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母亲母乳分泌与喂养中的作用探论文_纪曼芬,饶燕珍

纪曼芬 饶燕珍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母亲母乳分泌与喂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98例早产儿母亲,均为初产妇,数字随机抽取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袋鼠式护理,观察两组母乳分泌与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母亲角色适应评分、应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泌乳量多于对照组,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吮吸时间长于对照组,母乳喂养评分、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母亲母乳分泌具有促进作用,可提高喂养成功率,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袋鼠式护理;早产儿;母乳分泌;喂养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5-0275-02

新生儿纯母乳喂养可有效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通过袋鼠式护理可提高首次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延长母乳喂养时间,促进我国新生儿的健康生长发育[1]。本文选取98例早产儿母亲,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母亲母乳分泌与喂养中的作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98例早产儿母亲,均为初产妇,数字随机抽取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0-33岁,平均年龄为(28.2±2.7)岁;妊娠(32.3±3.6)周;产妇体质量67~80kg,平均为(69.5±7.2))kg;胎儿预测体质量2.62-3.90kg,平均(3.06±0.98)kg;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9例,高中及初中30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0-33岁,平均年龄为(27.9±3.1)岁;妊娠(32.6±2.7)周;产妇体质量67~80kg,平均为(69.5±7.2))kg;胎儿预测体质量2.67-3.92kg,平均(3.12±0.98)kg;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7例,高中及初中30例。两组基础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胎龄为28周-36周;经阴道分娩;无先天性畸形和疾病;1min、5min的 Apgar 评分为8-10分;母亲自愿母乳喂养;母亲分娩时出血量﹤1000 ml;未出现胎盘、胎膜残留;母亲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母亲存在妊娠期合并症;母亲存在肝炎、梅毒等传染病;新生儿存在窒息抢救史。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产后常规护理,包括新生儿呼吸道清理,油浴清洗血迹,测量身长、体重,注射维生素K1,留取脚印,穿纸尿裤等,此过程大约需15-20min。

观察组采用袋鼠式护理,保持合理环境要求,温度为25~28°,预防母婴体温流失;注意保护产妇隐私。在新生儿常规产后处理基础上,采用“袋鼠式护理”。母亲半卧,床头摇起高度保证母亲的舒适性;新生儿赤裸全身俯卧到母亲裸露的乳房间,保持平行或半倾斜位,保证母亲与新生儿的皮肤接触面积为最大化;新生儿背部及身体后面覆盖医院的婴儿衣服、毯子。母亲用一只手托住新生儿的臀部,另一只手放到新生儿背部,避免其滑落,持续1h;出生后3d内,每天2次“袋鼠式护理”。

1.4观察指标

观察母亲角色转换情况,通过Liker5级评分,总分16~80分,分数越高显示角色转换越良好。观察母亲应对方式,通过医学应对方式问卷评价,包括面对、回避、屈服3个方面,评分越高,显示此应对方式使用频率越高。产后42d产妇复诊时测评。母乳喂养量表得分:通过Mattews规定的母乳喂养测量工具进行评定,总分12分,>8分表明喂养成功。泌乳量:分成充足、正常、少三种层次[2]。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通过SPSS9.0分析,通过t、x2进行检验,P<0.05显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母亲角色适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角色适应得分、面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回避、屈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产妇泌乳及喂养成功情况比较

观察组泌乳量充足、48h正常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讨论

袋鼠式护理最初的设计是让婴儿放置到母亲胸前,保持直立状态与母亲肌肤紧密接触,使得婴儿感受到如同在子宫内一样的环境。早产儿实施袋鼠式护理,由于姿势原因可与乳房相接近,能够随时吸吮乳头,袋鼠式护理可缓解母亲压力,保持情绪的稳定性,利于分泌,利于增加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体重。通过袋鼠式护理,增加母婴接触和母乳喂养的机会,母亲亲自参与照顾后,对早产儿外表,行为和发育情况等方面的认知增加,可以减轻其焦虑和压力,从而提供产妇母亲角色适应能力。本文研究可知,观察组母亲角色适应评分、应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泌乳量多于对照组,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吮吸时间长于对照组,母乳喂养评分、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早期袋鼠式护理有效延长足月新生儿清醒时间,使得新生儿能够主动觅食[3],新生儿可敏感的感受到母亲的抚摸、母亲身体散发出的温度和气味,因此新生儿不必得到帮助即可自行找到母亲乳头进行吸吮,可提高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

总之,袋鼠式护理可明显促进早产儿母亲母乳分泌,提高喂养成功率与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郑家琼.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16):34-36.

[2]周泽华.Orem自护模式对顺产后产妇精神、睡眠质量及角色转换的促进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3):139-141.

[3]闫立红.母婴早期接触对产妇泌乳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6):783-785.

论文作者:纪曼芬,饶燕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3月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  ;  ;  ;  ;  ;  ;  ;  

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母亲母乳分泌与喂养中的作用探论文_纪曼芬,饶燕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