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开展论文_赵有花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开展论文_赵有花

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特区太极湖学校 442714

一、教师要营造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氛围

创新是我们发现新知识、新问题、新方法的过程。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是创新的主体,而在轻松、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会产生好奇心,激发自己的求知欲,进而形成创新意识。因此我们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展开想象、开阔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促进自己创新能力的形成。为学生营造创新学习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从以下几点做起:1.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2.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时间。

二、鼓励学生探索多种解题思路

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实践,探索多种解题思路,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将运用于生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能力,即让他们通过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就有能力通过这种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进而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说,数学教师应当提倡和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和想法,提出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另外,要想让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多设置一些问题和悬念,层层递进,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进行探索,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创新。

三、通过教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引导学生不断创新

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反思,若一连几名学生均未答出,表明问题可能难了,或者几个学生均是一个层面的水平,那就应采取调控措施。如果问题有难度,就应把问题分解或换个角度,降低难度;如果不是问题有难度,那就应该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回答,并讲究一下回答顺序。这样,在同一个问题的答问中,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受益。同时,教师在分层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肯定,对他们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去改正,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进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指导,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质疑,并对学生的学习做出恰当的评价,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论文作者:赵有花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7月总第3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1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开展论文_赵有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