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监测采样中的质量控制措施探析论文_刘荣真

地表水监测采样中的质量控制措施探析论文_刘荣真

齐河县环境保护局 山东 齐河 251100

摘要:地表水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地表水监测过程的关键环节,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提高数据质量的基本途径,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灵魂;在监测分析过程中影响结果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采样误差是对结果影响极大的误差,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加强地表水现场采样中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现场采样;样品贮运;质量控制;地表水

1引言

地表水分为表层水和一定深度的水,对入表层水可直接用采样瓶投入水中汲水,只要注意不混入漂浮于水面上的物质就可;对于一定深度的水可用直立式或有机玻璃采水器,这类装置是在下沉过程中,水就从采样器中流过,当达到预定深度时,容器能够闭合而汲取水样。

采样监测的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质控环节,如果采集不到具有代表性的水质样品,那么此后的检验分析都是建立在不确定的基础上,也就失去了监测的意义。

2现场采样监测中质量控制

2.1监测人员的质量控制

2.1.1采样人员应经过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培训考核,并取得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证书,无证人员参加采样时应在有证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无证人员不得单独进行采样,采样人员一般为两人以上,质量管理人员要定期对监测采样过程进行跟踪督查。

2.1.2采样人员要熟悉采样技术规范,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的《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能够充分的理解并在工作中加以执行,对采样断面的位置、点位设置原则、采样容器要求、不同项目的采样要求、采集的水样的贮运措施、样品保存、采样记录的规范化填写、水样的交接等环节都要熟练掌握,

2.1.3采样人员要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对待自己的采样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可以这样理解,采样人员对采样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决定了一个数据是否达到质控要求的源头,如果采集到了一个没有代表性的样品,那么这个数据在整个环境监测过程的开始就是错误的,对环境保护管理者来说错误的数据比没有数据更可怕,所以采样人员必须工作态度端正,能够充分认识采样工作的重要性,严格按照采样技术规范和程序进行认真负责、不敷衍的采集样品。

2.2采样过程中所使用的快速仪器设备和采样容器的质量控制

2.2.1采样过程中所使用的现场快速监测设备。在这里实际上是有一些理解上的误区,很多人对现场的一些快速采样设备认识不到位,认为只是一个粗测,那么没有必要要求那么高,实际上在这个监测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的问题,地表水的现场用快速监测的方法所监测的项目主要有水温,PH值,溶解氧等指标,而这些指标对水质的初步判断是有重要意义的,现场采样人员可以根据这些指标的异常对水质做出基本的判断,所以对于现场快速监测仪器来说,属于强检仪器的必须经有资质单位进行强检。非强制检定的仪器应按照有关的要求进行自检或送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校准。检定校准的设备由使用单位对检定结果进行确认后,贴上合格标志,才能带入现场使用。未进行检定校准的仪器设备禁止使用。

2.2.2采样容器。采样容器的材质对于水样在贮存期间的稳定性影响很大,一般容器材质与水质样品的相互作用有容器材质可溶于水样中、容器材质可吸附水样中的组分、水样与容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为此,在采集水样时一定要对水样容器材质和要监测的污染因子有充分的了解,不同的项目采用不同的采样容器,以便于把监测结果的误差降到最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监测点位的选择和样品的采集

2.3.1点位选择。环境监测过程是取得监测数据、分析监测数据、运用监测数据的过程,而要取得有效的监测数据的第一步就是要布设有代表性的监测点位,当然如果为了监测点的代表性,在时间和空间上频次越高越好,但这样做只是理论上行得通,要想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可行,那就必须了解采样目的,了解水体状况,然后进行优化布点。一般情况下考虑设置如下断面:

1)背景(对照)断面,一般情况下背景断面是为评价一个完整水体的污染程度应先明确其水环境背景值,那么这个背景断面的设定要考虑远离工业区、避开各种来源的工业水、农业回流水和生活污水的影响,及要考虑避开交通干线又要交通方便,也就是说背景断面一般设置在水体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2)控制断面,这个断面主要反映对水体有影响的活动对水质的影响情况,因此要设置在影响活动的下游,影响因子与水体完全混合处,一般情况下,在重要排污口下游500至1000米处设置控制断面能够反映污染水入河后的污染状况。

3)消减断面,当影响因子与水体完全混合后经过一的时间和距离开始明显降低的地方。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管理和环境监察的要求,除上述断面外,还要根据不同的需要对断面进行设置,在监测断面的设置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管理的需要,也要考虑经济因素,做到优化布点。

2.3.2样品的采集

地表水样采集前一定要根据监测方案确定所要监测的污染因子对采样容器的要求,是采集综合水样还是单独水样,采样时要保证在断面的宽度和深度上准确到位,采集水样前应先用水样洗涤采样容器、盛样瓶及塞子2至3次,但是一定记住,油类除外,采样瓶不能用采集的水样冲洗,并且全部用于测定,采样后的样品除特殊项目如油类、悬浮物等外需要根据不同的项目决定保存方法,例如需要冷藏或者冷冻,需要加入化学保存剂、抑制剂、氧化剂等。

2.4水样标签及原始记录的填写。

水样采集后,往往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分装成数份,加入保存剂后对每一份样品都应附一张完整的水质标签,对采样目的、监测点位置、日期、时间、采样人员等清晰的标识牢固贴于盛装水样的容器上。

对于“水质采样记录表”要用签字笔认真填写,字迹应端正、清晰、项目完整,记录应包含足够的信息,能够“再现”已经完成的采样过程。监测原始记录应完整地记录标准、规范中规定的信息,包括监测条件、点位示意图、气象、水文参数及采样过程中影响不确定度的各种因素,确保采样过程的可复现性。记录中还应包括监测人员、复核人、审核人的签名。

2.5样品运输和贮存中的质量控制。

样品采集完毕后,注意样品的贮存和运输过程的质量控制。首先考虑样品上的每个标签字迹清晰,编号唯一,编号反映采集时间状态、频次和地点。其次做好采样记录,记录上的样品编号和样品上的编号要完全一致,记录的信息一定要全,如样品数量、状态等;贮运环节的差错会导致前功后弃。采样过程及时,空间代表性的准确,又是时间代表性的主要决定因素,所以说它是监测数据代表性的集中反映。因此需要特别加强现场采样环节的质量控制。

水样采集完毕经核查无误后要立即送回实验室,这个要根据采样点的地理位置和每一个需要监测的污染因子的分析前最长保存时间,选用适当的贮运方式,也就是说在水样开始采集前就要安排好水样的运输工作,以免耽误时间,导致采样无效,在样品运输的过程中要有专门人员负责,防止样品损坏或受到沾污,移交实验室时,采样人员要与质控室人员双双核对无误后签字交接。

3结语

地表水现场采样监测过程中对数据产生影响,造成误差的因素有许多,质量控制难度较大,通过加强对布点、水样采集、现场记录及样品贮运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建立建全并严格执行地表水现场采样中的质量控制程序,将会大大的提高样品的代表性、完整性,为环境监管提供更加可靠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魏复盛主编.《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章亚麟、李健主编.《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岫》化学工业出版社

[3]齐文启主编.环境监测实用技术.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论文作者:刘荣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5

标签:;  ;  ;  ;  ;  ;  ;  ;  

地表水监测采样中的质量控制措施探析论文_刘荣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