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经典同行,树文化自信论文_钱晓红 胡向军

与经典同行,树文化自信论文_钱晓红 胡向军

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第四小学 2462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鼓起和底气。”只有立足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根,才能保证中华民族的持续健康成长。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加强对祖国下一代的传统文化教育已是迫在眉睫的事,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现实需要。那么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呢?近年来,学校积极谋划,结合实际校情,大力开展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以期探索出一条扎实而深远的路子来。

一、预——凡事预则立

1.营造氛围,形成共识。

对于这项活动,学校应高度重视,认真筹备,组织召开各类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有关传统文化的系列讲话精神和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大力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促使教师、学生和家长形成共识,一同推进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

2.开设阅读、书法课程。

我校按照《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和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教学,把阅读、书法课纳入课程表,每周各一节,再配以晨读,每周四下午安排两节书法、诗歌社团活动课。将国学经典的学习与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统筹考虑,分年级段,依照学生兴趣灵活安排。老师每周定期指导,学生社团每周开展一次活动,每月进行一次书法展示,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每年度举行一次师生书法作品展。

二、施——推进校本课程研发

多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家逐渐意识到,课堂已经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课本也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如何建设开放又有活力的学科课程,已成为学校极为关注的重要课题。我校虽属城区学校,但位处城乡结合部,生源构成复杂,以农村孩子和留守儿童居多,家庭缺少文化氛围,家长的教育意识也比较淡薄,这样怎样使学校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富有本土特色的精神食粮呢?2014年9月始,我校把校本教材研发作为实验课题,成立了由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业务的学校领导负责具体落实的领导组织,成立校本课程研发小组,有计划、有步骤地自主编印书法、诗歌教材,如《经典诵读国学读本》、《书写文化》等,并在日常课程教学及社团活动中予以施行。校本教材在语文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主题特点,选择与主题相关的成语、名言、诗词,向课外延展,为学生“厚积薄发”打下基础。

《书写文化》中,对于低年级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养成良好的坐姿和执笔姿势。2.写规范楷体基本笔画。3.熟诵书法儿歌。

中年级着重了解书法历史的发展和规范写好常用合体字:(1)了解书法发展历史。(2)常用偏旁的特点及写法。(3)合体字的解体特点及写法。

高年级注重欧楷书法的解体特点和书写方法:①了解各类书体的特点。②学习鉴赏优秀书法作品。③能自主创作书法作品。还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星星诗社是学校文学性社团组织,诗社坚持“诗歌启迪人生”的理念,为学生搭建了解诗歌、鉴赏诗歌的平台,活跃了校园传统文化,繁荣了校园诗坛。老师们指导学生诵读,让学生们通过《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满江红》等教材,回归到那些积淀了人类思想精髓及民族文化精华的经典文本之中,并通过感受汉字美,诵读浅近古诗词来感受汉语言的优美,领略古代圣贤的思想和智慧。这样一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建构优良品格,对学生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促——以活动为促进

1.大课间经典诵读成常态。

为进一步营造视诵读氛围,促进师生共读,学校精心筹备,提前印制好经典朗诵读本,人手一册,再由教师范读录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课间操结束后,全校师生有序列队,端正站姿,手持读本,跟着老师一起诵读。没用多久,几乎全校学生都能熟读成诵。许多家长纷纷反映,学生回家最乐意来做的事情就是把学到的这些背给他们听,还能做解释、谈感受呢!

2.主题教育活动显特色。

学校德育处、少先大队都会定期开展主题月活动。除了这些,各班还结合学生特点和重要时间节点等因素,相继开展各种主题中队会活动。比如在读本学习中,老师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道德体验活动,引导学生认知传统、弘扬传统,不断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以教师节、重阳节、劳动节为契机,组织开展感恩老师、感恩长辈、感恩社会的教育活动,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再如,借助读本开展勤俭教育,使学生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和“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含义,树立“当用则万金不惜,不当用则一文不费”的消费观念,教育大家要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崇尚节俭,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尤其是教师、班队干要身体力行,做好勤俭节约的表率。

四、展——展示成果,树立自信

1.让阅读成为习惯。

每天的晨读课堂是学校的一道靓丽的风景;课间,大树下、每个楼层和教室里的图书角里总是坐满了学生;从孩子们的书包里必定能翻到一两本课外读物……。在2016年,学校举行了“青园杯”经典诵读比赛,所有班级全员参加。学生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组,主题分别为《月满西楼》、《师说》、《再别康桥之再别2016》,教师组主题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参赛节目种类繁多,精彩纷呈——《长歌行》、《唐诗新唱》、《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一次次地掌声雷动,激动人心!

2.让笔尖记录成长。

各班学生评时借阅图书时,都会认真地填写阅读卡,集中展示在班级图书角或学校图书屋,有不少阅读卡还会在阅读课上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另外,每个月学校都会开展主题征文活动,“读经典,我创作”已经在校园里蔚然成风。每学期的师生读书活动征文都会被编辑成册进行展评,这里更想跟大家分享的好消息是星星诗社至今已经编印了好几期诗刊了呢。

3.让微信传递快乐。

由于各个班级都建有微信群,方便老师与家长联络。许多语文老师就利用这个平台,每天定期向家长呈现学生们学习经典的点滴进步。像一年级三班的“画里话外”、“小书法家”、“书香家庭之我是小书迷”等,孩子们乐学、乐说、乐思、乐写、乐画,这种做法就深得家长认同和赞赏。

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有力地推动了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全面实施。学生们每天接触的这些经典古诗文,不仅语言美,而且意蕴深刻,是培养学生初步树立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校本教材;同时广大教师也主动参与,广泛融入,极大地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提高了职业道德操守。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中要求中小学要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学生们在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中,感受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广大青少年更全面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国情,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简介

钱晓红,女,望江县第四小学校长,一级教师,省级优秀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市级教研先进个人。任教以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主持市级两个语文课题顺利结题,参与的省级课题顺利结题。

胡向军,男,望江县第四小学副校长(挂),一级教师,本科学历,县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工作19年来一直从事小学教学和学生德育工作,主持的市级课题顺利结题。

论文作者:钱晓红 胡向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1月总第15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  ;  ;  ;  ;  ;  ;  ;  

与经典同行,树文化自信论文_钱晓红 胡向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