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科开放性创伤术后伤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论文_徐芳

手外科开放性创伤术后伤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论文_徐芳

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昆山 215300

【摘 要】目的 对手外科开放性创伤术后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其相关针对性措施的采取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在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手外科手术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对手外科开放性创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归纳,并对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探讨。结果 50例手外科手术的患者中出现伤口感染的患者人数有14例,是总研究人数的28%,在14例术后感染的患者中伤口污染严重的患者所占几率为42.8%,污染较轻的患者所占几率为17.2%。手术时限比8小时大的患者伤口感染率为40.9%,手术时限比8小时小的患者伤口感染率为17.9%。术后患者组织坏死的感染率为45.5%,没有组织坏死的患者感染率为14.3%。结论 在手外科手术进行的过程中,患者出现感染的几率还是非常大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患者的康复造成影响。

【关键词】手外科;开放性创伤手术;伤口感染;危险因素;预防对策

手外科是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手外科开放性创伤术后伤口感染的产生将会直接对于患者的康复造成影响。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积极的采取措施对手外科开放性创伤术后伤口污染因素进行控制,为患者的康复奠定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手外科开放性损伤手术患者50例,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6~71岁。损伤种类:拇、手指离断伤11例、手部肌腱断裂12例,掌、指骨骨折8例,尺、桡骨骨折7例,前臂肌腱神经断裂伴皮肤缺损17例。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有无并发症、伤口污染程度、手术时间、手术季节、术中有无侵入性操作、术后拆线是否遗留有残腔、术后是否发生皮肤以及软组织坏死、术后皮肤是否完善覆盖等。患者手术伤口感染的诊断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72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进行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50例手外科手术的患者中出现伤口感染的患者人数有14例,是总研究人数的28%,在14例术后感染的患者中伤口污染严重的患者所占几率为42.8%,污染较轻的患者所占几率为17.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手术时限比8小时大的患者伤口感染率为40.9%,手术时限比8小时小的患者伤口感染率为17.9%。术后患者组织坏死的感染率为45.5%,没有组织坏死的患者感染率为14.3%。

3讨论

手术切口感染是手外科手术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往往会影响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且延长住院时间。假如患者的感染发生蔓延,最终影响到其脏器的功能,那么就有可能会导致其多个器官发生衰竭,进而引起死亡[2]。为了有效保证手术成功几率,促进患者身体更快地康复,医护人员必须要深入地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与控制。

导致手外科创伤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患者自身因素,患者自身皮肤的屏障功能被破坏患者是急诊入院接受救治的,由于是外科创伤,因此,手术切口或开放性损伤对皮肤的完整性造成了破坏,容易引发皮肤软组织的感染。当皮肤屏障功能被破坏,失去了正常的防御细菌功能,细菌能够直接进入皮下组织或者是更深的部位,进而导致感染的发生。患者发生炎症反应外科创伤,顾名思义,是外伤导致的疾病,如车祸、跌伤等,患者在受到创伤后,会因创伤组织发生出血、水肿、缺血、坏死,以及创口内存在异物、血凝块,或者是手术治疗时间过长,组织发生水肿、缝合材料等均会使这些部位的巨噬细胞向微生物趋化,出现聚集,进而导致炎症反应出现异常,出现切口感染的情况[3]。

针对这些相关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可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充分关注患者的生理变化,术前进行全身检查,调节营养及免疫力,治疗严重的并发病;对手术器具及手术室周围环境进行严格消毒,术中加强皮肤的保护,尽可能减少切口长度,防止术野内发生交叉感染,术前预防性应用适量的抗生素,尽量减少多联抗生素的应用;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增加切口换药频次,及时更换敷料以保持伤口清洁,减少病菌滋生;对患者合并疾病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尽可能地缩短住院时间[4]。

皮肤术前常规减菌对象包括患者术区皮肤和手术团队人员的手部皮肤,皮肤上寄居的微生物是清洁手术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术前需要减少皮肤上定植的微生物。①抗菌剂沐浴:日常淋浴多用肥皂和水,术前氯己定(洗必泰)沐浴较使用聚维酮碘或肥皂和水更能够减少手术切口部位的微生物数量,手术前一晚和手术当日早晨淋浴两次的菌落去除效果优于各自1次。有文献认为用浸有洗必泰的布擦拭手术部位较单纯沐浴的效果更佳,但另有文献说明术前1小时使用洗必泰湿巾并不能减少全关节置换术的感染。多项研究提示,术前洗必泰淋浴能减少皮肤上病原菌数量,但并不明显降低伤口感染,淋浴时机与次数可能是一些研究中的干扰因素。②术区备皮:备皮是指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包括皮肤清洁和毛发去除两个内容,毛发去除方式主要包括剃刮、修剪和化学脱毛。一项配对和网络荟萃分析纳入19项试验显示,以剃刮毛发作为基准来评判修剪、化学脱毛和不去毛发在降低SSI方面的显著性,结果发现三者均可显著降低风险,但三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因此,术前只有必要时才去除毛发,推荐采用无损皮肤的去除方式,比如修剪或脱毛剂,尽可能术前即刻进行[5]。

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掌握手术时间,非层流手术室患者手术时间控制在0.5h内。如为接台手术,则应至少自然通风10min以上再行手术,以将空气中细菌数稀释。控制手术室参观人员数量,手术过程中减少在手术室中来回走动。手术室引起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因素较多,包括器械消毒、皮肤准备、手术室环境、病人自身身体条件等多种因素。临床中针对危险因素提高护理质量可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前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做好术前准备,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针对性实施手术,选择手术方式、地点,控制手术时间、术中参观人员等均可降低切口感染风险[6]。

参考文献:

[1]张艳.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及预防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11):1785-1786.

[2]刘勇.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控制及预防[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18(3):134-135.

[3]王振华.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分析及危险因素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24):3463-3464-3466.

[4]黄迪君,倪红红,陆玲玲.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4(24):6163-6167.

[5]陈建光.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5,32(5):649-650.

[6]孙义森,李梅,孙巽华.58例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9):99-100.

论文作者:徐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

标签:;  ;  ;  ;  ;  ;  ;  ;  

手外科开放性创伤术后伤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论文_徐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