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急救分析论文_余波,李雪梅,孙卉,张丽霞

昆明市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急救分析论文_余波,李雪梅,孙卉,张丽霞

云南省急救中心 云南省昆明市高新区科光路16号 650106

摘要:目的 分析院前急救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救治中的方法及效果,研究如何形成规范、及时、有效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急救的方法,尽量使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得到早期诊治,尽早使中毒症状缓解,减少患者的病残和病死率,并极大程度地改善预后及减少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的发生。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院内进一步诊治争取时间、创造条件。方法 回顾性分析云南省急救中心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院前急救急性一氧化碳中毒33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院前急救中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以女性为主,病情判断以急、危为主,5.14%的患者现场死亡,94.86%的患者均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并安全及时转运到医院进一步治疗。结论 充分的急救准备、合理的调度、科学、规范、及时的现场救治、安全及时的转运,并与院内急救紧密衔接才能使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得到早期诊治,尽早使中毒症状缓解,减少患者的病残和病死率,并极大程度地改善预后及减少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的发生。

关键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急救;分析

CO为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凡是碳或含碳物质在氧不充分时燃烧,均可产生CO。在使用柴炉、煤炉时,如通风系统不畅通,尤其是近年来煤气取暖器和煤气热水器使用不当使CO中毒大为增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是机体在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的一氧化碳(CO),导致组织缺氧,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引起死亡。【1】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多发于秋冬季和冬春季,主要表现为急性缺氧性脑病及其它脏器的缺氧性损坏,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与血液中COHb%有密切关系,而COHb%又与空气中CO浓度及吸入时间密切相关。【2】。故及时、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减轻脑损伤,进而减少迟发性后遗症的关键。院前急救的关键是规范、及时、有效的现场救治;迅速使病人脱离中毒现场,积极纠正缺氧,防治脑水肿,安全及时的转运。现对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331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急救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云南省急救中心调度信息数据库及病案管理系统。

1.2 一般资料

自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间,云南省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共331例,平均反应时间(即呼叫受理至急救车到达事发现场时间)19分钟。急性脑血管意外平均救治时间34分钟,。男性148例(占44.71%),女性183例(占55.29%),男:女=0.81: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年龄最小0岁(小于6个月)、最大84岁,平均年龄37.05岁

1.3 病情判断

病情判断主要依据病人意识障碍程度、生命体征、体格检查,并结合年龄、是否有心脏病史和冠心病史等状况综合考虑分为一般、急、危、死亡四种情况:“死亡”指到达现场确定死亡的;“危”:指病人生命体征不平稳,直接威胁病人生命,需立即进行抢救的;“急”:没有威胁生命,但需要立即进行治疗;“一般”:指死亡、危、急以外的其他各种情况。病情判断:一般18例(5.44%),急169例(51.06%),危127例(38.37%),死亡17例(5.14%)。

1.4 救治措施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救处理原则包括: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通风良好处,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纠正缺氧;防治脑水肿;对症治疗。我中心对所有急救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例均迅速采集病史、既往病史及药物过敏史,依据病人病情判断,按照治疗规范给予:迅速脱离中毒现场、平卧休息、维持气道通畅、吸氧(高浓度)、吸痰、开放静脉通道药物治疗(以脱水药物为主)、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心脏起搏、电复律等,其中观察病情护送295例,鼻导管给氧(高浓度)250例,面罩给氧(高浓度)35例,吸痰0例,气道异物取出0例,放置口咽通气管3例,气管插管3例,放置喉罩3例,呼吸机辅助呼吸3例,胸外心脏按压3例,心脏起搏或电复律0例,药物治疗140例;

2 结果

在331例急性脑血管意外例中,经上述院前紧急救治14例(占4.23%),有效84例(占25.38%),无变化230例(占69.49%),恶化3例(占0.60%)。

3 讨论

近 2年云南省急救中心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急救中以女性为主,病情判断以急、危为主,5.14%的患者现场死亡,94.86%的患者均能得到规范、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迅速使病人脱离中毒现场,积极纠正缺氧,防治脑水肿,安全及时的转运到医院进一步治疗。根据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特点调度指挥中心在接到呼救后应立即指派距病人位置最近的救护车辆赶赴现场,并同时指导家属使患者迅速脱离中毒现场、平卧休息、维持气道通畅、保暖等方式在救护车到达现场前进行及时、有效地初步救治;急救人员在接到指令后应立即携带呼吸包、心电图机、除颤监护仪、吸引器、急救药箱及液体包安全、准确、快速到达现场,根据初步病情判断对患者积极采取以下措施:平卧休息、维持气道通畅、吸氧、吸痰、开放静脉通道药物治疗、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心脏起搏、电复律等。经过有效现场救治后,120调度指挥中心根据现场医生报告的患者情况,联系最近的具备救治条件的医院做好接受救治病人的准备,急救人员用救护车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求、兼顾患者意愿”的原则将患者安全、快速送往医院。使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得到早期诊治,尽早使中毒症状缓解,减少患者的病残和病死率,并极大程度地改善预后及减少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春盛 急诊医学高级教程—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8 ISBN 978-7-5091-3765-9

[2]李春盛 急诊医学高级教程—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8 ISBN 978-7-5091-3765-9

论文作者:余波,李雪梅,孙卉,张丽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

标签:;  ;  ;  ;  ;  ;  ;  ;  

昆明市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急救分析论文_余波,李雪梅,孙卉,张丽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