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励性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刘汉伦

浅谈激励性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刘汉伦

广西崇左市大新县桃城镇第四小学 532300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上,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扑捉学生的闪光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开放、愉悦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予以适时、适当、具有启发性的激励性评价,可以使他们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以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激励性评价 小学数学 运用

一、激励评价要善于扑捉闪光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细心观察学生学习、活动表现,及时作出相应的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在教师激励、肯定、鼓舞性评价话语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具体来讲,教师首先要恰到好处地用好体态语言及时地做好激励性评价。眼神—— 目光要亲切自然;表情——或是平和中带有激情,或是疑惑中夹有信任;肢体——温柔的手势,夸张的动作。这些都会促使学生进行自我修正,提高学习信心。更为重要的是抓住每一个切入点,运用生动的口头语言进行适时的即时评价,“你的回答很有条理”、“你的思考方法与大家的不一样”、“老师又看到你主动回答问题了”、“你的解题思路很巧妙”等一些评价性语言,对于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鼓励。

二、激励评价要注意因人而异——呵护学生的主体意识

评价学生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切忌“一把尺子”量到底,这样才能呵护学生的主体意识、分析意识,实现不同的人在教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教师评价时要看时间、看对象、看场合,有时候需要委婉含蓄,有时需严肃庄重,有时需情绪激昂,对于班上极个别的后进生,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给予肯定性的鼓励。教师要善于表扬学生,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特别是学困生。

三、激励评价要注重语言艺术——指明学生学习努力的方向

学生自身的认知与思维层次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也会不同,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评价语言也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你真棒!”“你真是个天才“等等这些简单的肤浅的激励性语言。教师的评价语言还应该更加丰富,要有更深层次的评价,要能潜移默化地渗透对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激励评价要注重启发性——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以江苏名师张齐华老师执教的《轴对称图形》一课为例。学生认识“轴”后,教师出示了三角形、正五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五种图形,让学生判断这些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当学生根据经验猜想的时候,教师叮嘱一句:“不要太相信自己的眼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是这点睛之语,将学生的思维巧妙地聚焦在轴对称图形的判断依据上。当学生判断出正五边形、等腰梯形、圆是轴对称图形以后,教师再追问一句:“同学们,学习讲究的是深入,如果我们今天的研究到此为止,我觉得还是比较肤浅的,就这五个图形你们还有话要说吗?这个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但是……”一个“但是”如投石击水,有效地点明了学生下一步思考的方向。在短暂的思索后,思维的闸门一下被打开了,学生或剪或折或拼,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结论。这时,教师又将话锋一转:“我们的学习越来越深入了,这些都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就没有不一样的地方吗?”这是一个非常有思考价值的诱导性问题。在这个问题的驱使下,学生及时调整思考方向,从求同转向求异。他们发现圆无论怎么折,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得出所有的圆都是轴对称图形,而且对称轴有无数条。在教师巧妙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的思维拓宽加深了,无需老师三令五申,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学生已尽数掌握,而教师的引领又是那样自然无痕,水到渠成。

五、激励评价要注重创设情境——搭设学生思维放飞的舞台

我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评价情境:要求学生用36个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尽可能多地组成表面积各不相同的长方体。并求出其表面积。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我在每个小组的课桌上都摆放了36个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此情景的设计要点有三:一是采用师生竞赛的形式。教师个人为一组,全班学生为一组,计分方法是:学生的解答能够在教师的答案库中找到相对应的答案,师生双方各得一分;学生的解答在教师的答案库中没有,学生得一分,反之教师得一分。二是教师的答案库中的答案数量比所有正确答案的数量少若干个,使学生有超过教师,取得胜利的机会。三是提供同学之间互相学习的机会,给予学生足够的动手操作的时间,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提高能力。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的答案库中的答案数量比所有正确答案数量少很多,这样就为激励评价学生创造了条件,通过满足孩子的好胜心、表现欲,更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了学习效益。

总之,在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评价,有利于师生情感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不断激发,有利于搭建学生思维放飞的舞台。当然,由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多方面的,非智力因素对每个人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因此,只有多种评价方法、评价手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评价学生、激励学生,使评价成为推动学生不断前进的有效动力。

参考文献

[1]张文质 名师讲述最能感动学生的心灵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鲁晓千 即时评价——数学课堂学习评价的重要方式[J].小学数学教育,2005,(4):2-3。

论文作者:刘汉伦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0月总第15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  ;  ;  ;  ;  ;  ;  ;  

浅谈激励性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刘汉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