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观察论文_陈丽

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观察论文_陈丽

陈丽

(成都誉美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51)

【摘要】 目的:分析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疗效。方法:在我们医院从2011年到2015年就诊的156例急性面瘫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治疗。结果:针灸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有效率为98.7%,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优良,是值得认可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 中医针灸;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5-0359-02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alysis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acute phase of clinical efficacy.Methods 2011-2015in our hospital 156 cases of acute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aditional western medicine; observation group: Acupuncture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total paralysis of acute peripheral facial acupuncture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of 98.7%, a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has clinical efficacy deserves recognition.

【Key words】The docto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Around the facial paralysis; Clinical research

周围性面瘫是因面神经麻痹,而导致的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患侧额纹消失、眼裂扩大、眼睑下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流涎。我院采用针灸对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015年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急性期 患者156例,其中男性94例,女性62例,年龄17~64岁。随机 分成两组,对照组:78例,男34例,女44例,平均年龄(46.3±13.9)岁,观察组:78例,男41例,女37例,平均 年龄(49.5±12.8)岁。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如病程、性 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强的松,30mg/次,1次/d,0.5μg甲钴胺注射液+100mg维 生素B1注射液,1次/d,肌肉注射,持续7d。观察组:针灸治疗,并以手法为主。法则:祛风通络。处方穴位:合谷(双)、太冲(双)、牵正、颊车、地仓,风池,下关,迎香,承浆。加减:眼睑不能闭合、流泪患者,加攒竹、丝竹空,阳白透鱼腰。耳痛患者,加翳风穴。味觉减退患者,加廉泉穴。手法:平补平泻。操作:合谷,太冲,风池采用泻法,下关,牵正,迎香,平补平泻,阳白向下平刺透鱼腰,地仓向颊车平刺,并采用抽针法。余穴均用平补平泻法。针刺方法:不锈钢毫针,型号1~1.5寸, 常规进行消毒处理后浅刺面部穴位,手法轻柔,深度约为 0.8~1寸,无需捻转。得气后留针30min,期间再次行针2次,3min/次。按以上方法进行针刺,1次/d,一个疗程为10d。

1.3 疗效评价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周围性面瘫疗效标准。

痊愈:眼睑闭合好好,额纹、鼻唇沟对称,鼓腮露齿正常;

有效:额纹、鼻唇沟基本对称,闭眼、露齿有轻度障碍

无效:额纹、鼻唇沟明显不对称,闭眼、露齿严重障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所得 数据用百分比(%)表示,运用χ2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7%,明显优于对照组(62.8%)。数据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病毒感染、受凉等原因可引起局部神经营养血管收缩,引起面神经缺血水肿,而因面神经管为骨性腔管,容积变化有限,如果面神经水肿明显,则使面神经受到压,麻痹,导致面瘫。中医认为其病机为素体正气亏虚,气血不足,卫表不固,风邪乘虚而入,致经脉闭塞,气血运行失常,以致肌肉纵缓不收,而发为此病。其治疗贵在早,尽早消除神经水肿、抗炎和修复损伤神经,是疾病治疗的关键。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面神经通常是急性炎性水肿,中医针灸可以调整病人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和很好的缓解其收缩痉挛状态,改善淋巴循环和微循环,加速炎症物质代谢,从而有效改善病人的病情.

近年来,针灸疗法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它成本低、疗效好、副作用小。针灸治疗早期干预,患者病程明显比其他治疗方法更短。积极、合理的针灸治疗通常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但是针灸治疗独特的技术示例,治疗不统一,缺乏标准化,还存在争议。研究结果表明,我院运用针灸治疗方案对周围性面瘫患者,总有效率为98.7%。效果非常满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但在临床工作中,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治疗的不足,开发面瘫的最佳治疗。

【参考文献】

[1]李瑛,梁繁荣,于曙光等.针灸治疗贝尔麻痹临床多中心大样 本随机对照研究[J].中医杂志,2011,45(8):584-586.

[2]高小爱.针刺治疗不同时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0, 23(12):31.

论文作者:陈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  ;  ;  ;  ;  ;  ;  ;  

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观察论文_陈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