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户外GIS设备加装防雨棚的结构形式探索论文_刘敬文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早期变电站GIS设备多采用户外露天形式,GIS设备长期暴露在户外环境,日晒雨淋,操作机构、气压表等存在雨水浸入、锈蚀可能性,对GIS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安全隐患。为了GIS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延长GIS设备的使用寿命,变电站GIS设备需加装防雨棚。

关键词:变电站户外GIS设备加装钢构防雨棚

按以前的规范及条例规定等,变电站户外GIS设备采用露天运行形式,根据南方电网公司关于印发《执行GIS(HGIS)设备新技术规范的原则意见》的通知,需考虑对以前露天运行形式的GIS设备采用加装防雨棚的形式进行改造。因改造工程是在已运行的变电站中进行,在电气专业核准雨棚对设备的安全距离和停电方案的前期下,土建结构需考虑防雨棚所采用的结构形式、防雨棚立柱是否有场地、前期GIS设备基础采用的基础形式和本次改造的防雨棚的基础形式。

1、防雨棚的结构形式

1)、采用加建钢筋砼建筑:

一般GIS设备采用一字型布置,最近几年常采用建筑物形式,里面大空间对GIS设备的围护遮挡。而前期采用露天形式的 GIS设备,其周边狭窄的空间和存在带电运行的情况,决定了后期改造无法采用加建建筑物形式进行围护遮挡。

2)、采用钢筋砼结构防雨棚:

采用防雨棚的形式较贴近已有GIS设备布置及周边现状。采用钢筋砼形式防雨棚具有技术成熟、适用范围广、设备简单、施工方便、节省劳力、节约材料、施工费用低等特点。但钢筋砼浇筑后凝固并达到所需强度的时间过长,且需搭建脚手架、模板等,而变电站存在停电时间短、GIS设备所在场地狭窄及后期设备检修需打开防雨棚的问题,采用钢筋砼形式做GIS设备防雨棚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3)、采用钢结构防雨棚:

钢结构属于轻质高强材料,自重轻而承载力高,且钢结构制造采用工厂化、施工采用装配化,构件轻、施工方便、现场占地小、施工周期短、便于安装拆卸。对于现有露天GIS设备所在场地空间狭窄和施工时间短的情况有极高贴合性,且后期设备检修时拆卸下局部防雨棚板即可,是较为合适的一种结构形式。

2、实例与分析

2.1佛山220kV奎福变电站户外GIS设备加装防雨棚

220kV奎福变电站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于2016年11月3日建成投运。该站GIS设备采用露天形式,场地布置在变电站北侧 ,GIS设备北侧靠近出线构架,南侧靠近主变压器,东西两侧为道路,所在场地空间一般。

1)改造内容:

根据电气专业提资和现场踏勘,由于场地用地较为紧张及电气设备安全距离要求,本期工程将新建一座防雨棚保护GIS两边机构箱。防雨棚呈长方形,长约70米,宽约6.5米,净高约为4.4米。

2)主要技术参数:

基本风压:0.65kN/m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站址所在地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

屋面恒载考虑檩条、防雨棚板等取为0.2kN/m2,屋面活载0.7kN/m2。工程所在地的设计暴雨强度为qj=4.75 L/(S•100m2),设计暴雨重现期取5年一遇。

钢材采用Q235B,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25,钢筋采用HPB300、HRB400。

3)结构形式:

据收资图纸,站址场地下均存在淤泥质土等软弱土层,分布广,软弱土层总平均厚度约20米,前期整个站址采用堆载预压进行处理后,主要建构筑物采用静压预应力管桩。前期GIS设备基础为大块式钢筋砼基础,采用静压预应力管桩,前期淤泥进行堆载预压固结无法作为防雨棚柱脚基础的持力层,本次改造防雨棚基础需采用同前期的预应力管桩。

鉴于现场电气设备均为带电运行且变电站内可操作空间狭小,无法进行桩基施工,考虑利用前期GIS设备大板基础,防雨棚柱脚与其采用地脚螺栓连接方式;有部分柱脚基础超出GIS设备基础范围,需紧靠GIS设备基础浇筑钢筋砼基础,两者之间采用化学植筋方式连接。

经现场踏勘和方案讨论,现场GIS设备周边空间稍宽,雨棚可采用门式钢架形式,柱脚设置在设备周边。纵向柱间距最大距离约为7m。雨棚采用单坡6%自然排水,坡向主变压器方向。

2.3结构形式比较:

1)结构形式比较

以上两个项目形式根据实际现场情况而定,一个采用门式钢架,一个采用T形悬臂式钢架。

从外形而言,T型形悬臂式更美观轻巧,但施工难度更高,柱脚均在GIS设备空隙中设置,钻孔植筋空间窄小,施工非常困难,需提前进场进行放线测量后调整柱脚位置和相应钢梁尺寸,再在钢构厂放样制作,运至现场安装。

从施工难易度而言,门式钢架柱脚均在GIS设备外围设置,基础施工更为方便,可大大缩短施工工期。

防雨棚板材质的选用,耐磨板成型感观好,塑钢瓦价格便宜,可根据不同工程造价选择。

2)注意事项

钢结构形式为较成熟的结构形式,改造的重点在于柱脚部位的处理。柱脚锚筋、柱脚基础施工质量是整个防雨棚安全的关键。如有条件,可进行植入锚栓和植筋试验或检验。

加防雨棚为在带电设备上进行施工,过程中采用按间隔轮流停电的施工停电方案。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有关规程规范进行施工,并做好各项安全措施。施工中应注意设备运输时对带电设备的安全净距,在施工区应注意对带电装置做好保护措施,并确保人身安全,严防发生各类安全事故。

另外当发生暴雨时,防雨棚雨槽无法收集所有雨水,棚顶雨水将形成水幕冲向GIS套管,可能造成GIS套管发生闪络,因此建议暴雨时防雨棚棚底及附近不要站人。

3、结语

早期变电站GIS设备多采用户外露天形式,GIS设备长期暴露在户外环境,对GIS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安全隐患。为了GIS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延长GIS设备的使用寿命,对早期户外GIS设备进行加装防雨棚是一种方便快捷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鉴于一般变电站GIS设备现场可操作空间狭小、电气设备均为带电运行,且后期需拆卸雨棚进行检修设备,采用钢结构形式防雨棚结构合理,外形轻巧,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本文仅就户外GIS设备加装防雨棚的结构形式进行初步探讨,鉴于GIS设备的特殊性和场地的狭窄,采用门式钢架或T形悬臂式防雨棚均需针对具体现场情况而定。

参考文献

[1]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编 GB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

[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 GB50010-2010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 GB5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4]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山西八建集团有限公司 GB50367-2013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作者简介

刘敬文(1979-),男,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中级工程师,本科, 主要从事变电土建工作。

论文作者:刘敬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4

标签:;  ;  ;  ;  ;  ;  ;  ;  

变电站户外GIS设备加装防雨棚的结构形式探索论文_刘敬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