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作家置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中--评威廉183福克纳研究_福克纳论文

把作家置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中--评威廉183福克纳研究_福克纳论文

把作家置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下研究——评《威廉#183;福克纳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威廉论文,作家论文,文化论文,背景下论文,福克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威廉·福克纳不仅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而且也是西方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对小说的形式和技巧成功地进行了大胆的实验和创新,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美国南方以至整个西文世界的社会问题和精神危机。有的批评家把他同但丁、莎士比亚、弥尔顿、陀斯妥耶夫斯基和狄更斯并列在一起。西方对福克纳研究的著作多不胜数,可谓汗牛充栋。根据美国人文科学权威刊物PMLA统计,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每年发表的关于福克纳的专著、论文以及完成的博士论文,在英美作家中已占第二位,仅次于莎士比亚。在我国福克纳研究起步较晚。据笔者所知,从1980年李文俊先生编选的《福克纳评论集》出版以来,虽然已有不少论文和译著发表,但是福克纳研究的专著还一直是个空白。肖明翰著的《威廉·福克纳研究》是国内第一部系统深入研究福克纳及其创作的专著,它的发表标志着我国的福克纳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此书不是遵循传统的批评模式,评述作家的生平、创作思想和技巧手法,而是把福克纳和他的作品置于更广泛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之下,以对美国社会和文化文学传统以及西方现代文学潮流的深入了解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地分析了福克纳和他的创作与美国南方社会、南方文化传统以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关系。这样就为深入研究福克纳提供了一个切实可靠的思想、文化和历史的框架。一个作家无论他的个人意愿如何,总是会受到他所在的社会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处于急剧变革时期的社会则往往会对作家的思想和创作产生重大的影响。而福克纳时代的美国南方正处于深刻的变化之中。作者对这种社会变化和南方文化传统在福克纳个人身上和作品中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归纳。作者指出,在南北战争结束之后,美国南方依然是经济落后、思想保守的传统农业社会。但是,到20世纪初,尤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北方资本主义工商势力和价值观念侵入南方,对南方的巨大冲击不亚于半个世纪前北方对南方的军事占领。这种冲击促使南方的农业社会迅速解体,南方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然而这一进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充满了新旧势力和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而这种激烈的冲突首先就突出地表现在包括福克纳在内的南方的代表作家身上。福克纳的《押沙龙,押沙龙!》里折磨着昆丁·康普生的那种对南方的爱恨心情,正是这一代南方作家身上的矛盾和痛苦的艺术体现。作者还进一步总结道:“美国南方最带本质性的特点恐怕是农业社会、种族主义和清教传统;而南方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无疑是南北战争。所有这些都是决定南方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思想意识的核心因素。而南方文学的发展,包括一战以后的南方文艺复兴,既由这些因素所决定,也是对这些因素的一种特殊反应。”作者贴切地用“南方性”这个词来总结福克纳及其作品所受的影响。同时作者也指出,强调福克纳的南方性,强调他同美国南方的密切关系,并非是否定或忽视他的思想和创作的普遍意义,因为往往是最具地方色彩、最具民族性的艺术作品才最具普遍性和世界性。

接着,此书对福克纳与基督教文化传统进行了探讨。作者分析道,南方文化的基础是以加尔文教为核心的新教。“它支撑着南方的社会、政治、文化,支持奴隶制和种族主义,控制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规定人们之间的关系和行为准则。所以美国南方被称为‘圣经地带’;……如果不了解南方的基督教文化传统,就不可能真正地理解福克纳和他的创作。”在现代作家中很少有人像福克纳那样大量使用《圣经》中的典故、故事和传说。同时,作者也指出,福克纳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基督教作家,因为他从未把宣扬基督教教义作为自己创作的目的;另一方面,他对南方信奉加尔文主义的各种教派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对于美国南方文学传统与福克纳创作的关系,作者也作了深入的探讨。作者首先指出,“不论一个作家对抚育了他的传统持什么态度,传统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的创作,并且在其作品的主题、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表现出来。也就是说,他的创作被纳入传统之中。在这基础上,即使作家作反传统的努力,也往往是对传统的发展。”作者指出,南方文学传统的基本成分,诸如:南方特有的浪漫主义气质和一定的现实主义倾向,保守的向后看的历史意识,沉重的悲剧感,清教意识和进行道德探索的浓厚兴趣,在种族问题上的矛盾和困惑,对艺术手法的高度重视,以及庄园文学传统,哥特式小说传统,民间故事传统等等,都存在于福克纳的作品中,形成了他的小说的基本特色。

同时,作者也指出,像福克纳这样的重要作家,他的艺术源泉不会仅限于南方文学传统,他从世界文学,特别是从欧洲文学中吸取了营养,并且他深受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这些影响表现在他对现代世界的基本看法,和为了准确表达这种看法而在小说形式和写作手法上所作的成功的探索之上。 作者运用了巴赫金的“宏观对话”(greatdialog)理论, 对福克纳在其作品中广泛使用的“并列对照”(juxtaposition)手法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接着,作者还深入探讨了福克纳所运用的蒙太奇、意识流、“显现”(epiphany)、隐喻、“重复”(repetition)等手法。并进一步指出,福克纳正是大量运用了这些手法来把支离破碎的事件、互相矛盾的思想包容在一起,构造出了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的作品。

另外,此书的附录包括了非常详细的“威廉·福克纳年表”、“福克纳主要作品目录”、多达六十余部的“主要参考书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后的索引。虽然国外的专著一般都附有索引,但在我国的专著中却是很少见的。这些附录和索引对于读者,特别是对从事福克纳研究和教学的学者和教师,是十分有价值的。这一点也表明了作者严谨的学风。

(《威廉·福克纳研究》,肖明翰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

标签:;  ;  ;  ;  ;  ;  

把作家置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中--评威廉183福克纳研究_福克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