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研究论文_郝华涛 李月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研究论文_郝华涛 李月

郝华涛 李 月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157011

摘 要 本文结合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原则,结合高职院校特点,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内容设计,并针对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提高转化成功率,推动成果产业化,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服务于社会具有一点借鉴意义。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评价指标 内容设计 影响因素

一、科技成果转化的几个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是指评价指标不能随着人的主观意识而转移,在评价过程中要做到客观真实,准确的描述出事物的客观本质和内在联系,更重要的是评价科技成果转化要符合客观规律,指标要符合一般的规律性,真实准确,不能含有人们的主观思想和情感。

2.定量化原则

定量化原则也叫做科学性原则,是指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行量化形式的考查形式,通过对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指标数据分析,着重体现出高校的创新能力和内在潜能,是对科研工作考核的具体化过程。

3.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评价指标体系要具有目标性,囊括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全部过程,按照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向,不能偏离我国重大发展战略和高校的科研方针,指引高校的科研活动按照实用性、市场的需求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设计评价指标并进行赋权,让高校的科研活动主次分明,着重考虑成果转化阶段和市场化的阶段需求。

4.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指评价体系的建立要符合高校的科研特点,按照实际情况确定覆盖全部内容,具有很好的操作性,评价的方法也必须简洁高效,评价对象也必须能够提供科研的具体信息。

二、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指标内容设计

1. 基础研究阶段

在基础研究阶段建议主要考核科研工作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备程度、研究的学术价值、科研经费投入、国内外学术交流情况等指标。

科研工作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备程度包括科研人员构成、组织运行方式、激励政策等,考核时主要考量是否具有完善的科研器械和设施,是否汇集了大量的高素质专业性人员,是否建立了符合科研特点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是否制定了能够提高科研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激励政策等。研究的学术价值指标旨在激励高校科研工作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包括科研工作是否提出了新的理论或者对原有理论的研究有突破性的进展。科研经费投入指标是对科研经费的来源和数量进行考察,基于高职院校的性质,会接受来自企业或者其他有科研需求的横向课题研究,科研经费的来源和多少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科研工作的价值和市场需求。国内外学术交流情况主要考察在科研期间参加相关学术会议的情况以及论文是否收录在论文集中、是否被重要机构检索等。

2.应用研究阶段

在应用研究阶段建议主要考核发表相关论文及专著数量、发表相关论文及专著级别、论文被引用次数、科技成果鉴定数量、专利发明授权数量、科技成果获奖数量等。

发表相关论文及专著数量主要衡量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可以考量高校的激励政策是否起到了积极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发表相关论文及专著级别从国际学术期刊到国内核心、一般性期刊,

能体现出成果的影响程度,被检索种类的不同也体现出发表物的影响级别。论文被引用次数可考察论文被接受使用的程度,以国内外学者引用数量为依据,判断科技成果的学术价值和认可程度,提高学术的交流性。科技成果鉴定数量考察科技成果产出后相应部门的鉴定数量,主要包括国家级、省部级、校级、企业等,反映高校科研工作的生产效率。专利发明授权数量指科技成果产出后,经相关部门鉴定后获得的专利数量,反映高校科技创新的能力和突破工作的提升。科技成果获奖数量可反映高校的科技成果对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和科技成果的领先程度。

3.试验发展阶段

在试验发展阶段建议主要考虑中试规模情况、科技成果故障率、科技园孵化企业数量、管理制度与分配机制完备情况等。

中试规模情况指标可考察具有规模性试验和改进的基础设施,是否具有批量生产的能力,从而为成果推广做好前期准备。科技成果故障率指标可考察成果的实用性、成熟度和稳定性。科技园孵化企业数量可考察科技产业园的转化水平,评估成果转化后的市场潜力。管理制度与分配机制完备情况可考察高校内部和高校与投资者之间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各个阶段,利益分配机制是否具有合理公平性。

4.科技成果转化阶段

在科技成果转化阶段建议主要考虑校企深度合作创办企业经济效益、科技成果转化率等。

校企深度合作创办企业经济效益指标可考察成果转化期间的经济情况,了解科技产业园和校企合办企业盈利或亏损状况。科技成果转化率可考察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的数量占科技成果总数的比例,反应科技成果的市场接受程度和应用程度。

三、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分析

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及相应的鼓励支持政策作保障。通过不断的深入研究,应建立新的符合当代高校科研工作的激励政策,另外,一些企业在引进并将成果产业化时,科技成果往往没有进行试验环节,科技成果转化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成果技术的成熟度、高新技术的社会需求、科技信息的网络化和普及化等因素往往一定程度制约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同时,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科技研发人员素质、资金投入力度等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只有有序地、有计划性地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才能保证其正常进行。

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复杂系统,评价主体的主观思想和科技成果的内容琐碎各异将会影响着评价过程的全面性及客观性,同时要全面考虑大部分人员的利益,因此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科技成果转化评价体系,并且要符合特定的评价原则,做到客观规范、有迹可循,以保证科技成果转化评价的科学性,确保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

【本论文为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三五”重点课题《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科技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编号:GZB1317024)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汪静. 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的现状及对策[J] . 中国高校科技. 2012 (10)

[2] 徐明凯. 发达国家科技评估体系的启示[J]. 科技与管理. 2005(34)

[3] 张新瑞. 工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评价体系研究[D]. 北京化工大学,2014

[4] 张喜爱. 试论当前高校科研评价工作的改进与完善[J].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1(06)

[5] 林继志, 张向前. 我国高校科研评价改进分析[J]. 科技和产业. 2010(02)

论文作者:郝华涛 李月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9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  ;  ;  ;  ;  ;  ;  ;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研究论文_郝华涛 李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