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内需的理论思考与对策_国内经济论文

启动内需的理论思考与对策_国内经济论文

启动国内消费需求的理论思考及对策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消费需求论文,对策论文,理论论文,国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朱镕基总理在全国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继续扩大内需,特别是启动国内消费需求,来推动经济增长。为了贯彻这一精神,我想就以下两个方面谈一些观点。

一、启动国内消费需求的理论思考

1.潜在经济是启动国内消费需求的新亮点。

潜在经济,是指在经营活动中,以市场潜力作为研究对象,准确地把握市场脉博,适时地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满足不同收入、不同个性、不同生活习惯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将潜在市场变为现实市场,从而取得更大经济效益的经济。潜在经济总是伴随着市场经济而生存,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当前,市场上产品处于“卖难”、“饱和”状态,但按潜在经济的理论来分析,市场是永远不会饱和的,总有潜在的一面,商机到处都有。

根据我国目前情况,潜在经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多层次的消费者和单层次消费品的矛盾。纵观国内市场,人们可以发现,市场上的同一水平的商品很多,几乎总是处于饱和状态。国家内贸局商业信息中心1998年的统计分析表明,600多种主要商品有三分之一供过于求, 比往年有所增加。(注:引自《1998-1999年消费品市场分析与预测》,《经济管理文摘》1999年第2期。)这种初级的、 低水平的买方市场,很难满足不同收入、不同个性、不同生活习惯的消费者的需求。因此,要以不同需求的潜在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从基本生活资料消费市场向更高层次的消费市场发展。在消费品生产上,对产品积压、市场饱和、没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应坚决关掉一批;对有较大发展潜力、但目前面临一定困难的,用高新技术改造一批;对看准了潜在市场较大的、新的消费增长点,通过给予重点扶持政策,鼓励开发建设一批。二是消费欲望超前与消费环境滞后的矛盾。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提高生活水平的渴求越来越强烈。然而,传统计划经济、短缺经济时期形成的一些限制消费的政策和做法,严重制约着人们的消费欲望。例如,不少居民有意购置新家具和其它家用设备,但因住房条件差,无处安放,只好不买。部分家庭有能力购买轿车,但缺乏停车场,加之交通拥挤,乱收费严重,使得他们想买而不敢买。这些制约因素,不仅抑制了消费者的消费愿望,也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但若消除一个制约因素,改变一项限制政策,就会显露出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三是挣钱手段更新与消费观念、方式陈旧的矛盾。党的十五大之后,私营经济发展迅猛,3千多万个体工商户活跃在城乡各条战线, 人们已不满足于固定的工资收入,挣钱的渠道增多,方法灵活,收入大幅上升。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资料,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53,40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1%。全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25元,考虑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全年收入2,160元,实际增长4.3%。但是,由于受消费习惯、环境、心理、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民尚未走出传统消费模式。

潜在经济理论作为启动国内消费需求的一种理论,还不够成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是,随着潜在经济理论的广泛应用,这一理论会在启动国内消费需求、加快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

2.国外需求进一步减弱和国内投资需求增势平稳是启动国内消费需求中出现的新动向。

受亚洲金融危机的滞后影响,1999年国外需求将会进一步减弱。从目前情况看,亚洲金融危机趋于稳定或向好的方向变化可能性比较大,东南亚及日本、韩国等国的经济在改革和调整中正在恢复,加之这些国家与我国的产业结构有较高的相似性,国际市场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出口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此外,拉美及俄罗斯等国的经济因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处于缓慢增长和调整期,国内需求将有所收缩。由此看出,1999年我国的国外需求会进一步减弱。

国内投资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1998年针对经济因需求乏力增长缓慢的情况,财政货币政策积极灵活,特别是通过财政增发1000亿元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国内投资需求的较快增长。199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457亿元,比上年增长14.1%。由于投资是在消费增长6.8%这一相对平稳的较快增长, 加之较高的增长速度是国有单位在采取特殊财政政策支持下实现的,投资增长后劲不足。由此可见,1999年国有单位投资将受财政规模和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的影响,不可能保持更快的增长,而集体和个人仍将缺乏投资动力,缓慢增长的势头将持续一段时期,预计1999年国内投资需求将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

由于国外需求的减缓和国内投资需求增势的平稳,消费需求特别是占总消费80%左右的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将决定着1999年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加快启动国内消费需求的步伐。

3.买方市场的形成是启动国内消费需求的新依据。

我国经济经过20年高速增长的量变积累,已经出现质的变化——从根本上摆脱了短缺经济状态,市场供求关系得到了根本改善,大部分商品的供应已满足或超过市场需求,由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这种买方市场,通常被经济学家解释为有利于买主的市场,买方市场成为市场上的主导;作为卖方的工商企业则处于相对被动地位,因此这些工商企业要千方百计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改善服务等办法,吸引消费者。企业之间还要展开激烈竞争。

我国买方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要求从经济政策上千方百计扩大内需、特别是启动国内消费需求,这是因为潜在的需求量仍然很大。一是已经出现的供过于求或供求平衡的局面并不巩固,有些产品和服务项目的缺口仍比较大,有些产品则经常处于波动状态。二是一些产品供过于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由于重复建设造成的结构性矛盾。三是买方市场中的供大于求,是指需求量与快速增长的商品供应量相比,显得相对不足。而买方市场下的需求量与卖方市场下的需求量相比,还是有较大幅度增长的。例如,199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9,153亿元,比上年增长6.8%,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注:引自国家统计局《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经济日报》1999年2月27日。)四是住宅、 汽车等重要商品虽然出现供大于求和积压现象,但并不是生产能力超过了市场容量,而是有着诸多具体原因。以住宅为例,广大城市居民有强烈的购置意向,但由于房改落后、房价太高和住宅信贷发展缓慢,住宅消费出现了较大抑制。五是某些商品,如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尽管出现明显的供大于求,但潜在的需求特别是农村市场的需求量仍然很大。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资料,1997年我国农村的洗衣机拥有率为22%,彩电拥有率为27%,家用电冰箱的拥有率仅为8%。(注:引自《中国市场潜力有多大》,《经济日报》1999年2月2日。)

4.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真正和持久增长的新兴力量。

扩大内需包括扩大投资需求和扩大消费需求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事实证明,按投资与消费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特点,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拉动作用非常明显。1998年,由于我国扩大内需以扩大投资为重点,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财政投资项目的启动带动银行贷款也增加,工业生产速度逐月加快。但是,从社会再生产看,只有消费需求才是经济增长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量。因为城乡居民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消费上不去,投资再多,生产也难以形成良性循环。即使一时上去了,也会再下来。1997年我国全部GDP中,投资占38.7%, 消费占58.8%,净出口占3.6%。在同年新增GDP中,投资占25.2%,消费占55.5%,净出口占19.1%。这就表明,内需的龙头是广大消费者和企业,因此,扩大内需的主要对象是无数个微观经济主体。可以说,投资需求在一定意义上是消费需求的派生需求,投资需求自身不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持久拉动力量。不仅如此,在消费需求没有回升迹象的情况下,投资需求的大幅回升只能反映出行政力量的推动。这种行政推动短期内有利于刺激经济回升,但经济启动后的正常运行必须有消费需求增长的配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GDP年均增长率达到了9.3%,绝对额由1978年的3,642亿元,至1998年的79,784亿元。 这种高速增长揭示了一个基本事实:经济政策与居民最终消费结合最紧密的时候,也就是经济增长最快的时候。随着居民“吃、穿、用”各项消费需求逐一满足,在实现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过程中,我国经济也实现了自身的高速增长。

二、启动国内消费需求的对策探讨

1.大力培育公用事业消费市场。

“八五”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很快,城市建设中供水年均投资增长31.5%,污水处理年均投资增长37.6%,供气年均投资增长15.1%,城市道路年均投资增长57.7%。这就有力地促进了公用事业消费市场的形成。当前,我国公用事业消费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能源、交通、通讯等总量水平有了提高,但还是一种较低水平的平衡。例如,1998年全国人均发电量约900千瓦时, 只相当于世界平均用电水平的40%,日本的11.4%;二是公用事业消费市场发展和体制改革状况不平衡。较早引入竞争机制的城市交通行业发展较快,邮电通信行业正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较好的发展。城市供水、排污、供气等基础设施因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过高而价格偏低又导致资金短缺,管道电网缺乏维修,设施“带病”运行。因此,切实培育和开拓公用事业消费市场,就成为1999年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

培育公用事业消费市场,首先必须打破单纯依赖政府投资观念和自然形成的行业垄断,引入适度竞争机制,采用资产重组,进行企业改制。城市公用事业设施经营方式,除国有国营外,应采用股份制、委托经营等多种方式。其次,在严格财务审计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生产成本及行业经营利润率,避免公用事业行业之间、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两极分化,杜绝重收费、轻服务;重生产、轻维护的现象。第三,管好、用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拓宽融资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可以利用资源组合投资的方法和特许权经营等办法让企业及民间资本的投资者能获得相应的补偿和利益;提高其投资积极性。第四,公用事业从建设、经营到消费环节都应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增强公用事业价格的透明度,定期公布经营情况及收费状况,这是提高消费者消费满意度的重要保证。

2.制定有利于启动国内消费需求的宏观调控政策。

(1)引导消费需求,开拓消费市场。 在新闻媒体上可开辟“城市新潮”和“消费时尚”专栏,打破居民“不坏不换”和“挣钱为攒”的旧观念,鼓励居民积极消费;通过“双文明”活动,教育居民改变落后的消费方式,引导居民消费从重生存向重发展、重物质向重文化方向转变,倡导文明消费,拓宽消费领域;同时加速小城镇建设,出台人口迁移、改革户籍制度、鼓励农民带资进城建房的政策,改善农民的消费环境条件;在城乡推行信用消费和租赁消费,成立消费合作社,改变居民消费习惯,鼓励居民积极消费,增加新的消费增长点。在热情引导城市消费的同时,到农村办连锁店、开网点,在社会树立“精品平价”形象,唤醒城乡农民的品版消费意识,以开拓更大的消费市场。

(2)规范城乡居民收入渠道。 提高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和农村居民主业收入比重,来刺激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

(3)加强对居民个人收入的登记管理工作。通过税收杠杆, 加大由高收入阶层向低收入阶层的转移力度,增加低收入阶层收入,刺激低收入阶层消费需求的增长。

(4)在加快住房、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的同时, 可以考虑降低居民未来支出比重较高的住房价格水平,以降低居民未来支出预期,提高居民的即期消费水平。

(5)结合当前加快基础设施的政策取向,重点加强输电、 道路等的建设,以缓解消费环境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制约。

(6)清理、 取消一些部门限制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各种收费项目和规定。例如,取消私人购买汽车的不合理收费、超限额用电过高加收电费、禁止居民自由买卖公有住房等有关规定。

3.抓好收入较低的农民阶层和收入高的部分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

目前,我国农村消费需求潜力巨大,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有8.6亿农民。据有关研究人员测算,如果使2亿户农民家庭家电产品的普及率达到1995年城镇居民家庭的水平,需要彩电1.53亿台,电冰箱1.28 亿台,洗衣机1.51亿台,收录机0.93亿台,可实现1万亿元的工业产值。可见,我国农村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和消费需求潜力。为了开拓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民即期消费,应抓紧落实国家已经确定的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计划,同时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增加农田水利、交通、供水、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投资。这样,可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并使农民增加收入。

抓好收入较多、消费档次较高的城市居民中部分高薪阶层的消费需求。应鼓励城市住宅和汽车消费,延长住宅贷款的还款期限,降低首期付款数额;减免和取消汽车消费环节的税费,降低汽车运输费用。适当放松集团消费控制。对汽车、住房等大件消费品,要广泛推行消费信贷政策。

启动市场、扩大消费,除了抓好收入较低的农民阶层和收入高的部分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外,城市中等收入水平的居民消费也必须重视。对此,应当加强引导改善消费者心理预期。各种现象表明,当前经济生活中,一般来说不是缺少资金,而是居民有钱不消费,宁愿在存款利率一再下降的情况下把钱存入银行;投资者有钱不投资;银行有钱不敢贷款。其原因就在于经济前景不明朗,心理预期不稳定,信心不足。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采取措施,在舆论宣传上,给人们展示好的前景和预期,树立起信心。其次,应当进一步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

4.积极开拓服务市场,扩大消费范围。

我国的服务业是个巨大的潜在市场。要使服务市场有更大的发展,当前迫切需要解决:一是逐步实现由福利型向福利经营型的转变,加速产业化、实体化进程。例如,可把服务与物业管理结合起来,对房修、绿化、卫生、电力、电信、热力、治安乃至家政、生活实行综合收费服务。实践证明,只有兼顾社会和经济两个效益,服务市场才有广阔的前景。因此,要进一步拓展为家庭和社会服务的各种职业。二是从业人员要更新观念,提高服务质量。三是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从税费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优惠和便利条件。

5.从政府包揽办教育,转向教育社会化和产业化。

应鼓励社会投资办学,学生的食宿等应社会化,通过教育社会化的办法,来改变我国目前教育投资和日常经费不足的落后状态,逐步使教育投资由仅占GNP的3%,提高到接近世界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的10%的水平。从而扩张教育投资需求,增加教育升学机会,满足居民教育消费需要,使一部分银行中的居民储蓄存款变成教育方面的消费需求。

总之,要努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为启动国内消费需求,从根本上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和强大的动力。

收稿日期:1999-03-12

标签:;  ;  ;  ;  ;  

启动内需的理论思考与对策_国内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