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梗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赵琳论文_赵琳

【摘要】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于急性心梗患者临床抢救的效果,以此为相关治疗提供有效指导意见。方法:采取抽签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我院30例急性心梗患者分为参照组(15例,给予开展常规护理)、实验组(15例,给予采用优化急诊护理)。对其心电图使用时间、抢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心电图使用时间、抢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住院时间等均短于参照组同等数据时间,经过t值检验后,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梗患者抢救开展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其抢救时间,提升其抢救效果,临床应用价值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实施。

【关键词】急诊护理;急性心梗;抢救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心力衰竭、突变绞榨性胸骨后疼痛、濒死感,临床发病率较高,病情进展迅速,致死率也相对较高。该种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心肌血供突然中断、心肌冠状动脉闭塞所引起的心肌缺血性梗死,针对该种急性心梗的患者来说,抢救的越及时,临床抢救成功率就越高。因此不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于急性心梗患者抢救效果的提升尤为重要,本文旨在进一步分析针对急性心梗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其抢救效果的影响,特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期间接收的30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正文阐述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医院收治的30例急性心梗患者(纳入病例选自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项目调查资料,采取抽签法进行分组,参照组与实验组均为15例。

实验组15例患者男女比例为7:8,年龄差距为31-67,平均年龄(47.59±2.42)周岁;参照组15例患者男女比例为6:9,年龄差距为32-69,平均年龄(47.61±2.45)周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开展常规护理干预,护理工作人员指导患者卧床休息、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建立经脉通道、抽血化验等传统急救护理措施。实验组给予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其一,急诊待接到呼救电话后,10分钟之内必须出诊,提前通过电话与现场医生或者患者家属联系,开展院前急救措施,给予吸氧、心理安慰,告知需保持卧床休息,正确在救护车到达之前保持患者情绪的稳定,尽量减轻其心脏负担。当到达现场之后,需立即给予面罩吸氧、解除患者心肌疼痛,给予输液以及检测生命体征,根据医嘱给予患者用药救治。其二,抢救后需立即转运,主要搬动患者过程当中保持迅速与动作轻柔,救护车上给予患者选取仰卧位,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将救护车上的氧气给予迅速接通,检查患者经脉通道,避免输液管移位、脱落、扭曲,同时连接心电监护[1]。运输过程当中需实时观察患者实际抓宏泰,比如血压、心率、呼吸、疼痛位置,准备好吸引器、气管插管、除颤器等相应医疗设备,做好无间断救治、护理,对相关检测进行实时记录。其三,首诊护士为第一负责人,针对怀疑心肌梗死的患者,在就诊10分钟之内必须及时给予患者安置,在抢救室保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左下肢建立经脉通道,给予吸氧,抽血给予进行血常规、凝血、心肌标志物、心肌酶学等进行检查,同时给予心电监护,通过询问既往病史后行床旁心电图,结合心肌标志物以及心电图检查给予疾病诊断[2]。其四,确诊后给予左下肢建立经脉通道,进行碘过敏试验,对相关PCI术前准备流程进行完善,去除患者身上所有衣物,叮嘱患者排尿,注意患者保暖措施,给予耐心安抚,做好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当送至导管室期间,需全面评估患者病情以及转运当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对相关一切抢救仪器准备完善,转运期间需有医师与护士各1名陪同送至患者进入导管室,与相关介入的护士详细交接,对实际病情以及用药情况进行过详细记录。

1.3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其心电图使用时间、抢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各项数据指标均采取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S)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21.0)运用t检验,当其结果为P<0.05,表明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电图使用时间、抢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住院时间等比较

实验组心电图使用时间、抢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住院时间等均短于参照组同等数据时间,经过t值检验后,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心电图使用时间、抢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住院时间(±S)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可以分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针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需及时开展抢救,对其具有挽救可能的缺血组织,有效的对其冠状动脉血运进行贡献,对其濒死的心肌给予挽救,避免防止缺血梗死的心肌进一步增大[3]。合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有效减少院前的转运时间,护理工作人员根据医嘱执行相关基本护理,可使患者尽快得到有效的救治,使其能够安全运转进医院,尽快开展再关注治疗,该种措施相比传统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救治时间,为其赢得充分的抢救治时间,全面提升急诊抢救成功率[4]。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主要就是为了分工明确,护理工作人员均有依据以及明确的工作步骤,可最大程度节省急诊处理时间,全面提升整体救治水平[5]。根据武薇研究当中表明[6],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有效缩短患者分诊时间与抢救时间,其预后恢复也相对较快,住院时间相对较短。该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相一致,本研究结果表明,接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实验组心电图使用时间、抢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住院时间等均短于常规急救护理的参照组同等数据时间,由此可见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应用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开展规范、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可使其护理工作程序化、标准化,各个急救缓解紧密配合,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对于提升濒死心肌患者赢取救治时间,可有效提升临床救治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韩茜.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J]. 健康之路, 2017, 11(8):218-219.

[2]王旭, 辛洁, 张璐.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7, 27(3):197-198.

[3]张亚敏.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26).

[4]康晶.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 12(24).

[5]钱延利, 于毅.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 健康之路, 2017(8).

[6]武薇.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中的应用[J]. 中国保健营养, 2017, 27(4):222-223.

论文作者:赵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  ;  ;  ;  ;  ;  ;  ;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梗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赵琳论文_赵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