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_环境保护论文

中国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_环境保护论文

我国可持续发展需解决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解决人口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应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提高人口素质,这是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目前我国总人口(不包括台湾省和港澳地区人口数)已超过12亿。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即使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总人口仍以庞大的增量在增长,我国人口在实现零增长前将至少再增加3.5亿。如此庞大的人口增量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压力。根据对我国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的计算机模拟模型(国家计委国土所课题组建立,以下简称模型)显示,我国人口在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将分别达到12.89亿、14.31亿和15.64亿人,而我国的土地资源大概只能够养活16亿人口。因此,人口状况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兴衰成败的一件大事,关系到长远的大事。人口控制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认为到2000年,我国的总人口数(不包括台湾省人口数)应控制在13亿之内,2020年不超过16亿。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在加大。据模型显示,1990年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8.6%,到2000年将上升到16.2%,2020年将达到30.2%。人口学通常把60岁(含6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超过10%,或65岁以上(含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超过7%,作为进入老龄型人口的标准。按照这一标准,我国人口将逐步进入老龄型人口。解决老龄化问题的目标和要求是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因此,在进一步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步建立起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保证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要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就业,促进改革和社会稳定。到本世纪末,应建立起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等相配套、相协调的社会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约1.2亿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4,城镇失业人口在500万以上,企业中的富余人员约170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17%左右。我国正处在劳动力资源存量迅速增长时期,90年代是大力开发劳动力资源的黄金时期,过此时期老年人口将迅速的增加,劳动力资源优势将会逐渐丧失。因此,在这个财富与包袱、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摆脱困境,变包袱为财富的出路就是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非农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步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积极推动劳动制度改革,发展各类中介组织,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增强新增劳动力就业和职工转岗的适应能力。继续实行以工代赈、组织农村和城镇富余劳动力从事各种开发性工作,把失业率控制在社会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国民经济体系

传统的粗放增长的经济模式已使我国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之间处于一种紧张冲突状态,我们要尽快转变粗放型增长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资源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相统一的产业结构、生产结构、能源结构、消费结构、贸易结构、技术结构、城市结构,其核心思想就是建立一个资源低消耗的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单位资源的效益,增强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保证程度,以缓解资源的供需矛盾。

(1)建立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农业要推行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基础,以节地、节水、再生能源、良种推广、提高单产为内容的生态农业生产体系。要由粗放经营转变为集约经营,即以较低投入和扩大耕种面积求得增产的办法转向靠增加投入、运用先进耕作栽培与种植技术和方法,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质量。这是因为我国耕地逐年下降,并且较好的农业用地均已垦殖,余下的荒地资源,可供宜农开发的不仅数量有限,而且区位偏远,土质较差,开垦难度较大,初始投资也较高。所以应当进一步提高现有农用地的生产率。要充分利用各类土地资源,调整种植业结构,把种植饲料从粮食中分列出来,以增加土地的产出;发展多熟制,提倡立体多层农业;采取先进的灌溉制度与科学的施肥制度。只要适当增加投入,改善生产条件,推广适用技术体系,调整农产品价格,农业增产潜力就能充分发挥出来。

(2)建立以节能、节材为中心的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我国工业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存在工业技术装备落后、能源和原料消耗高、废弃物排放较多等问题。因此,对我国现有工业的技术改造,就是要把国际上适合我国国情的先进技术吸收进来,把新的技术应用到现有工业上来,提高企业素质,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在工业企业内部推行清洁生产促使企业合理利用资源、减缓资源耗竭、减少废弃物排放,促进工业生产与环境相协调。在工业技术改造中,要重视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回收率;提倡废物利用,变害为利,重视二次资源开发利用,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加快工业部门的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发展资源消耗小、效益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并大力扶持环保工业。

(3)建设现代交通运输系统和信息高速公路。一定的资源和生存空间在不同水平的交通、通讯体系下,其可承受的人口和经济总量是不同的。因为,提高了空间中任何位置的可达性,可促使其资源、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另外,依靠发达的通讯网络,可减少部分人员和货物的流动,从而节约了资源和空间。据分析计算,1952~1987年,我国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消耗的能源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5倍,消耗的货物周转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2位,但信息流量不到世界平均的1/10。我国的信息产业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远不相适应。我们要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各领域,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中国信息高速公路,以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发展。

(4)建立以适度消费、勤俭节约为特征的生活服务体系。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底子薄,某些地区还存在绝对贫困的问题。我们主张消费与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增长速度相适应的消费水平与生活方式,反对超越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超前”消费、高消费;反对一掷千金的浪费行为。适度消费的内容大体包括:膳食结构仍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发展高转化率的节粮型的动物产品与食品加工业;发展化纤、混纺代替棉布,减轻耕地压力;提倡发展城市集中供热、供气;发展以公共电、汽车和地铁为主的交通工具等。

三、加强国家对资源利用的宏观调控

为了确保有限的自然资源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本着“保护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增殖并重”的方针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的政策,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有效配置资源。为此,必须改变过去那种采用不适当行政干预的手段分配自然资源的方式,建立资源产权制度和培育资源市场。在我国,由于大部分自然资源归国家所有,使用自然资源的各部门、各地区由于专业和自身利益所限,不可能完全体现、甚至有悖于上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原则和方针。因此,这就需要中央政府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站在国际政治、经济、技术发展的前沿,超越于行业、单位和部门的局限,对整个国家范围内的自然资源利用进行宏观调控。

(1)加强对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的调查、勘探、监测和预报系统的建立,根据经济政策以及有关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制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对一些重要的资源管理实行统一规划,包括五年计划和中长期计划。

(2)建立健全资源系统的法制管理。我国目前已颁布了《土地管理法》、《森林法》、《水法》、《矿产资源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对这些法规的执行情况要加强监督、检查,并使资源法规管理形成与资源系统相适应的资源法规系统,与此同时,制定一部资源通法,协调各种资源之间、资源再生产与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使得资源得到全面、系统的管理。

(3)建立各种自然资源的实物帐户和价值量帐户,以支持建立综合的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以补充或改进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4)推动能源革命,加强太阳能、水能、风能及沼气能等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型能源的研究工作,并及时推广应用;逐步减少煤、石油等污染严重的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

(5)逐步改革直至取消不利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价格政策。

(6)进一步打破条块分割,建立有利于商品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统一市场。在现有条件下,充分照顾到各方面的合理利益,鼓励各种形式的联合协作,使资源和技术向经济效益好的集约化经营部门和企业积聚。逐步用法律手段限制行政部门对资金、资源的分割与封锁。发展全国性的资金和生产资料市场,为生产要素跨地区和部门的流动创造条件和手段。

四、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环境保护体系

环境保护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模型预测,我国废水排放量将从1990年的353.8亿t,上升到2000年的382.9亿t和2020年的448.4亿t;同时SO[,2]的排放量也将从1990年的1494万t,上升到2000年的2484万t和2020年的6866万t,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环境状况的好坏是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大问题。由于中国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除了要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人口政策、资源政策和能源政策外,还必须采取全方位、多层次的环境政策措施。

(1)大力提高全体公众的环境意识,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动员公众广泛参加环境管理和建设。

(2)适当提高环境保护的投资比例。为了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改善环境质量就必须有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入。我国1981~1989年环保投资平均约占GNP的0.65%,我们应在本世纪内使环保投资占同期GNP的比例达到1%,在下世纪初力争达到2.2%。

(3)大力发展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减少污染负荷,改善环境质量。开发无废、少废、节水、节能的新技术、新工艺;推广清洁煤技术和工艺;采用先进的物料回收技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开展符合国情的污染治理技术和生态破坏恢复技术的研究,开展全球环境问题研究和国际环境保护科技合作与交流。

(4)强化环境管理,实现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完整管理体系。工业污染防治要从终端控制为主向生产全过程控制为主转变,从分散治理向集中控制转变,从浓度控制向浓度与总量控制相结合转变。

(5)利用市场经济手段保护环境。国家应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环境的产业政策,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实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积极政策,包括对污染物征收环境补偿税,对环保工程项目给予必要的税收优惠,以及对“三废”综合利用产品和环境保护产品的生产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并实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金融政策,银行给予环保贷款优先考虑,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一定的贴息补偿。

标签:;  ;  ;  ;  ;  

中国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_环境保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