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探讨论文_廖建军

有关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探讨论文_廖建军

利川市毛坝镇文体广电服务中心 湖北利川 4454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逐步提高,社会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更为严格。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从而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处于正常运转状态,因此,要求相关工作人员,综述公共文化服务概念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存问题,就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少数民族 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建设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取得一定的进步与发展。与此同时,为了满足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的发展要求,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工作重心逐步向优化服务体系转变。其中,公共文化服务,属于政府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指以政府为主的公共部门,以保证公民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标,提供公民公共文化服务及产品的制度系统统称,主要包括:政策、技术、资金及人才的保障机制,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资源及设施[1]。鉴于此,本文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具备显著价值作用。

1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存问题

1.1基础设施过于落后,无法满足服务功能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过于薄弱,设施过于落后,少部分地区的基层文化站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仍实行“一块牌子、一把章子、一张桌子”的管理办法,例如:乡镇地区的图书室、影剧院及综合文化站被占用;或现有的综合文化站面积过于狭小,设备落后,无法开展文化服务活动,甚至,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仍停留于“空白”阶段,其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2]。

1.2产品供给过于滞后,无法满足群众需求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过于滞后,存在供需失衡、错位及脱节等现象,无法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同时,一部分地方政府提供的文化产品形式过于简单,产品内容过于传统,例如:于我国四川西藏地区,乡镇的广播节目多为汉语类,多数当地村民无法理解;或部分地区的“农民书屋”中,放置《水稻栽培技术》等书籍,与高寒牧区的环境不适应,无法发挥文化产品的真正作用[3]。

1.3专业人才过于缺乏,无法满足体系发展

受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条件的特殊性,专业人才的留置、引进及招聘难度大,现有的人才结构普遍老龄化严重,其知识结构,无法满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需求[4]。同时,少数民族地区的待遇差,缺乏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复合型、管理型及专业型人才过于短缺,形成地方性的人才缺口,特别是缺乏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人才队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政府投入过于单一,无法满足体系建设

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方式过于单一,以地方政府为主,缺乏多元化的投入手段,造成公共文化服务的经费紧张。同时,受传统因素的影响,少部分地区仍以“要、靠、等”为主要投入方法,完成“一次性输血”[5]。

2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措施

2.1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机制创新

合理决策,最大程度保证社会主义文化沿着可持续性、健康及正确的方向发展,具体措施,主要包括:(1)构建具有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决策机构,以群众、技术人员及法律人员为主,公共组成;(2)要求决策机构,针对公益性文化的单位,制定长期发展规划,特别是重大文化项目,完成专业评估,确定其民族特色性,是否符合群众的文化需求;(3)利用地方政府,审核文化工作,制定工作目标,落实工作流程,避免造成工作失误,降低政府部门的决策盲目性。

构建具有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部门间协调性机制,不仅避免重复性建设,还合理整合现有资源,有利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同时,我国文化部门,成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协调组,负责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部署、建设及协商工作,意味着国家型公共文化服务的协调机制正式运行。地方文化部门,构建具有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协调机制,以“1+N”模式为主,改变传统模式的“分割性”,合理整合现有的资源。

客观评估,不仅有效激发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力,还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繁荣。因此,为了做好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工作,实行客观的绩效评估制度,具体措施:(1)明确绩效考核的标准;(2)组织权威性、独立型及专门性的评估团队及机构;(3)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特殊性,实行客观的绩效评估制度;(4)及时公告评估结果,加大监督力度。

2.2以服务为主体的服务模式创新

要求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公益性文化单位,开展基层调研工作,以年龄阶段、人群类型、民族及地区为标准,制定具有针对性、综合性及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方案,丰富文化产品的内容,形成集成化发展模式,最大程度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同时,受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限制,以地区季节、人口聚集程度及地区特色为标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基础的文化需求,例如:读书、看报、听广播及看电视等[6]。

受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薄弱的影响,一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缓慢,造成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文化单位的经费紧缺,缺乏专业性人才,文化发展长期处于粗放型阶段。因此,要求相关部门,不断开发文化部门的服务功能,创新其服务模式。

2.3以拓展为方式的运行机制创新

要求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单位,以服务目标、服务职责及国家政策为标准,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再上报至决策机构,审核评估后,其内容为文化单位法人的工作目标,实行绩效评估考核。同时,文化单位,以政府审核的目标任务为主,完成可行性细化,落实工作流程,实行奖惩制。

3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逐步成熟,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及时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具备显著价值作用。然而,从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来看,受传统因素影响较为严重,仍停留于粗放型阶段,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系,信息化水平薄弱,建设手段落后,建设方法单一,建设效率低下。因此,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情况,转变传统理念,加大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视程度,落实公共文化的建设流程,强化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的服务于社会,进一步为推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奠定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兴贵.基于文化需求的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讨[J].怀化学院学报,2014,10:1-5.

[2]董新国,王锐.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4,06:47-48.

[3]郑迦文.民族地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的现实依据[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4,04:60-65.

[4]段玉青.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与思考——以新疆为例[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5,04:36-40.

[5]李宏宇.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职能研究[J].商,2016,05:59-60.

[6]莫代山,王希辉.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互促发展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20-24.

论文作者:廖建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2

标签:;  ;  ;  ;  ;  ;  ;  ;  

有关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探讨论文_廖建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