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经济与金融体制改革_金融论文

论市场经济与金融体制改革_金融论文

论市场经济与金融体制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制改革论文,市场经济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金融业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特殊产物。金融在市场经济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金融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以及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讨论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与进一步改革的选择。

〔关键词〕 市场经济 金融体制改革 银行

一、市场经济和金融的关系

市场经济是以货币信用制度为重要手段的经济形式。市场经济的发育、成长、成熟过程,也就是货币信用制度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没有发达的货币信用制度,就没有发达的市场经济。没有发达的金融业,市场经济就无法运转。金融指资金的融通,即资金的集聚与流动,包括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存款的吸收和提取,贷款的发放和收回,投资资金的筹集与货币流通有关的一切经济活动。这些活动的整体则构成了整个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信用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货币借贷从直接货币借贷的初级信用形式逐渐转化为以银行为中介的借贷形式。金融市场的主体构成金融体制,金融体制必须和市场体制相适应,依据市场体制的原则和市场机制运作。金融体制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第一,金融的市场属性是其固有的属性。从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一个国家的经济由自然经济或半自然经济向现代化市场经济的转换,经历了从简单的实物交换到贷币为媒介的交换和以发达的货币信用体系为交换媒介的演化过程,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共生共存的,市场的交换过程表现为商品交换过程,伴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货币信用这个特殊商品,也产生了经营和管理货币信用这个特殊商品的特殊行业——金融业。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货币化、信用化成为区别简单商品经济、原始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志。因此,经营货币信用的银行在国民经济中起着“神经中枢”的作用,银行的经营和运作机制及其货币信用的经营状况,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市场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运行模式,资金是资源运动的载体,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就是资金的优化配置。从市场经济的内在结构上看,没有相应的金融体系和发达的融资手段,就不能迅速有效的动员储蓄转化为生产资金,转化为投资,并实现资金的全社会优化配置。第三,市场体系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依托。完善的市场体系包括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务市场、技术市场等,而其中金融市场是其重要的要素市场之一,它是其他要素市场运行的基础。只要当资金流动畅通并使流向能够迅速准确地反映经济状况,投资能够产生最大效益的时候,有活力的市场体系加市场运行机制才能建立起来。因此,金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二、我国的金融体系与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

从1953年我国开始大规模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以后,便按照前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及相应的管理办法。与此相适应,金融机构也按照当时苏联的银行模式进行了改造,并建立起一个高度集中的国家银行体系。即“大一统”的银行体系模式。金融体制是经济体制的组成部分,“大一统”金融体制正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必然产物。虽然它曾在当时经济条件下起到过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一统”金融模式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其突出的缺点就是统得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调节作用。从而整个金融体系缺乏活力,尤其是缺乏自主权的基层金融机构,更无法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和把银行当作发展经济、革新技术的杠杆的指示,对金融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16年来我国金融体制与金融格局的变化是显著的,金融产业的迅速扩张推动了金融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储蓄吸纳和投资转化机制的形成,金融中介机构的信用创造与货币供给愈来愈成为经济增长的基本支撑与推动因素,金融已成为宏观经济运行中最活跃、最敏感、最引人注目的变量。而在金融改革过程中居于关键环节的商业银行制度变革的成效也是显著的,“大一统”国家银行组织制度的分解和改组,国家四大专业银行的组建和经营管理体制的改进,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分离,专业银行经营机制的转换,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与资产风险管理的推行以及银行业务经营的多元化、综合化等商业化改革,新兴商业银行的组建与发展以及外资银行的引入等,成为我国金融体制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基础。总体来说,十六年来我国金融领域主要围绕市场要素引入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使金融体制和金融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促进我国金融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但是,由于包括金融体制改革在内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整个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中央银行调控乏力,资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未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模式,适应市场经济的金融体系和经营机制还未建立起来。这种体制在目前整个经济加速市场化的进程中必将受到很大冲击,如果不加快改革将会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和金融改革方案,总结了十多年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明确了金融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三个体系:一是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的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二是建立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三是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其一,使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以保持币值稳定为目标,运用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贷款利率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三大法宝”等手段,调节货币供应量。通过对金融业的监督,维护金融秩序。其二,建立政策性银行,发展商业性银行,实现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分离,逐步实现商业银行资金营运以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为原则,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资产风险管理。其三,改革信贷资金管理体制。要在坚持总量控制目标的前提下,探索运用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同业拆借利率和银行备付金率等中介操作目标,逐步改变中央银行通过对商业银行信用放款吞吐基础货币的比重,对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的资金和业务分开管理,割断中央银行基础货币供应与政策性贷款的直接联系。其四,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建立以市场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

三、深化金融改革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目前我国金融改革与银行制度变革是浅层次的、不成熟和不深刻的。16年来金融改革给我国金融格局带来更多的是一种金融增长,是金融总量在原有金融结构和金融制度框架上简单的扩张,金融结构与金融制度安排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大一统”的国家银行组织制度虽经分解和改组,但专业银行的分设只变更了银行的组织体系,并未触及产权结构这个实质性内容,经简单切割所形成的众多“块状”公有金融产权仍然是同质而无差异的。具体表现在:一是建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矛盾。发展市场经济需要稳定的经济环境,稳定货币是经济稳定的前提和保证,这就需要坚持货币政策的高度统一。但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各地政府都希望本地区获得尽可能多的资金,促进本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不发达地区。作为中央银行的分支机构,既要坚持总量控制,又要担负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义务,从而产生了矛盾。二是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从长远看,建立政策性银行,有利于改善金融运行基础,强化国家重点建设和基础产业投资,加快扶贫开发的步伐,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但从近期来看,专业银行转变为商业银行,实行“四自”经营和一级核算制,在比较利益驱动下,资金势必向收益高的地区和部门流动,不发达地区又面临着资金流失的严峻挑战。三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和企业是平等的“伙伴”关系,金融改革需要企业改革的配套运作。但目前企业改革步履维艰,企业产权关系模糊,投资须约束,资金需求完全依赖于银行。四是信贷资产质量低下与其商品化运作的矛盾。按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运作和配置资金,使其资金运动推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结构调整并在周转中不断增值,收益最大化,这是商业银行经营的一般原则,资金商品化的一般属性,市场经济的一般要求。但目前信贷资产质量低下,据统计在专业银行的贷款总额中,有1/3在周转,1/3呆滞不动,1/3已被各种明亏、暗亏和其他方式侵蚀掉。五是金融市场规模狭小、主体单一、功能不全、条块分割,难以发挥对资金资源合理配置的应有作用。市场融资成本高,在实质上的资金供给条件下企业依赖于银行而不愿到市场筹资,金融市场发展缺乏可靠的基础。六是金融法制建设滞后。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金融体制和金融运行机制,需要一套完整的法律相配套。目前有一些金融法规条例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要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条文,尽快制订《证券法》《票据法》等金融专业法规,使金融业务和金融活动有法可依。

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与进一步改革的选择

金融体制改革实际上包括四个方面或两个层次,从宏观层次上看是指金融调控体制改革;从微观层次上讲是金融企业体制的改革。目前我国在这两方面的改革都在推进,从现在来看,重点是宏观金融调控体制改革,但微观的金融企业体制方面的改革差距还很大,金融体制的微观基础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宏观的金融调控方面的很多问题是由于金融的微观基础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所致。

如何加快宏观金融体系微观基础的改造呢?首先应该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建设方面加快改革。由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在管理上还有许多不完善的方面,对于宏观金融秩序起着某些负面的影响。但是,不能因此而认为今后不能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问题是今后要进一步健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规则,使其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非银行金融机构要逐步和银行体系脱钩,不应再交叉。

金融体制微观基础建设很重要的另一方面是如何重塑一些多元化的金融企业问题,或者是怎样着眼于产权问题来重塑多元化金融企业。那么金融企业作为一个特殊行业,象工业企业那样大量发展非国有成份又不太现实,为了维持宏观秩序,特别是金融秩序的稳定,可以考虑在中央银行加强宏观调控体系的基础上,同时在政策性银行发挥正常作用的情况下,让专业银行的经营机制尽快向市场转轨。同时可否在各种国有银行基本格局不动的前提下逐步允许非国有银行的成长和发展,从而形成金融体系内部的多方位竞争,借此提高金融行业的经营效率,管好货币供应总量的平衡和货币供应方向。当然要使用的是经济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如贴现率的调整、准备金率的调整和公平市场业务等。目前中央银行主要使用的行政手段,如信贷规模控制等,今后应该从行政手段为重点过渡到主要运用经济手段调控。

从世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来看,它们都有强大的中央银行调控体系,然后有大量的商业银行和非国有银行在运作。中国的金融银行体系也要和国际市场接轨,虽然难度很大,但我们必须坚决迈出这一步。

On Market Economy and the Finance System Reform

Jia Mingqi

Abstract As a special outcome of market economy and commodity economy,finance business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market economy.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finance and market economy and the problems that have popped up in the finance system reform in China,and discusses the key points of the finance system reform under market economy and the choices for further reform.

标签:;  ;  ;  ;  ;  ;  ;  ;  ;  ;  ;  

论市场经济与金融体制改革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