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银行业放松区域管制的经验与借鉴_银行论文

美国银行业放松地域管制的经验及其借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银行业论文,管制论文,地域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初起,特别是在70年代以后,在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推动力下,放松银行地域管制的改革逐步推进。我们可以将放松地域管制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银行以连锁银行或者银行控股公司的形式绕过地域限制的相关监管实现跨地域经营;第二个阶段是银行通过收购和兼并的方式,在州内建立分支行;第三个阶段是银行通过直接建立分支机构的方式实现跨州经营。

大型企业集团需要在大范围内调度资金,要求银行提供更为丰富和复杂的金融服务。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并且绕过法律对银行跨州、跨地区开设分支机构经营业务的限制,连锁银行和银行控股公司应运而生。这被视为银行业跨州经营发展的重要步骤和显著标志。连锁银行制(Chain Banks)属于一种银行联盟,指两家或两家以上独立的以公司形式组织起来的银行,通过相互持有股份,由同一个自然人或自然人集团所控制。最早的连锁银行出现在1890年,连锁银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供原有分割式银行无法满足的跨州经营服务。与连锁银行形式比较接近的还有银行持股公司(MBHCs)。银行持股公司实际上就是集团银行,一家持股公司可以对两家或两家以上独立的公司组织形式的银行拥有控股权。从法律上来看,银行持股公司持有的是“公司”而非“银行”,因而就可以避免银行的地域限制,在多个州进行经营。1972年,美国有36个州允许州内的银行控股公司进行无限制扩张。截至1974年末,共有276家银行持股公司控制了大约2122家公司制的银行,拥有分支机构8887处。

银行持股公司的发展使美国银行业实质上克服了地域管制的限制,能够实现跨州的金融服务。然而,与直接拥有分支银行相比,银行持股公司需要多个董事会,而且每个分支都要有自己独立的资本,因此具有较高的运营成本。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仍然有建立分支行的要求。20世纪70年代起,各个州开始逐步取消了银行在州内以及州外设立分支行的限制。这一过程是我们所说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即先允许通过收购和兼并的方式,在州内建立分支行;再允许银行通过直接建立分支机构的方式实现跨州经营。1978年,只有缅因州允许其他州的银行控股公司购买本州的银行。在1974年,只有13个州允许银行无限制地跨州设立分支行。到了1992年,各州取消地域管制的过程基本完成,除了阿肯色州、爱荷华州和明尼苏达州之外,所有的州都允许在本州直接设立分支行;除了夏威夷州之外的州都允许其他州的银行控股公司进入本州。1997年的Riegle-neal法案进一步解除了剩下的限制,允许银行和银行持股公司完全自由地跨州经营。美国解除银行地域限制的努力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并以1997年的Riegle-neal法案作为最后成功的标志。在取消地域管制的过程中,美国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数开始扩张。

美国银行业放松地域管制的效应

对银行业实施地域管制是与美国银行业发展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经济环境密切相关的。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一大批具有竞争实力的银行需要进行扩张以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要求,各个州的金融监管部门开始逐步推行取消地域管制的政策。这些政策对银行的绩效、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以及地区经济增长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取消地域管制与银行绩效。 对银行业实施地域管制实际上阻碍了产业的自然演化过程,也就是说那些效率高的银行不能通过竞争淘汰效率低的银行,从而降低了整个银行业资产的平均水平。Jayaratne和Strahan(1998)的研究就发现地域限制降低了银行资产的有效性,增加了银行中介费用,尤其是限制了好的银行获得市场份额的能力。

当取消地域管制之后,效率高的银行能够得到更好的成长空间,银行的绩效也得以提高。Jith,Philip(1998)用美国银行业1978-1992年的数据研究了取消限制对整个银行体系绩效的影响,他们的结果表明在取消地域限制后,银行的贷款损失和经营成本都明显地降低了,如图1.图2所示。研究还表明,那些在解除管制之前资产收益率高于平均水平的银行,在解除管制之后,比资产收益率低于平均水平的银行成长得更快。Robert等(1997)的实证研究也证明在取消跨州经营限制后,跨州竞争导致银行成本效率的提高,并在10年间逐步给银行带来相当多的收益。

图1 银行坏账占贷款总额的比率

附图

图2 银行非利息费用占资产的比率

附图

取消管制除了对效率高的银行有利,能提高其经营绩效以外,对更多的银行也能带来以下两个方面的效率改善:第一,设立分支银行有助于银行将其贷款和存款负债进行多元化组合,有利于进一步防范风险和维持银行经营的稳定性;例如,Calomiris(1993)的研究发现有分支的银行比单一银行的破产概率要小很多。第二,取消地域管制,能使银行将其规模扩大到最优的水平,研究表明银行的总资产在扩大到5亿美元时才开始规模经济递减(Berger等,1993),那么在取消地域管制以后,仍然处于规模经济递增阶段的小银行可以继续扩大规模,直至在最有效的规模上运营。总体上而言,取消地域管制对银行的效率和银行体系的稳定性都有正面效应。

(二)取消地域限制与市场结构。监管当局实施地域限制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防止金融势力的过度集中,维护银行业自由竞争的市场结构。在美国各个州取消地域限制之后,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可以用存款集中度(HHI)来衡量。存款集中度是根据每个银行的存款市场份额计算而来,HHI的值分布在0到10000之间,0表示市场是完全竞争的,10000则表示完全垄断。Jith,Philip(1998)用每个州的数据,检验了允许在州内设立分支行以及允许跨州设立分支行对HHI的影响程度。如表1所示,研究结果表明,允许州内设立分支行带来了州内存款集中度的增加,而允许跨州设立分支行则导致存款集中度的下降。在这两种情况下,小银行的市场份额都会显著下降。这表明,在取消地域管制之后,银行市场发生了资源的重新配置,效率高的银行获得了更大的成长空间,并占领的一部分小银行的市场。允许跨州设立分支行后州内存款集中度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州外的银行也进入本州,使存款集中度有所降低。

表1 取消地域管制与银行业市场结构

州内存款集中度(HHI) 小银行的市场份额

允许在州内设立分支行 0.0544(2.61)* -0.0090(3.70)*

允许跨州设立分支行

0.0445(2.04)* -0.0001(0.02)*

注:计算过程中应用的是HHI的对数值;括号中的数字表示t检验的结果;*表示t检验在10%的水平下显著。

1979年至1994年,美国银行的总数从12463家下降到7926家,小银行数量的下降更为明显,从10014家下降到5636家,小银行资产所占的比重从13.9%下降至7.0%。这些数据表明,在取消地域管制的过程中,银行业的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大银行和效率高的银行更加具备竞争优势。然而,由美国金融市场长期形成的银行业自由竞争的格局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放松地域管制没有导致金融力量的过度集中。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美国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仍旧非常低,需要2000家银行才能占全国存款的90%,而大多数发达国家中10家以下的银行就可能占到全国存款的90%。

(三)取消地域限制与经济增长。金融中介在经济增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金融中介效率的提高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作用。放松地域管制对促进经济增长是通过三个途径来实现的,第一,放松地域管制有利于银行进行金融创新,新的金融产品对经济增长有关键的作用;第二,分支机构的设立有利于银行通过多样化的贷款组合来降低银行成本,增强银行发现最佳项目并监督这些项目成功实施的能力,从而促进生产率的提高;第三,取消银行的地域限制,能使经济主体获得更为方便和可靠的金融服务。对美国各个州取消地域限制前后经济发展水平的研究表明,取消地域管制对提高个人收入和州总产值都有正面的效应。

Margaret(2001)通过1965年至1994年的数据,检验了在州一级的水平上,取消地域管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他的实证结果表明取消地域管制带来的银行市场规模的扩大与州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据此可以认为州政府允许银行在州内以及跨州建立分支行的政策产生了促进州内经济增长的效应。Jith,Philip(1998)也利用每个州的数据对取消地域限制与个人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在取消限制后,收入增长是一个普遍的现象。35个解除管制的州中,有29个的增长速度高于没有解除管制的州。甚至在面临着经济衰退时,取消地域管制的州的情况比实施管制的州更好。这就说明,当解除地域管制时出现经济周期中的衰退,这种衰退也会被建立分支行带来的正面效应所抵消一部分。通过建立计量模型,他们检验了在取消管制之后不同的时间段内,取消管制对个人收入和州经济增长带来的变化,结果如表2所示。表中的数据显示,取消地域管制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对个人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都有促进作用,而且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10年以后依然非常显著。

表2 取消地域管制对个人收入和州经济增长的影响

个人收入增长率变化百分比 州经济增长率变化百分比

0.350.60

(1.75)* (2.07)**

0.370.65

5-10年

(1.85)* (2.41)**

0.170.67

10年以上

(0.89)* (2.48)**

注:括号中的数字表示t检验的结果;*表示t检验在10%的水平下显著;**表示在5%的水平下显著。

总之,美国放松地域管制带来了银行效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对区域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且没有导致金融市场力量的过度集中。

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银行业已经告别了过去四大国有银行占据垄断地位的局面,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形式的金融机构都成为金融市场重要的主体。在传统体制下,四大国有银行按照行政区域在全国拥有众多的分支机构,而其他金融机构设立分支行则受到严格的监管。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从诞生开始,人民银行便对其规定了严格的“单一城市制”的地域限制。

美国银行业发展的历程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取消银行的地域限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地域限制对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制约作用也日益凸现。一方面,地域限制不利于银行分散经营风险,阻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银行进一步发展的制度瓶颈;另一方面,我国在加入WTO时已承诺在5年后取消对外资银行地域和经营业务的一切限制,如果外资银行具有跨地域经营的权利,而国内银行却受到限制,就会人为制造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影响国内银行的健康发展。

2004年我国银监会表示将允许部分经营管理较佳的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鼓励城市商业银行按照市场规则和自愿原则实施联合重组。2005年北京城市商业银行更名为北京银行,有望进一步突破地域限制,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这些措施显示,我国监管部门将放开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地域限制。借鉴美国银行业放松地域管制的经验,我国在推行放松地域限制的过程中,还应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第一,从监管部门来看,要有步骤地推行放松地域管制的进程。美国银行业放松地域管制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各个州放松管制的步骤和时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我国共有10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分布广泛,资产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良莠不齐,所处的经济环境和行业竞争环境也各有差异。例如,上海、北京、浙江、南京、深圳等一些地方的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都比较强,部分银行目前已经具有跨地域经营的能力,而相当多的其他城市商业银行可能还尚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因而,我国的金融监管部分应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银行自身的竞争能力等因素,合理制定放松地域管制的条件,有步骤地推行放松管制的过程。

第二,从城市商业银行来看,要努力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和资产质量,提高银行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取消地域管制对于城市商业银行而言,将面临一次行业重整,效率高的好银行必定会侵占差银行的资源和市场份额,银行业的发展将更加符合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法则。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激烈的竞争格局,城市商业银行需要从提高员工素质、增强产品创新能力、完善金融服务水平、提升风险防范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努力,合理规划自身的发展目标和战略。

附图

第三,从法律和制度环境来看,相关部门和机构要为银行取消地域管制提供有效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在取消地域管制后,必然会发生银行的收购、兼并和重组,如何规范这些交易过程,并且保护广大存款人和股东的利益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在我国当前的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的信用实质上得到了国家的担保,而城市商业银行没有国家信用的支撑,因而更需要从法律和制度上为其提供风险防范和规避的措施。美国银行业的存款保险制度是银行、特别是小银行生存和竞争的一个基本的保障。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即将不断涌现的民营银行如果需要进一步扩张,实现跨地域经营,则非常有必要通过存款保险制度的形式为其提供保障。

美国的经验已经证明限制银行地域范围加剧了该行业的低效率,加大了银行的不稳定性,取消地域限制对银行和经济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在金融市场和金融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放松对城市商业银行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地域管制将是一种必然趋势。

标签:;  ;  ;  

美国银行业放松区域管制的经验与借鉴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