭印象的偶然之爱,而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的神圣使命之爱。这种爱具有原则性和导向性,它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溺爱和宠爱,而是建立在严格要求基础上的爱。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严是爱,松是害”。因此,教师只有严格要求学生,才是真正地爱护学生,才能按照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规格,把学生培养成有用之才。然而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并不是一味斥责,而是要做到严而有格、严而有理、严而有情、严而有方、严而有恒,把热爱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做到严出于爱、爱寓于严,对学生爱而不重、严而不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要进行教育,首先是要关切地、深思熟虑地、谨慎小心地触及青年的心灵。”千万注意不要为了严格要求学生而粗暴简单地对待学生。

教师热爱学生,还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同等相待,不能分好分坏、厚此薄彼。不能只喜欢自己的几个“得意门生”,要做到“有教无类”,好学生要爱,“差生”也要爱,聪明活泼的学生要爱,性格孤僻、家境贫寒、学习困难、调皮捣蛋或有残疾的学生更要爱,要多给予爱。

第四,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教师热爱学生,要对学生因材施教,准确地掌握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和兴趣,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教育。教师还要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粒种子,都有发芽、开花、结果的可能性。教师要对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开发和培养。

第五,要关心和重视培养学生集体。首先,学生集体的风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个体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其次,学生集体有利于学生的智能培养。健康的学生集体为学生个体交流学习经验提供了充裕的时空条件,因为,学生集体一方面为学生个体提供了“场所”,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各项集体活动共同探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最后,学生集体还可以促进学生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集体组织的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举办的各种讲座和友谊比赛,有利于学生培养多种兴趣和爱好,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师的事业始终是和学生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的生命历程是伴随着一批又一批学生的成长走完的。他们踏入教育岗位后的几十个春秋,都是在埋首教案,驻足课堂,从早起身,忙到深夜,默默无闻。这是什么精神动力呢?这是教师对学生真诚、无私、纯洁的爱,这是教师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所以说,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既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动力,也是教师教育智慧赖以生长的土壤。

参考文献

[1]徐兆国 浅谈教师如何关爱学生[J].读书文摘,2016。

[2]白小兰 爱的力量——浅议老师如何鼓励和关爱学生[J].课程教育研究,2013。

[3]张海明 浅谈怎样关爱学生[J].学周刊,2011。

论文作者:艾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8

标签:;  ;  ;  ;  ;  ;  ;  ;  

浅谈教师如何关爱学生论文_艾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