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区公路是指位于山岭地区、路线迂回曲折、纵坡度较大、特殊构筑物较多的公路。山区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恶劣,导致病害种类较多;沥青又为柔性路面,不及时处治,造成山区公路沥青路面病害持续恶化,对行车安全造成较大影响。针对山区公路沥青路面病害进行浅谈,总结有效的养护措施。
关键词:山区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养护
山区公路沥青路面在路况调查中,存在的损坏类型有龟裂、块状裂缝、纵、横向裂缝、沉陷、车辙、波浪拥抱、坑槽、松散、泛油等,对其进行归类分析。
1沥青路面病害分析
1.1沥青路面裂缝
沥青路面建成后,不论基层是柔性的还是半刚性的,都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初期产生的裂缝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一般无明显影响,但是随着表面雨水或雪水的侵入,可能将导致裂缝两侧的路面结构层及附近土基含水量增大,致使路基、路面强度明显降低,在大量行荷载作用下产生冲刷和唧浆现象,使裂缝两侧的沥青面层碎裂,加速了沥青路面破坏(如图1所示)。
沥青路面开裂的主要原因,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荷载型裂缝,由于行车荷载的作用、或是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结构性破坏裂缝;另一种是非荷载型裂缝,由于沥青面层温度变化、半刚性基层收缩而产生的温度裂缝。
图1 沥青路面破坏原因分析
1.2沥青路面变形
①车辙
车辙是沥青路面在高温季节由车辆荷载反复碾压形成的,经观察和一些研究成果表明,半刚性基层沥青面层出现车辙特征如下:车辙的严重程度与沥青面层的结构组成和配合比有极大关系,C型沥青路面自身的抗车辙能力比F型要好;车辙形成的部分原因是由于雨水渗透浸蚀了基层表面的粉料,使其软化,进而形成车辙;沥青面层在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蠕变是车辙的主要成因,半刚性基层的变形很小或基本没有压缩变形,车辆大部分行驶在行车道上,交通渠化明显,导致车辙主要出现在行车道上,超车道还不明显。
②泛油、拥包
路面在横向、纵向产生高低起伏波浪状变形,严重变形就形成拥包,其形成原因是沥青混凝土面层过厚、或沥青混凝土配合比含油量过大、或是沥青面层稳定度不足、或沥青面层与基层粘结强度不够在刹车或车辆加速对路面产生较大水平剪力情况下,造成路面呈泛油、波浪变形,形成拥包。
③路面局部网裂沉陷
行车道轮迹下路面局部网裂严重、沉陷较深、对行车安全威胁极大,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为:路面出现裂缝未及时封堵、雨水下渗后在行车轮胎的强力“泵吸”作用下半刚性基层的灰浆被吸出,导致基层破碎松散、沥青层破坏而下陷。
④沥青路面松散、坑槽
沥青混合料在施工时拌和不均匀、沥青含量相对较少,不能将矿质集料有效粘结,在高速行驶车辆轮胎的“泵吸”作用下,较细集料被吸出,导致局部松散坑槽。也可能是由于施工时混合料拌和温度太高,使沥青过早老化发脆、粘结力下降。或者是施工温度太低,混合料温度下降快,压实不充分,导致密实度不足。
2沥青路面的养护措施
2.1 裂缝的处理
(1)普通裂缝一般使用的是常用的沥青AH―90#进行填充,操作温度控制在150~160℃,使用专用的工具将填充料灌入到裂缝内,一般需要施工2~3遍,等材料的温度下降到常温时即可进行通车。
(2)密封胶填补的方式较为常见,施工前将材料预热到180℃,此时材料具备较强的性能,能够很好的与沥青材料结合在一起。此外,如果是由于基层病害而造成路面的损坏,应该先处理基层的病害再进行路面的修复。
2.2 车辙处理
(1)由于车辆行驶推移造成的车辙,则一般先将发生病害的区域进行刨除处理,在该区域内再铺装沥青层,然后将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来进行路面的修补。
(2)如果是因为挤压造成的车辙,在基础稳定的前提下,清除凸起的部分,在波谷部分喷洒上一定量的沥青填充料,再进行压实、找平处理。
(3)当基层的强度、稳定性不足时,出现下沉的现象,此时应该先加固基层,完毕后再进行路面表层的处理。
2.3 松散的处理
(1)嵌缝料的散失造成的松散,此时应在高温的环境下,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填充,然后再扫平,保证其缝隙内材料符合要求。
(2)如果路面存在较大面积的麻面等现象,应该适当铺设嵌缝料,保证病害区域的高度高于其他的位置,再对该区域进行碾压,保证所有的接触面能有效结合。
(3)如果是由于沥青与酸性材料结合性不强造成的松散,此时应该将该区域全部清除,进而重新制作面层。
2.4 波浪拥包的处理
(1)对轻微的拥包进行处理时,应彻底清除隆起区域,确保路面的平整效果。
(2)拥包严重或者高度差在5cm以上,应该先对路基进行处理,重新铺设路面。
2.5 坑槽的处理 坑槽的修补需要严格按照其修补方案,在病害的周围内开挖路面,确保其四周线要与路面中心线垂直或者是平行,开挖的尺寸从病害外围区域外延10~15cm以上。然后对破坏部分进行修补,根据旧路面原结构形式选择最佳的施工材料,需确保修补后的路面其稳定性和耐水性达到原路面要求。
2.6 沉陷的处理
(1)如果病害的区域内基层非常的稳定和坚实,则只需要修补里面表层结构,一般使用的是沥青砂或者是细粒沥青进行填补和压实,如果修补区域面积比较大,则应该对该区域进行摊铺施工,再进行碾压处理。
(2)对于局部出现的坑洞和坑槽现象,选择使用性能比较好水泥稳定碎石或砾石进行填充,当其路基稳定性达到了原有的要求之后,再进行面层的铺设工作。
(3)如果因填土路基不实所造成了沉陷现象,应该充分进行路基的填筑,压实处理之后再进行上层的铺设,最后进行面层施工。
3养护难点
在公路养护管理系统中,山区公路的养护管理相对来说是较为薄弱的一部分。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再加上人员、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山区公路路面经常出现一些问题,对行车安全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山区公路路面养护机制早己不能适用,养护人员的老龄化加上养护观念的滞后性严重导致了沥青路面养护工作的不合理。路面垃圾清理不及时导致的排水不畅,监管不力造成的超载,山区突发情况如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不能很好的预估,对灾害的处理不及时、不完善等,都对山区路面造成了养护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4养护突破点
要想做好当前山区公路养护工作,应该改革深化养护管理的机制,使其适应现代化公路交通行业的发展,要在以下几项重点工作上下大力气:
(1)做好路面巡查工作,及时发现路面病害并做好妥善处理,定期维护、修补,建立一套适用于山区的养护管理方案,加大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严禁超载现象。
(2)建立专业的养护管理队伍,选用专业知识丰富的人员,针对沥青路面病害等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为山区公路的养护提供充分的保障,保证路面的通行质量和安全质量。
(3)养护的资金保障是养护工作得以顺利执行的重要保障。虽然随着经济发展养护资金也是在不断地增加,但是山区公路的养护经费却主要靠财政拨款,给当地的财政造成了严重的负担。对于公路小修保养、路面大中修等资金很难做到及时有保障,严重制约了养护工作的进展。所以在路面养护资金使用方面政府部门要做好资金的预算,合理的分配该地区的养护资金分配,做到全面照顾。
(4)养护机械设备也是养护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所以山区公路养护机械必须跟上公路行业的发展潮流,采用新机械、新设备,对原有的老机械设备进行升级,并建立机械化队伍,满足本地区的所有山区公路的养护工作。
结语
在建成的山区公路中,只有加强后期的养护与管理才能发挥公路的最大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马晓军.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病害的成因及防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8(7).
[2]温照煕.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其治理措施研究[J].山西建筑, 2019, 45(06):134-135.
[3]黄鹏.浅谈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方法[J].建材与装饰,2016(46).
论文作者:李颜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路面论文; 沥青论文; 病害论文; 车辙论文; 公路论文; 裂缝论文; 山区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