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多层螺旋CT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前的价值应用论文_王海玉

谈谈多层螺旋CT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前的价值应用论文_王海玉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乘风医院 163000

摘要:应用多层螺旋CT可清晰显示肺静脉的形态结构,有助于提高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多层螺旋CT无创检查、图像分辨率高,术前可以清楚地显示左心房、肺静脉及食管的三维结构和关系;多层螺旋CT原始图像可整合入EAM 系统引导射频消融术的进行。这对提高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有极大帮助。

关键词:多层螺旋CT;房颤;肺静脉造影

目前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成功率可达80%-90%,且入选病例多数为药物治疗失败的患者,故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实际有效性应该远大于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1)。对于经验丰富的电生理中心,持续性房颤、合并心房扩大、心力衰竭以及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导管消融同样有效。只要在术前充分准备,了解左房及肺静脉的解剖,术中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征象,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房颤导管消融也是安全的。近年来,导管射频消融已渐渐成为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术前对左心房和肺静脉形态结构的评价对手术的成功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目的是评价多层螺旋CT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前观察肺静脉形态结构的可行性。

1.资料与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7年5月间36例例房颤患者在导管射频消融术前进行CT检查,术中行肺静脉造影。其中男24例、女12例。阵发性房颤30例、持续性房颤6例。年龄41-79岁,。所有患者均采用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1.方法:使用64层螺旋CT采用冠状动脉扫描模式进行扫描,即采用心电门控技术,并控制心率。准直0.6mm,螺距为8。图像后处理则选择60%R-R间期,重建准直为0.6mm,间隔为0.6mm。通过观察左心房及肺静脉的容积再现(VR)影像,从心腔外了解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的形式);通过仿真内镜(VE),从心腔内观察相邻肺静脉口部间的情况。通过多平面重组(MPR)影像,观察左心房(尤其在心耳)内有无血栓,左房后壁、肺静脉与食道间的距离。同时使用血管分析软件确定肺静脉口部位置,测量肺静脉口部径线。肺静脉造影:术中房间隔穿刺后,经8Fr L1或R0长鞘分别于左前斜位及右前斜位行肺静脉造影。测量肺静脉开口直径。

1.2统计分析:所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入选的36例病例,CT中共识别肺静脉145根。其中84%的患者有典型的左上、下肺静脉和右上、下肺静脉4个心房开口。13%的病例有单独心房开口的副肺静脉。3%的病例为左肺静脉共干。肺静脉造影识别肺静脉共141根。1例患者肺静脉造影遗漏副肺静脉,3例患者肺静脉造影中无法识别右下肺静脉。所有病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后肺静脉完全隔离率为100%,术后即刻达到窦性心律为90%,。

3.讨论

房颤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血栓栓塞并发症、心功能受损和心室率/率紊乱是房颤患者的主要危害。目前,房颤,尤其是持续性房颤的治疗以手术效果为佳,远优于药物治疗效果。治疗房颤的微创外科手术和导管消融手术一直并行、持续发展,在房颤的治疗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微创外科从心外膜消融,导管从心内膜消融,这两项技术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及不足,如果将两项技术同时应用于房颤的治疗,从心外膜与心内膜联合消融、电生理标测形成“杂交”技术,则可大大提高持续性、难治性房颤手术成功率。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术的原理是在肺静脉的左房入口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切断肺静脉近心端肺静脉袖套内的异位起搏点发出的电传导路径,并进行左房基质改良以达到消融目的。术前显示肺静脉近心端、肺静脉左心房连接部的解剖、变异和畸形对临床越来越重要。目前影像学检查手段主要包括经食道超声、肺静脉造影、多层螺旋CT及磁共振血管造影。TEE检查操作复杂,超声探头在左房后食管内,检查窗口小,不易检测到右下肺静脉,且测量角度受一定限制。MRA对于起搏器等患者有一定的限制。而肺静脉造影图像不清晰,投照角度单一,不精确,不能很好地显示肺静脉的横断面,因此一般只在术中作为定位显像。MSCT的原始图像可整合入EAM系统引导射频消融术的进行,已成为房颤肺静脉电隔离术前显示肺静脉解剖结构的有效手段,术前进行CT检查所获得的各项数据对制订具体的手术方案、选择手术器械及确定术中肺静脉造影的投照角度等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CT优势在于无创检查、图像分辨率高,术前可以清楚地显示左心房、肺静脉及食管的三维结构和关系;且原始图像可整合入EAM 系统引导射频消融术的进行。这对提高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有极大帮助。

导管消融技术通过经皮穿刺在心内膜隔离肺静脉及左房消融。随着导管三维标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技术也逐步提高,但由于导管消融本身技术的局限性,消融成功率仍然较低,复发率较高,特别是持续性心房颤动[2]。尽管导管消融存在消融线连续性、透壁性差,单次治愈率低,患者重复治疗比例高、患者接受大剂量X射线等缺点,但导管消融仍具有一定的优点:可以进行心内膜详细的电生理标测,并进行二尖瓣、三尖瓣峡部的消融,使患者心里更容易接受。心内膜射频消融每一个消融点都难达到透壁性损伤,其结果是房颤复发时80%的患者发现有某个肺静脉电位恢复;其次,在导管消融过程中,很难做到每一条消融线都达到彻底的双向阻滞并且针对每一条消融线进行双向阻滞的验证,从而抵消了这些额外消融线带来的额外效果;再次,导管消融不能有效处理左心耳,这一引起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元凶;如果导管消融后房颤复发,那么患者将完全没有从导管消融中受益,因为仍有血栓形成的风险,仍需继续服用抗凝药等。

参考文献:

[1]金彪,王群山,薛建平,等. 多层螺旋CT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前的应用研究[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4,19(1):45-47

[2]高歌军,戴 峰,文 颂,等. 肺静脉多层螺旋CT成像[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26(6):452-455

论文作者:王海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8

标签:;  ;  ;  ;  ;  ;  ;  ;  

谈谈多层螺旋CT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前的价值应用论文_王海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