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实验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互联网实验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互联网实验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刘海洋, 雷 霞, 李 伟, 苑光军, 王冠卓, 张丽宏*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

[摘要] 现如今,随着互联网时代发展,进一步为实验课程整合提供了有效保证,通过进一步实践研究,本文对其进行了具体阐述,希望分析能够为相关教学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 互联网;实验课程;整合

新时期,在实验课程改革过程,要建立完善的实践体系,积极制定更加高效的教学对策,从而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希望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运用,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

1 更新理念,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

1.1 教师摒弃“填鸭式教学”,切忌照本宣科

在当今时代,实验教学已成为医学专业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实验课程开设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传授给学生医学知识,而是提升学生的综合性专业素养。实验课程分为重视方法讲解的基础性实验课程,与注重知识创新与延伸的综合性实验课程,且后者通常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租住探索。在这种大背景下,教师应当摒弃传统课程的“填鸭式” 教学方式,切记照本宣科,而应当让实验课程充分表现出其开放性、探究性;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同时进行思维拓展。

1.2 学生拒绝“依葫芦画瓢”,选择主动学习

医学生在参与实验课程教学时,不能仅要求自己掌握与该实验有关的内容,或者被动地按照教师所讲“依葫芦画瓢”,而应当主动进行探索性学习。即学生应当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工作,同时将课堂所学重难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在查阅资料、书写报告的同时提升自身对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

1.3 教学方式“全方面应用”,接轨信息时代

当今时代是互联网技术高度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因此实验课程教学也应当与之相适应,将课堂与网络相结合,采取MOOC、微课、对分教学法等互联网教学方式,形成以课堂为主体、以互联网课程平台为辅助媒介的全方位教学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每堂实验课均具有课前预习、实验操作、报告范例、注意事项、问题解答、知识拓展等板块,因此能够有效推进医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这些借助互联网平台的教学方式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宗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思考与探究空间。

钢筋材料应力-应变关系采用Opensees材料库中Mander与Chang所提出的等向强化非线性钢筋模型ReinforcingSteel[6,8]。在Mander钢筋模型基础上,本文选用Coffin-Manson模型[9],考虑由于低周期疲劳引起的钢筋强度和刚度退化,该模型主要由3个参数控制:损伤累积系数α、疲劳延性系数Cf、疲劳强度退化系数Cd。Brown[10]的钢筋低周疲劳材料试验研究得出上述三个参数的推荐值分别为:α=0.506,Cf=0.26,Cd=0.389;图3为考虑低周期疲劳后钢筋材料滞回曲线。

2 推进信息化背景下教学资源的系统化建设

为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提升学生群体之间的经验共享,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实验课程的信息交流平台。就医学实验课程而言,这一交流平台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常识性信息技术,是当今大学生的必备素养。因此,学生应当将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于网络实验课程学习之中,提升自身处理繁杂琐碎信息的能力,并通过这一信息交流平台,自主完成课前预习、课后巩固复习等环节,以提升教学效率;其次,学生通过这一信息交流平台,能够在浩如烟海的学习资料中各取所需。即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查阅相关文献,拓展所学知识,开展探究式学习;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借此温习巩固已有知识,争取牢固自身基础。再次,这一交流平台有助于深度开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对一交流互动,从而为实验课程创建积极、良好的教学与学习氛围。除此之外,由于交流平台开设有课后练习模块,因此学生完成习题后,教师可以根据统计数据,判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状态,并收集学生普遍提出的问题,以提高实验教学的针对性。

医学实验课程与互联网技术相整合的方式多种多样。首先,学校应当加强同出版社的合作,争取为学生提供更加广泛且充足的纸质学习材料,以满足学生的课内学习需求;其次,学校应当通过制作课程教学视频、幻灯片、开设课程网站等方式,将实验课程与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使数字教材与网络课程和纸质教材之间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实验综合素养的提升。

3 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信息交流平台

首先,教学资源的质量应当被纳入考量范围,即学校与教师应当为实验课程设置相应的纸质教材、参考书和网络资源;其次,为弥补纸质教学资源的不足之处,教师还应当对生成性教学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并使其作为现有教学材料的补充教材。例如,多媒体视频课程、教师授课过程中提出的思考题和讨论问题,便可作为生成性教学资源应用于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再次,教师还应当建设多模态素材型的教学资源,即引入实验参考资料、课外拓展延伸阅读、最新科技进展相关论文等内容,并将其打印为纸质材料或上传至互联网课程平台,以辅助实验课程的授课进展。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实验课程应当具备系统化、整体化、立体化的特点,并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的优势,使学生充分利用课内课外时间,全方面掌握实验知识。

4 结语

刘海洋(1980 - ) ,男,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方剂教学法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浩森.互联网+ 时代下《ARM 基础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智库时代,2019(10):205-206.

[2]李琨, 石晓 明, 贾立伟.“ 互联网+ 教育” 模式 下微课在医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学实验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06).

[中图分类号] TP393.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6-1995(2019)32-0145-01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规划办重点课题(No:GBB131712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支持计划” 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

总之,结合以上研究,对互联网技术在实验课程整合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探索,通过有效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实验课程整合效率。

少先队员是一种儿童的群众性组织,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对培养少先队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在培养少先队员的过程中,要进行组织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广大少先队员听党的话,跟着党走,让他们从小学习怎样做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有自己的目标,从小立志,做一个正直的人,不断努力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雷霞 ( 1982-) ,女,副教授,博士,专业方向: 中药性味理论研究;

2.2.3 14例重度狭窄 局部管径小于等于1.5cm,管腔内充填不均质回声或者均质回声血栓、斑块,彩色血流显示:血流速度增快异常,远端可见红蓝交替血流信号,五彩相间紊乱血流信号等。

* 通讯作者: 张丽宏 (1970-),女,硕士学位,教授。研究方向:中医药美容。

标签:;  ;  ;  ;  

互联网实验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