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决策思想述评_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决策思想述评_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决策思想研究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思想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来,其思想理论愈来愈受到理论界的关注,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和宣传已成为我党理论战线的中心课题。广大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研究邓小平的决策思想,有关文章也逐渐见诸报端,为人们深入领会邓小平博大精深的思想,为学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起了促进作用。本文拟对近几年来邓小平决策思想的研究状况作一总结,并谈几点看法,希冀继续开拓邓小平决策思想的研究领域和局面。

目前理论界对邓小平决策思想的研究状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研究邓小平决策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这方面的看法比较一致。理论界对邓小平决策思想给予了高度评价,对研究邓小平决策思想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有的作者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重大决策,迅速并有力地改变着我国长期贫穷落后的面貌,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十多年来,党和国家重大决策的制定、贯彻和实施,都是在邓小平决策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是邓小平决策思想的具体体现。因此,研究邓小平决策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有的作者认为,邓小平长期置身于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层,在几十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作出了许多流芳千古的重大科学决策,使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深入研究其决策思想,对于实现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有的作者指出,十几年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形成、制定和完善,无不闪耀着邓小平决策思想的光辉。研究之,可以深刻理解和正确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决策水平。

也有论者从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党的决策正确和有效实施的角度,探讨了学习和掌握邓小平决策思想的必要性。

总之,理论界普遍认为,我国十几年来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和邓小平决策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是邓小平决策思想正确实施的结果。正如“十三大”所指出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党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在这条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中,在一系列关键问题的决策中,在建设、改革、开放新局面的开拓中,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勇气、求实精神、丰富经验和远见卓识,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推进的新形势下,在十四届五中全会制定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实践中,对邓小平决策思想这个巨大理论宝库的研究,其意义无疑是十分重大的。

二、关于邓小平决策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检验标准

一种观点认为,邓小平决策思想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在决策中始终贯穿着这样一个根本动机,即为人民的利益而决策,决策只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为实现共产主义打下坚实的基础,党的决策才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邓小平高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列主义旗帜,创造性地指出了检验决策的三个标准:一是人民是否满意,二是社会是否全面发展,三是是否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第二种观点认为:“一切为了人民”是邓小平决策思想的根本出发点,而生产力和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则是邓小平判定和实施决策的根本依据和标准。邓小平明确指出:“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①]

也有的作者指出:邓小平科学决策的根本出发点是实现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目标。邓小平指出:我们实现了第三步战略目标,即实现了现代化,“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全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②]

实际上,在邓小平的论述中,不仅阐明了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还提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抓住时机,争取每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二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但一下子共同富裕也不可能,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共同富裕。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现代化,邓小平对现代化的追求,正是基于他对全体人民深深的爱。所以说邓小平决策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归根结底还是“一切为了人民。”纵观上述观点,尤以第二种较有见地。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永远不会放弃他们已经获得的东西,然而这并不是说,他们永远不会放弃他们在其中获得一定生产力的那种社会形式。恰恰相反,为了不致丧失已经取得的成果,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的交往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③]这一段关于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明确地把历史发展中的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最终决定作用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正是邓小平同志从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上,提出的检验决策的根本标准的理论依据。理论界对邓小平决策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检验标准的论述,也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决策理论的最大特点,这就是以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或主要矛盾为己任,始终把为人民谋生存、谋利益、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决策目标。

三、关于邓小平决策思想的根本原则

理论界认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贯穿于他的整个决策思想体系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和全部内容的始终,是邓小平决策思想的强大活力之源和盎然生机之本。因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决策思想的根本指导原则。这种见解有较广泛的代表性。实事求是作为我党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的重大突破和贡献就是在拨乱反正,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同时,十分强调解放思想。所以有的论者着重指出,要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上,牢牢把握邓小平决策思想的这一根本指导原则,明确这一根本原则,对党的事业和理论发展有决定性作用。

四、关于邓小平决策思想的特点

邓小平决策思想的特点,是理论界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但由于论者研究的切入点和角度不同,因而观点不尽相同,出现了各抒己见的局面。

第一种观点认为,邓小平决策思想具有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第一,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第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第三,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第四,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第五,既有原则性,同时又十分注重灵活性。

第二种观点认为,邓小平决策思想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1.科学的决策意识。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进行决策,是邓小平决策思想的显著特点。具体体现在:一是求实、求新、求发展;二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三是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2.注重和善于战略决策。邓小平在决策中特别注重抓大事,善于从系统、全局上考虑问题,抓住那些带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进行决策。3.面向未来,超前思维。邓小平注重对社会发展趋势和未来前景的思考断想,注重向前看,而且看得深,想得远,充分体现了邓小平胸怀坦荡、视野远大、思路宽阔、放眼未来的领袖气质和度量。4.注重信息反馈,勇于纠偏。邓小平在决策中不仅敢于对以往我们党及其领导人的决策失误给予坚决地纠正,特别还表现在他善于对自己决策中出现的偏差予以修改和调整。

第三种观点,论者从辩证的角度归纳了邓小平决策思想“七个统一”的特点。1.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2.理论与实践的统一;3.革命胆略与科学态度的统一;4.继承与发展的统一;5.党的领导和群众路线的统一;6.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7.防“左”与防右的统一。

第四种观点认为,以实事求是为核心和总特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有机联结是邓小平决策思想的特征。还有的论者探讨了邓小平决策思想的哲学思维特点:首先是求实性和批判性,其次是辩证性,再者是创造性,最后是群众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邓小平决策思想具有多方面的鲜明特征,归纳起来有以下八个方面:求实性、辩证性、创造性、超前性、全局性、自主性、实践性和风险性。其中,求实性、辩证性和创造性是非常突出的特征。理论界对实践性和风险性的论述较少。作为一个“务实派”、“实干家”[④],实践性不仅反映出邓小平在决策中注重典型示范这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特点,而且反映了他注重信息反馈,勇于和善于纠偏的决策特点;风险性特点集中体现在邓小平纵横捭阖,防微杜渐,一次次大胆决策上,如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百万大裁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充满风险而又屡见奇效的决策。

五、关于邓小平决策思想的方法

邓小平决策思想的方法内容丰富而深邃,充分反映出其决策思想的非凡贡献和成功经验,同时也可启示我们如何正确地将其决策方法运用于实际。理论界的探讨大致如下:

第一种观点认为,邓小平决策思想的方法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四点:1.决策要“向前看”,这样“才能有智慧,有策略,有方法。”指出这一决策方法揭示了决策学中一个深刻的原理:科学预测对决策的指导作用。2.决策要从“大局出发,照顾大局”,它体现了系统科学的原理。3.决策过程中,“胆子要大,步子要稳”,邓小平说:“所谓胆子要大,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搞下去;步子要稳,发现问题就赶快改。”[⑤]这一决策方法显示出邓小平敢于翻江腾浪的胆略与如履薄冰的谨慎相结合的艺术特色。4.“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办法”,这正是决策学反馈纠偏、追踪决策原理的体现。

第二种观点认为,邓小平决策思想的方法主要有五个方面:1.以实践为基础的战略实施决策方法;2.现实基础与宏伟目标相统一的决策方法;3.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调控决策方法;4.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相结合的决策方法;5.科学的仲裁决策方法。

还有的论者专门探讨了邓小平“向前看”的决策方法。“向前看”的方法散见于邓小平的大部分文章中,作为一种决策思路和方法已渗透到邓小平决策实践的各个领域和方面,像一根红线将他一生中杰出的决策活动串联起来。论者从理论、事实、价值层面指出:“向前看”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发展观在决策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中国化、实践化和具体化;改革开放新局面的开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就,是“向前看”决策方法最生动的注脚;以这种方法为指导,对待现实问题就有了超脱“事实”的局限,决策就具有超前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工作便不是对现实情况的被动反映,而能够驾驭现实,超越现实。这是邓小平一贯坚持的看问题定策略的方法。

十四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充分体现了理论界探讨邓小平上述决策的方法。《建议》首先详细而客观地分析了当前的形势,科学地制定了“九五”计划和远景目标,在建设实践中,远景目标的目标值,又能对“九五”计划和目前的工作有调整作用,能够有效地指导我们当前的实际,从而驾驭现实,超越现实,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奔向理想的实现。

六、关于邓小平决策思想的模式

所谓决策模式,就是指决策活动中巩固的和同一的东西,是决策过程中具有最一般规律性的标准样式或习惯形式的概括与抽象。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决策实践中,邓小平以其核心决策者的智慧、才能、学识和胆略,匠心独具,表现出特有的决策模式。理论界对此作了初步探讨,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的作者探讨了邓小平独具特色的探索性决策模式。邓小平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把独特的探索决策方法应用于改革之中,十几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采取了探索性的方式,先搞试点,取得经验之后,再全面推行。

持第二种观点的同志认为,理性决策模式是邓小平决策方式的核心,是邓小平决策的习惯形式。

第三种观点探讨了邓小平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模式。这是一种“有限理性——系统方法——激进、渐进方式”的整合决策模式。邓小平针对不同时机、历史和客观条件,有机地整合运用激进方式和渐进方式,运用系统方法确立现实可行的满意目标,表现出了上述整合决策模式。它既具有传统理性决策与有限理性决策两种模式相统一的性质,又具有渐进决策与激进决策相统一的性质,从而构成了一种新系统战略决策模式。作者指出,这是邓小平对科学决策模式的伟大创新。

这里应当指出的是,第二种观点所论的理性决策并不是决策学意义上的理性决策模式,而是邓小平同志决策思想求真务实特点的反映。邓小平决策模式也不可能是传统决策理论意义上的理性决策模式。因为理性决策模式是建立在尽善尽美的幻想之上的,其观点是不现实的,它拔高了人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第一种观点所论的探索性决策模式,其内涵主要还是渐进决策模式。邓小平决策思想一是具有渐进决策的特点——即以历史的和现实的态度将事物的运动看作是一个前后衔接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二是他特别注重有限理性决策模式的运用,即注重决策“有限度的理性”和“令人满意”的准则,根据能够评价行为结果的价值体系进行行为方式的抉择;三是在社会条件和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需要对以往的战略加以彻底改变时,邓小平又能够抓住时机,毅然选择激进决策的方式,如作出改革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战略决策等。第三种观点概括的整合决策模式,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邓小平改革开放17年来决策实践的最一般的规律。

七、关于邓小平决策思想的价值取向

我们知道,任何决策都要作出某种选择,选择正确与否,取决于主体对决策对象即客体的认识和价值判断是否正确。邓小平决策理论与实践中的价值取向,对于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做到科学决策,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第一种观点,作者探讨了邓小平决策理论与实践中四个方面的价值取向:1.理性取向,这是最根本的取向。邓小平决策中始终坚定不移地做到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坚持从实践中获得决策的依据,又从实践中检验和修正决策;既能尊重客观现实,又能勇于突破僵化的教条。2.经济取向。邓小平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作为决策的主要取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要“扭着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⑥],正鲜明地体现了发展取向,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是这一决策取向的最生动注脚。3.民主取向。邓小平决策中不但坚持决策过程的民主化,而且追求决策效果的民主化。4.开放取向。正是由于开放取向,才使古老的中国冲破重重封锁,大胆地走向世界,并有能在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经受住考验,爆发出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第二种观点,作者在总结归纳了上述四个方面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又提出了邓小平决策思想不可或缺的以下两个方面的价值取向:一是发展取向。邓小平提出了振聋发聩的原则:“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取向对于推动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已经并还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永恒的激励作用。二是机遇取向。邓小平是掌握时机的大师,把握这一取向,一方面有利于克服惰性,增强紧迫感,另一方面也能提醒人们注意把握、选择决策时机,从而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化程度。

第三种观点认为,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学说,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一整套科学的价值取向,成为指导我们行为方式的光辉指南:一是要坚持全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相统一;一是要坚持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相统一;三是坚持理性评判和实践检验相统一;四是坚持价值目标与价值手段相统一。

也有论者专门研究了邓小平勾画的现代化价值取向。现代化价值取向是指邓小平决策思想所要达到的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前者是指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后者则是涵盖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均衡发展的综合目标体系。作者指出,邓小平现代化决策目标最根本的价值取向,就是实现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有机结合,它体现在“十三大”规定的“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上,体现在“十四大”规定的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现代化的中心环节上,体现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一现代化的保障和推动力量上。

值得指出的是,论者对邓小平现代化价值取向的论述意义深远。改革开放17年来,现代化的内在生长力虽然得到了初步的培育,但是还会不断出现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比如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化程度问题,分配不公问题,腐败问题等。如若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将会严重影响人们对现代化的凝聚力,削弱人们对现代化的支持力。为此,我们应该深刻领会邓小平这一价值取向,进一步将其精神作为凝聚全体社会成员的核心力量,进一步深化对现代化的认识,壮大现代化的推动力量。

以上,我们对邓小平决策思想的研究状况作了简要评介。从中可以看出,研究工作发展势头是好的,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成果,这对于加深人们对邓小平决策思想的认识,对于帮助人们从决策思想层面学习领会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于人们的决策实践都将起到重要的启迪作用。研究中,虽然作者所选择的角度、方法、途径各不相同,对同一论点的见解也不相同,如“实事求是”这一论点,有的论者认为是邓小平决策思想的根本指导原则,有的认为是决策特点,还有的认为是价值取向,甚至认为是决策模式等,但这也是人们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认真探索的结果,是人们认识发展的不可避免的过程,因此也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启发性。其间,有些论者的研究如对邓小平决策思想的整合模式的探讨,对邓小平现代化价值取向的探讨等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但从整体上看,目前的研究工作同邓小平决策思想本身的巨大价值,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迫切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认为,今后的研究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紧密联系《邓小平文选》中有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论述。邓小平决策思想的表现方式与纯粹的理论家不同。作为一个政治家、实干实,他的决策思想主要是通过政治决策的形式、制定政策的形式来表达的,所以必须注意进一步认真具体而又深入地探讨《邓小平文选》中,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中有关各个时期的社会、政治、军事等实际问题的论述,结合他关于各方面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方法的论述,而不是孤立地抽取一些片段按自己的需要任意剪裁,对自己主观臆造的某种观点作近乎学究式的论证。

2.注意全面、系统、重点、难点的研究。邓小平决策思想包含着深刻丰富的内容,在联系《邓小平文选》进行研究的同时,还须注意对邓小平决策思想作系统地、全面地阐释和把握,力戒简单化、主观化和绝对化的倾向。目前理论界对一些重难点问题涉及较少,如邓小平决策思想的涵义、邓小平决策思想和其理论体系之关系、决策方法、其科学决策的思想理论前提、决策思想的总体理论构架等问题。重难点问题的研究,是把邓小平决策思想的研究推向深入的重要途径。

3.现代决策科学已越来越深入人心,还应当紧密联系现代决策科学的理论,考察邓小平决策思想,有的作者在这方面已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还应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以便解决实际问题,指导我们现代化的决策实践。

注释:

①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23页,第213页。

②《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1987年2月——7月)》第2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21页。

④俞吾金著:《邓小平——在历史的天平上》第2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106页。

标签:;  ;  ;  ;  ;  ;  ;  ;  ;  

邓小平决策思想述评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