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列车随车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论文_杨玲

杨玲

(青海省格尔木市第二人民医院 青海格尔木 816009)

【摘要】目的:探讨高原列车随车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高原列车随车86名护士进行调查评估和结果比较。结果:高原列车随车护士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中国常模与高原军人,尤其以躯体化、焦虑、抑郁等因子分显著高于中国常模与高原军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列车随车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表现出一定的躯体和情绪性心理问题倾向,应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提升随车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高原列车;随车护士;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0-0330-02

我院自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开通后承担进藏旅客列车上的医疗保障服务工作,随车护士长期在频繁进出海拔5300m的唐古拉山的高原列车上担负着高原病救护工作,研究表明,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社会工作环境下,由于工作节奏快、多学科综合、突发状况等原因,随车护士长期在高风险、不稳定、无规律的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工作,这可能会导致其发生身心疾病[1]。心理功能也容易发生明显变化,涉及情绪、记忆、注意、思维判断等认知功能下降,对随车护士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2],护士的身心健康是做好高原列车医疗保障工作的关键,也是能否胜任救护工作的一个评价指标。本文对86名随车护士采用90项症状清单问卷进行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为随车护士提供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6年1—10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我院高原列车医疗保障随车护士86名进行调查,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28.22±6.34)年;平均进藏(5.94±5.60)年;职称:护士21名(24%),护师29名(34%),主管护师以上36名(42%)。所有调查对象均无明显的身心异常疾病,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被调查对象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采用目前广泛使用的90项症状清单(SCL-90)[3]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和调查。问卷由研究者统一发放并讲解调查目的、要求、问卷的回答方法等,所有问卷均为匿名,独立填写,填写完后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86份,剔除无效问卷3份,有效回收率97%。症状自评量表共有90个条目,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症状严重程度采用1~5分的5级评分:1分,无;2分,轻度;3分,中度;4分,偏重;5分,严重。分值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该量表应用较广泛,信效度较高。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收集完成后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x-±s)表达,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86名进藏列车格拉段随车护士各因子得分与中国常模[4]和高原军人[5]得分进行差异检验,结果显示随车护士在所有项目得分均高于中国常模与高原军人得分,尤其以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较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3.讨论

3.1 高原工作环境及性质

进藏列车随车护士所处的高原自然和工作环境恶劣,通信不便,机体长期处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应激状态,本研究显示,随车护士SCL-90所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中国常模,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较突出,与王秀锋等[6]、邓春友[7]等研究结果相似,也高于高原军人SCL-90各因子得分。结果说明随车护士常年频繁往返于海拔2800-5231米的青藏高原,5~6次/月,在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暴露时间达十余天,使机体长期处于缺氧和作息睡眠不规律等不良应激状态,这些客观存在的缺氧环境与生理因素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2 职业压力和劳动强度

高原列车医疗保障工作汇集了各种各样的患者,加之患者经济、信仰、文化等各方面背景差异,导致护士的心理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中,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8],进藏列车救护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还需要在紧急情况时下送危重病人到沱沱河救治站、那曲定点医院参与危重症患者的急救安全转运,救护工作的强度和不确定性等多重压力是诱发随车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原因。

3.3 护患关系的影响

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障救治成功的关键,做好医疗保障工作不仅关系到进藏旅客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也一定程度体现民族和谐与团结。好多研究结果显示,随车护士自信的个性、积极的个人评价和应付方式有利于护患关系的沟通和改善,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护士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高原列车随车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表现出一定的躯体和情绪性心理问题倾向,这与他们的情绪、个性、性格、高原缺氧环境及压力应对方式等因素有关,医院管理者和护理管理者应重视随车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可通过积极的心理干预和行为干预训练,提升护士的自信和个人评价、培养积极的应付方式,使其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进而提升高原列车格拉段随车护士的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洪智,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9).

[2]杨国愉,高原缺氧对心理功能的影响及防护[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4).

[3]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特刊):118-121.

[4]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5]李晓云,急进高原官兵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6,37(1).

[6]王秀锋,援藏高原某医院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7).

[7]邓春友,惠州市儿科护士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0).

[8]任建兰.四川某三甲医院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8).

论文作者:杨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9

标签:;  ;  ;  ;  ;  ;  ;  ;  

高原列车随车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论文_杨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