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面积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减低及预后分析论文_林岩松

不同面积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减低及预后分析论文_林岩松

林岩松

黑龙江省商业职工医院 150010

【摘 要】目的:观察不同面积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768例。选取射血分数降低、左室扩大、未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55例,记录55例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径及射血分数的变化,同时分析患者的生存预后情况。结果: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的首次LVEF、LVEDD较低,随访期间无显著变化;小面积心肌梗死患者的LVEF、LVEDD首次高于大面积者,但2年随访中显著下降,多次心肌梗死组患者的LVEF、LVEDD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三组患者的4年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情况随时间延长变化不显著,小面积心肌梗死患者初始正常,2年后逐渐下降,多次心肌梗死患者随着时间延长显著下降。三组患者四年全因死亡率接近。

【关键词】:心肌梗死;面积;心功能

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与梗塞部位和梗塞面积相关,而大面积心肌梗死后患者常出现射血分数(LVEF)降低及左室扩大,研究证实,患者的远期预后与LVEF呈负相关,LVEF低于20%,心肌梗死患者的年死亡率就接近50%,因此改善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治疗重点是防止左室扩大和射血分数的降低【1】。但临床实践中发现,不是所有发生左室扩大及射血分数下降的患者都存在大面积的心肌梗死,因此,我们对我院射血分数下降、左室扩大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并研究不同面积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1 对象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768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入选标准:①左室扩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5mm;②射血分数降低:LVEF<40%;③未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共入选55例患者,按照心肌梗死面积分为三组:大面积心肌梗死组(心电图表现为前壁或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小面积心肌梗死(心电图显示为下壁、高侧壁或前间壁心肌梗死)、多次心肌梗死组(2次以上不同部位的心肌梗死)。

1.2 方法

记录所有患者的既往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史,心肌梗死的发病情况;记录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时间、LVEDD、LVEF;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由两名主治医师进行分析,主要血管狭窄大于50%为有意义的狭窄。

1.3 统计学方法

应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三组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特征:768例心肌梗死患者中,共选出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55例(7.16%),其中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20例(36.36%),小面积心肌梗死患者24例(43.64%),多次心肌梗死患者11例(20%)。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大面积心肌梗死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发病率与小面积及多次心肌梗死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多为单支病变,而小面积及多次心肌梗死患者多为双支或多支病变,三组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心肌梗死后LVEF的变化: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的LVEF值较低,随访中复查超声心动图变化不显著;小面积心肌梗死患者的LVEF开始高于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随访2年中显著降低;多次心肌梗死患者的LVEF随着时间延长逐渐降低。

2.3 左室舒张末器内径变化: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首次检查左心室即明显扩大,以后随访无明显变化,小面积心肌梗死患者首次检查左心室无明显扩大,随后1至2年显著扩大;多次心肌梗死患者第一次心肌梗后左室扩大不明显,再次心肌梗死后左室明显扩大。

2.4 预后情况:三组患者的生存分析曲线显示,全因死亡率差异无显著区别。小面积心肌梗死患者2年生存率高于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大量研究显示,心肌梗死后射血分数降低、左室扩大主要与大面积心肌梗死密切相关,而也有研究显示,小面积心肌梗死患者也会出现左室扩大及射血分数降低【2】。本研究结果显示,大面积心肌梗死、小面积心肌梗死及多次心肌梗死的患者都会出现心功能改变。大面积心肌梗死后代偿梗死区膨胀致使每搏射血量降低,从而导致非梗死区扩张、左室扩大及射血分数降低,学者们既往认为【3】,小面积心肌梗死的远期预后较大面积心肌梗死较好,左室射血分数接近正常,本研究显示,小面积心肌梗死患者首次超声检查指标接近正常,但随访2年后各项指标逐渐降低。因此不能单纯的通过心肌梗死的面积来评估患者的长期预后,说明左室功能恶化出现在心肌梗死1年后甚至更长时间,这可能是慢性缺血机制长期作用的结果。小面积心梗虽然早期死亡率低于大面积心梗,但时间延长后两者死亡率接近,因此对于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应早期干预治疗,改善左心功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参考文献:

[1]崔卫华,郭加旺.住院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J].中国误诊医学,2001,5(1):691-692.

[2]李勇,罗心平.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死亡危险因素探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2,27(2):150-152.

[3]王文统,杨玉敏,丁萍,等.心肌梗死面积对心肌梗死患者左心房功能改变的影响研究[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0,11(13):3735-3737.

论文作者:林岩松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第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5

标签:;  ;  ;  ;  ;  ;  ;  ;  

不同面积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减低及预后分析论文_林岩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