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酞普兰结合心理治疗对产后抑郁效果观察论文_李虹丽

西酞普兰结合心理治疗对产后抑郁效果观察论文_李虹丽

(内江市隆昌县妇幼保健院 四川 内江 64215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西酞普兰结合心理治疗对产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资料均选择我院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产后抑郁患者,共64例,按照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64例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心理治疗组,每组各32例。给予常规治疗组采用西酞普兰进行治疗,给予心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周后和治疗6周后,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和治疗6周后,心理治疗组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采用西酞普兰治疗产后抑郁效果比较,西酞普兰结合心理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况。

【关键词】西酞普兰;心理治疗;产后抑郁

【中图分类号】R97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9-0128-02

产后抑郁属于比较常见的分娩后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心理及家庭生活等均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其治疗方式的研究[1]。目前对产后抑郁的治疗主要采用西酞普兰,其具有对甚多神经递质亲和力效的优势[2]。而对产后抑郁患者实施心理治疗也具有必要性,因此本次研究探讨了西酞普兰结合心理治疗产后抑郁的疗效,并选择我院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64产后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选择我院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64例产后抑郁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产后抑郁症诊断标准[3]。排除严重躯体疾病患者、药物过敏患者等。按照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其中常规治疗组年龄为22岁至31岁,平均年龄为(26.82±3.52)岁;心理治疗组年龄为22岁至30岁,平均年龄为(26.65±3.4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高度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给予常规治疗组患者单纯使用西酞普兰治疗,每日早晨服用,剂量为20㎎,连续服用6周。给予心理治疗组患者在使用西酞普兰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治疗,即每日早晨服用西酞普兰20㎎,且每周进行一次至少40分钟的心理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心理治疗内容包括:①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患者出现产后抑郁很容易对家庭的稳定造成影响,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密切的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爱对缓解和改善患者产后抑郁的重要性,以实现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的目的。②适当认知疗法,一些患者会存在认知偏差,此时医师需要采用认知疗法,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心理矛盾,了解患者心理抑郁的真实原因,给予患者正面的指导,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③放松疗法,很多患者产后抑郁主要表现为自信心不足、兴趣下降等,此时医师可以采用放松训练和催眠疗法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3周和第6周的抑郁量表评分情况。采用汉密抑郁量表(HAMD)作为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对于本次研究所记录的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均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心理治疗组患者HAMD评分为(20.56±1.53)分,常规治疗组患者患者HAMD评分为(20.47±1.49)分,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P>0.05)。治疗3周后,心理治疗组患者HAMD评分为(11.23±1.14)分,常规治疗组患者患者HAMD评分为(14.79±1.09)分,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76,P<0.05)。治疗6周后,心理治疗组患者HAMD评分为(6.67±0.92)分,常规治疗组患者患者HAMD评分为(9.86±0.74)分,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28,P<0.05)。两组患者治疗3周后和治疗6周后,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产后抑郁症属于产妇比较常见的良心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抑郁、悲伤、沮丧、烦躁等,甚至有患者会出现幻觉,并表现出自杀倾向,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和谐[4]。产后抑郁症主要病发于产后1年内,且病程可持续数年之久,主要是由于神经内分泌和精神受到影响。目前主要采用西酞普兰作为主要治疗药物,其属于高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具有明显的抑制抑郁的作用。本次研究针对西酞普兰结合心理治疗对产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3周后和治疗6周后,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无论是否结合心理治疗,西酞普兰治疗产后抑郁症均具有明显的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而将西酞普兰与心理治疗结合使用,结果显示治疗3周后和治疗6周后,心理治疗组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与单纯使用西酞普兰治疗比较,联合治疗方式的效果优势更加明显,且还能够起到改善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除去利用药物和心理治疗方式外,医护人员应当在产后及时向产妇传授育婴技巧,避免产股因为育婴方面的压力产生抑郁。

综上所述,对产后抑郁症患者实施西酞普兰结合心理治疗方式,疗效显著,充分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海燕,那万秋.雌激素替代疗法及心理干预结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09(33):2363-2365.

[2]潘鑫.基于心理弹性评价心理治疗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产后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4,05(42):128-131.

[3]岑利平,邹军辉.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支持疗法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6,02(22):220-221.

[4]罗永军,唐英,黄平.舒肝解郁胶囊与西酞普兰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07(23):976-979.

论文作者:李虹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31

标签:;  ;  ;  ;  ;  ;  ;  ;  

西酞普兰结合心理治疗对产后抑郁效果观察论文_李虹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