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教育之我见论文_陈燕清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教育之我见论文_陈燕清

陈燕清 梧州市松柏小学 543101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历史最悠久的一门学科,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好数学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只有学好数学才能学好其他科目。创新是时代发展进步的必经之路,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要进行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教学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主,把学生当做教学的主体,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主要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简单谈谈对于教学创新之我的见解,希望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自主能力,更好的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2-122-01

一、创新的概念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创新是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者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具体来说,创新是指人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

在学习中,为了让学生积极地理解掌握知识,老师采用创新性的思维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逻辑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利用学生对探索新事物的积极性,通过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一)是现代数学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

小学生渴望自由、喜欢想象、不受约束、富有创造力、思维活跃,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要在这个年龄段加以保护、培养、激发。《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该是现在数学教与学的灵魂,是学生与教师双边互动的结晶。

(二)营造创新的气氛和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求知欲、创造力、创新意识可以通过营造课堂中良好的、轻松愉快的氛围得到有效地激发,为了营造这种气氛,教师就需要和学生培养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就是说,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过程中,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以良好的班级氛围为保障,从而保证教学课程有效进行。所以,为了使学生没有任何压力、心理障碍的与老师交流,良好的课堂气氛与环境必须要被营造出来,老师要做到对待优生差生一视同仁,不会因为成绩的好坏去判定一个学生,给所有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从而为学生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

(三)激发和培育好奇心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教学成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就是激发和培育学生的好奇心。为了引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推进学习的进程,我们要做的就是鼓励学生开动脑袋,大胆提出质疑,激发好奇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老师在课堂上只是单纯的教授学生课本知识,在新教政策改革后,教学目的有了根本改变,学生在课堂上不只是学习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播,关注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老师作为课堂中的“主人”,在学校除了学习知识,其他的课外活动都是不被允许的。

(五)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时代在发展中进步,学生时代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最好的教育是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尊重个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她)的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正确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挖掘和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能,推进学生可持续成长。

三、提高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创新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比较活跃、富有创造力的阶段,他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比较新奇的事物,会展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时老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求知心理,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计一些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在教学“因数与倍数”这一节的内容时,我就简单设计了一个数学活动,我在黑板上列出1、3、5、2、7等数字,分别由同学说出他们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鼓励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能力

小组合作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思维会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效果会有大大的提升,并且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知识薄弱的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咨询小组内其他成员,有利于取长补短,增加储备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展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这一节的内容时,我就让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并结合之前学过的三角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得来的。在A组学生的回答中,有一个学生把梯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矩形,梯形面积等于他们面积之和,然而另一个学生却不这样分,她呢,对照梯形的一条腰作平行线,组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两个面积之和就是梯形的面积。在A组的讨论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是有多种解法的,小组合作有利于多样解法的探讨,扩散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学阶段的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小学阶段的数学老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创新来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锐.试论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02):81-82.

[2]周振大.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2):66.

[3]黄雪菲.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1):63.

论文作者:陈燕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9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教育之我见论文_陈燕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