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伦理正义--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朱一亭教授访谈录_市场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伦理正义--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朱一亭教授访谈录_市场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伦理公正问题——访华东师大哲学系朱贻庭教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哲学系论文,条件下论文,师大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伦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前夕,我们走访了在伦理学研究领域建树颇丰的中国伦理学会理事,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朱贻庭教授。他就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伦理公正问题,发表了耐人寻味的看法。

他侃侃而谈,指出:从传统伦理向现代伦理转变,在中国是一个理论过程,特别是在现在,这是很长的一个曲折而艰难的过程。我们现在正是找到了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或模式,那么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也可以说找到了从传统伦理向现代伦理转变的有中国特色的这么一个模式。总的模式,各种形式的结合,集体主义已经包含了个性,已经包含了个人独立性。集体主义如果说否认个人独立性,否定个人独立,那么这样的集体主义就变成整体主义了,那就不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了,这很清楚。历史上的伦理模式有三种,一种就是整体漠视个体的差异,漠视个性主义,在中国传统社会体现为家族本位主义。第二个模式就是个人本位的个人主义,就是西方所提倡的价值观,在美国提倡实用主义。第三个模式就是我们提的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唯独这第三种模式——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既包含了群体主义,又包含了个人主义,从而它就超跃了群体主义,超跃了个人主义,也就是它不忽视整体利益,同时它也不忽视个人自由。所以,正确地说,它比较高,在于它是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个总的伦理过程。也就是李大钊所说的,社会主义同个人主义的结合。这种模式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或者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创造、提供条件,这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我们的价值走向、价值发展应该朝这个方面去走,而不应该朝个人主义去走。这是一个总的原则。

充分尊重公民个人的合法利益。在伦理上实际上就是保证或者肯定了个人自由,个性发展,肯定了主体的独立性。在这么一个历史的新条件下,我们重新整合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这样,既区别了传统的群体主义,又区别了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我们现在提倡集体主义注意了要求个人怎么维护集体,但在另一方面,集体应该怎么去肯定、维护个人的利益,这个问题现在我认为还做得不够。报上披露的,农民卖粮拿不到现钱,打白条,各种不合法的费用乱收。公路上乱设关卡,谁都可以来敲你一把,那就是老百姓个人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证。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实行集体主义?

刚才讲的第一问题就是当代中国伦理的三大问题的第一个问题。正义问题即公正的问题。这里面也包括了。社会的公证,是社会稳定的前提。一个公正的社会是实行社会和谐、团结、稳定的伦理前提。这个问题很重要。应该说,集体主义也包括了公正原则。这个集体如果是不公正的,你说什么是集体主义?我觉得集体现在都是指单位集体,社会集体,社会的共同体。马克思开始讲的集体就是社会集体。他说资本主义的社会共同体,是虚假的集体。现在有人把集体主义理解狭隘了。好象这个集体就是一个单位、一个企业。我认为,整个来说,集体应是一个社会共同体。

目前从个人角度来说,关注个人利益,不是关注得少,而是关注得太利害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要提倡集体主义,也就是个人要更关心集体。这是有道理的。但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好多人的正当利益得不到维护,在这个意义上说,集体主义中的集体公正问题,还是应该特殊强调。两个方面都不能忽视。我们讲集体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个人的一种自愿、自治的联合。它不否认个人差异性,不否认个性,这样的集体才是一个真实的集体,而不是一个虚假的集体。正如邓小平所说的,保证人民的生活得到不断的富裕。这从经济利益上来说,体现这一问题,这是很好的一个检验标准。我们的社会主义集体能不能保证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这两方面都不能偏废。从个人角度来说,要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有一种利益的自主意识,即主体意识,这个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主体意识,也实现不了集体主义。因为没有主体意识,不能正当地、理直气壮地来维护自己合法的、正当权利的话,那么在一定条件下就可能被某些人打着集体的幌子来损害个人利益,也实现不了真正的集体利益。要强化法律约束,法治约束,纪律的约束,市场的约束,还有机制的约束。如果从伦理道德上来说,通过道德教育,靠个人德性的培养、修养来实现,从伦理学上说,就是要科学地、合情合理地来宣传我们的伦理主张。我们现在很多伦理学的书,编得不好懂,不平易近人,不从生活实际出发,不通俗。有些道理完全可以很通俗地表现出来,要大家来接受。现在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我认为现在对有些问题的方法要改变,光有原则不行,把原则化为老百姓在生活中能够体验到的道理,这我觉得很重要。研究伦理学的人要下去搞社会调查,去总结老百姓在经济转型时期产生的新的思想、新的行为方式,这个我觉得应该提倡。

上海浦东有一个叫做黄楼镇的地方,他们老百姓就总结日常生活中和传统的一些东西。报纸报道过一些他们自己成名的工业。去年我帮上海市妇联搞过家庭美德提要。这里面提到很多,比如说:父子关系,我们叫做孝敬父母有决心。这个决心就是群众语言。夫妻间的关系,我们提出夫妻恩爱要平等。恩爱二字也是群众语言。你不能说传统伦理中,夫妻关系都是夫唱妇随,传统伦理论也提倡相敬如宾,这是深爱的表现。但是,传统夫妻关系有一个重大的矛盾就是不平等。所以我们现在强调平等。这是比较通俗的语言。他们总结老百姓的话,都是这些易懂的语言。我们现在在河南、山西发挖新的二十四孝,二十四孝曾经画了图出版,这里就用传统的老百姓语言。又加了一些新的时代内容,这是我们所做的东西。这些东西加以解释,加以推广,老百姓还是愿意接受的。你象过去在人民公社的时候,老百姓说:大河无水小河干,大河有水小河满。来形象地比喻社员和合作社的关系。这也是群众语言,而它很恰当地表述了当时对集体主义的理解。当时这么理解集体主义。我们现在再把这两句话拿出来,肯定是片面的。

目前我们社会规范大的原则在六中全会的决议中都提到了,但没提公正的问题,没提人道主义问题。后来人道主义问题,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里提了。公正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没提。实际上公正问题是随时可以碰到的问题,大量出现的,都是公正问题。这个问题太丰富了,我们现在可以做的是把西方的公正理论拿过来,中国传统的一些公正理论拿过来,可以先从概念上搞清楚。因为公正问题太复杂了,究竟应该提倡什么样的公正观,这是需要研究的问题。我现在还没搞清楚,在我们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究竟应有个什么样的公正观问题。这个问题很重要。集体主义原则中应该包括公正原则。一个真正的集体,应该是个公正的集体。比如说,权利和义务的问题。集体中的每一位个人,他对集体有义务,但同时集体也保证他的权力。这是集体权利和义务的对称。这也是集体主义公正的重要内容,集体在处理每个人的人际关系的时候,就应该一视同仁,机会均等。这就是很重要的一个公正原则。按劳分配的原则提出的同时,提出技术可以参加分配,知识可以参加分配,不光劳力可以参加分配。应建立起一个适合市场经济原则的公正分配制度。因为在分配问题上,如果完全按照效率,按照投入的话,很可能出现两极分化,象西方的那样。所以老早亚里斯多德他们就提出了补偿原则,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天赋权力。生存权力,有很多人之所以收入少,并不是因为他个人的原因,是因为社会的原因。很多人有个人主观原因,比如天生就残疾,他不能选择,在这种情况下面,由于教育还不够发展,有些地方能受教育,有些地方可能受不到教育。有些人可以进入到好的学校,有些人可能进入不了好的学校。这也不是个人所决定的,而是社会所造成的。因此说,造成一些人收入低,社会应该承担补偿责任,这是我所说的公平。就是要有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实际上在落实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总的政策。所以公平的问题,公平和公正里面是两者。公平就是平均、均衡的意思。在公正的前提下,也还要注意公平。公平是实现社会稳定的首要基础。所以西方有些思想家提出:市场经济不能以牺牲公平为代价。美国有个人写了本《经济学的贫困》,他说象美国这样在大多数人都还住在贫民窟,而社会上极少数人和家庭具有百万财产的情况下,社会是不可能有友爱和尊重的。所以为什么说公正的问题如此重要,是伦理道德建设的前提,道理在此,你是一个大款,我是一个瘪三,咱们俩能沟通吗?你能看得起我吗?因为缺乏公正。在贫富两极分化的情况下,社会不可能有真正的公正。贫富差别悬殊以后,这个社会就不可能平等。整个社会道德就不可能很好地建立,所以公正问题非常重要,社会公正是对社会整个道德风尚和道德进行建设的前提。公正是伦理关系的状况。抽象地来说,就是一视同仁,处理关系上的互相平等。比如说,市场经济条件下,平等竞争,起点的平等不能有特权的介入,这是第一点。第二,就是结果与得到相等,即你付出的和你所得到的应该是相对应的。抽象来说,公正问题在社会里很复杂,如在传统社会里等级制度情况下,皇帝可以管天下,大夫可以治天下,老百姓吃饱肚子就可以了。这就是它的公正,就是它的剥削方式。落实到具体社会里,就要看社会制度、社会结构。具体到不同的公正和不同的公正状态,这就需要研究了,那就要研究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结构、背景、经济情况,来具体落实我们应该实行怎么样的公正。而且这种公正要转化为一种政策,那就能够实行了,这个政策是否获得老百姓的拥护也就是说这个政策是否公正。一些人认为现在工业、行政机构改革,当官的下岗还可以拿三年的全工资,他还可以享受三年的对等待遇,局长就是局长待遇。老百姓一下岗什么都没有,就给 150圆,根本就不够,这不公正。这个政策推出以后,就意味着失去工资的问题。虽然老百姓不懂什么叫公正问题,但他体验到这不公平。类似这样的话,老百姓不满就多了,老百姓的怨言都反映了你措施是不公正的。我们现在的公正问题首先要解决一个官本位的问题。官本位的问题解决不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前提下的公正是很难实行的。上海的商品,到吉林来,按照市场经济的条件,改革开放了,我哪儿都可以去经营,哪儿有市场我就去哪儿,但是往往有些方面进不去。地方保护主义,这就是不公正。类似这样的情况处处都会碰见,我认为公正问题现在是大家需要解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正原则是应该注意的问题。

国家政策应该允许个人决策,不能干预。一直强调政企分开。但是企业在决策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到国家参预的意思,考虑到法律保护。这是两方面的问题。个人决策受到利益驱动,带有盲目性,在不可能实现公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就必然出现自由竞争,问题是自由竞争要有一个限度,允许自由竞争必须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出现假冒伪劣由法律来控制,整个国家有一套规范。伦理学在这方面要讲,有假冒伪劣就得承担法律责任,因为这个假冒伪劣是你自己搞的,不是国家让你搞的。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个人是不负责任的。你生产什么,至于说能不能销售出去,它概不负责任。为什么?国家计划经济。现在都自主经营,自己定,出了什么问题也要由自己负责。所以,我们提个人自由,并不等于说绝对自由,而是要负责任的。实际上是说要对社会主义、对集体负责任,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和个人自由是统一的结合,就是这个道理。企业既是一个经济人也是一个社会人,他是社会关系中的一个点。它涉及到整个社会利益的方方面面。你的一举一动,你的经营者、决策者都关系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系,所以才有企业伦理。

有一种思潮属于功利主义思潮,功利主义是以利益大小为我的行为价值方针。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一提规则、道德,就认为会束缚利益竞争,会束缚市场行为。我是研究企业伦理的,现在企业伦理为什么得不到企业界广泛的响应,就是这个道理。我在企业里讲,他们听不进去,企业没有达到这个水准,没进入这个档次,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现在提出绿色经营,绿色经营在企业伦理中是非常重要的经营方针。绿色经营以保证人民生活的质量和生态平衡为社会价值目标。他不仅仅是为了我自己赚钱。所以,现在经济学已不是纯粹的经济学,不是数量经济的经济学,现在经济只是如何能保证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手段,要按照这么一个体制去衡量,体制行为就要受到社会制约,所以,自由主义的经济学要面临某种挑战。传统伦理与现代化有一个结合的问题。

标签:;  ;  ;  ;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伦理正义--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朱一亭教授访谈录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