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亮的群星——北京市通州区开展“公德之星”评选活动纪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通州区论文,北京市论文,公德论文,之星论文,群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6年以来,北京市通州区各乡镇、街道普遍开展了“公德之星”评选活动,迄今为止,全区已评选出172名“公德之星”,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两新”建设呼唤“公德之星”群体。近几年随着全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人们在社会公德素质方面还存在许多弱项,成为“新城区、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通州区2006年初开始在全区开展“公德之星”评选活动,通过“曝光”不文明行为与宣传正面典型“两手抓”,在全区形成以“讲文明、讲公德为荣”、以“不讲文明、违背公德为耻”的良好社会氛围。在评选活动中,动员全区市民群众找寻那些在讲究卫生、爱护市容、热心公益、助人为乐、文明礼貌、遵守秩序、文明交通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普通市民,以街道、乡镇为单位,随时发现、随时命名表彰。凡是在通州区工作、生活、学习的人,不论年龄、职业、籍贯都可参加评选。
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公德之星”评选活动。《通州时讯》、通州电视台等媒体开辟了专题专栏,大力宣传“公德之星”评选活动的重要意义以及评选的标准和方法,全区483个行政村、76个社区居委会分别通过有线广播和建立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栏等形式,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评选。2006年4月,通州区举行了全区第一批“公德之星”命名表彰仪式,北苑街道5名居民被授予首批“通州公德之星”荣誉称号。同年7月份,区文明办组织召开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德之星评选活动”现场会,大力推广北苑街道开展“公德之星”评选活动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掀起学习“公德之星”、争当“公德人物”热潮。此后,各乡镇、街道都先后召开了“通州公德之星”命名表彰大会,全区已评出“公德之星”172名,其中评选次数最多的于家务回族乡已表彰了三批共38名“公德之星”。
加强宣传,发挥“公德之星”示范引领作用。“通州公德之星”都是一些普通的市民群众,但他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如一日固守着道德准则。为了大力宣传“公德之星”的先进事迹,在通州电视台、《通州时讯》上设立了专栏专版,对“公德之星”的先进事迹进行连续播报和登载,并通过八通社区网站、《精神文明建设简报》进行大力宣传。通州区“公德之星”评选活动也引起了市级以上媒体的广泛关注,《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信报》等报刊相继予以报道。
不断深化“公德之星”评选活动。今年全区开展了“通州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在全区开展“通州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的工作意见》,明确评选活动的指导思想、评选标准、参评范围、组织机构、评选方法和步骤。积极协调首都文明网、区广电中心、《通州时讯》报社、八通网对候选人的事迹进行广泛宣传。《通州时讯》、通州电视台跟踪报道评选活动,开设了“身边好人”专栏,安排记者进行深度采访,撰写新闻通讯,拍摄专题片,对事迹突出的候选人进行重点宣传。
评选活动启动后,得到了全区各个乡镇街道、各部门和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经过全区市民评选,最后产生了10名“通州道德模范”和12名提名奖获得者。9月24日,通州区隆重举行了颁奖典礼,市、区领导为道德模范颁发了证书、奖杯、纪念邮册和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奖品,由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组织编写的《道德之光——通州区“道德模范”、“公德之星”风采录》一书也在颁奖典礼上首发。
“公德之星”评选活动是通州区在公民道德建设领域的尝试与探索,活动特点面向基层、自下而上、参与面广,全区百万干部群众在参与评选活动的过程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
标签:正能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