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论文_胡书海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论文_胡书海

武汉市昌厦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武汉 430022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建设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是新型城镇化的物质基础,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公共服务提升和城市安全运转的基本保障,是城市发展的骨架。从专业构成来看,城市市政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城市道路、桥涵、照明、供水、供热、供气、排水、污水处理、园林绿化、市容环卫、垃圾处理等各类市政公用服务设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城市工作要树立系统思维”,因此,在推进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建设和发展方面也应体现“系统性”。2017年5月17日,经国务院同意,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首次编制国家级、综合性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对于构建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备、安全高效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体系,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确保“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编制《规划》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对新时代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向与路径做了一些探索,希望能为各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及市政基础设施科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投资控制

引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同时也对生活及居住条件、交通出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达到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现居民对居住条件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珠三角某市市政府首先提出5个集中规划的区域,将原有城区范围以外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的规划和建设提上了日程,并作出了具体部署,可是由于所规划片区的基础设施相关的配套波及的范围较广,相应的投资建设资金就会很大,若按照以往的方式一次性将资金全部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上,实现的难度当然会很大,那么如何按照一定的步骤、分类、分区适当的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进入启动状态,从而实现既不影响建设工程项目的整体进度,又能合理保证资金的运转,保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的顺利、有序的开展和良性的开发建设。

1相对发展关系概述

1.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加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对该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不仅有利于提高区域经济效益,还能有效提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终促使区域经济长久良性的发展。而要想使区域经济正常健康地发展,首先,就必须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涉及社会生产部门较多,其中包括水、电、气、通信、供暖、交通等,这些对相关企业的生产具有直接的影响。除了这些直接影响以外,还有一些间接或者隐性的影响,例如,提高道路设施建设可以促进城市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间接地提升自身城市的经济活力。其次,城市经济的发展还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例如,城市基础设施依据经济发展情况来规划城市布局,在经济的保障下,城市基础建设得到稳定发展。

1.2区域经济发展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并及时地了解和掌握现阶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结合该地区的实际发展状况来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才能够使经济保持平稳快速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该区域生产发展结构,所以说,该区域的资源分配情况直接影响了该地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此外,若在发展的过程中,某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协调,则该地区的城市建设程度将必然受到影响,反之亦然,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所以,在经济发展持续稳定的地区,其城市的基础设施肯定是规划合理的,其资源必定是没有被浪费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区域经济才能够得到持续稳定的增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现阶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交通出行不方便,配套实施落后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而每一个对城市的贡献又离不开交通工具,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外出的频率不断的增加,外地出差的距离也越来越长,在此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交通堵塞且十分拥挤的情况,严重制约了人们的出行且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心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驾车出行的比例越来越大,可是在许多老旧小区存在停车设施及配套跟不上目前众多居民的需求,阻碍着动态交通的顺利运行,给上班族带来不必要的延误,很大程度影响着城市经济的总体发展。到目前为止,珠三角某市仍然存在着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中所需资金短缺的问题,所以,城市交通事业的发展一直得不到快速的发展。另外,城市片区内存在大量的古老建筑和破旧的房屋,甚至有一些属于棚户区建设,因此配套设施的不足,导致市内交通便利舒适度降低很多。

2.2规划力不足

以水系统为例,我国现行的城市涉水规划体系呈现出专业分工、部门分管和系统分割的显著特征。从国家和地方编制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的实践来看,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各个子专业各自为政、分别编制规划,规划编制的内容、深度缺乏衔接。二是规划之间漏项、重复、矛盾等问题普遍。三是规划发布的主体不同,实施的权威性不同。从“十二五”全国层面规划的编制情况来看,既有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及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也有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的燃气规划,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的供水规划,还有很多专业没有编制规划。规划力不足,将直接影响市政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率和建设效果。

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

3.1界定政府对基础设施投资边界

依据基础社会的社会属性、技术属性与经济属性,要始终遵循公平和效率相互统一的理念,将我们国家基础设施分成前期开发型项目、风险分担性项目、体现控制力的项目以及社会公平的公益性项目。依据各类不同项目界定的范围,各个级别政府要将自身的职责一一明确下来。依据各个项目界定的范围,各个级别要一一明确分工,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严格的进行控制,还得要积极的创新投融方式,来正确引导民进资金的融入,从而相应的将个人、政府、企业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构建出来。

3.2重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

应该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重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对此,首先,在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还应该认识到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状况来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断地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其次,在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不能盲目建设,而是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目标,并对建设过程进行严格的监控,杜绝出现资源浪费现象。此外,设计人员也要在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之前提前制订好建设方案和相关的应急预案,并对其进行综合的考量后,选择最优方案。

3.3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要想加快区域经济向前发展,亟须形成合理的生产模式,这样才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结构的多样性,从而实现对其生产力的科学布局。而要做到这些,就应该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其满足不同产业的发展需求,这样才能够提升区域的整体水平,使其利用整体力量来极大地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

结语

总之,城市基础设施,不仅仅是人民生活与城市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的关键表现。在我们国家新型城镇化脚步不断加快的背景之下,对于基础设施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是所需要的建设资金也会越来越高,如今的融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资金的实际需求。由此可见,本文的研究也就显得十分的有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黎明,赵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集成管理探析——以青岛地铁项目为例[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8).

论文作者:胡书海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9

标签:;  ;  ;  ;  ;  ;  ;  ;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论文_胡书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