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息肉切除术后并发症相关性因素分析论文_李兴云

(达川区人民医院 四川达州 635000)

【摘要】目的:分析胃肠息肉切除术后并发症相关性因素。方法:选取胃肠息肉切除术的1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患者息肉切除后并发症相关因素、临床症状、手术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8例发生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为11.39%,主要包括迟发性出血(6.33%)、腹泻(1.90%)、腹痛(1.27%)、发热(1.27%)和穿孔(0.63%)等;三种切除手术中,黏膜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4.53%,显著高于高频电切除术(7.69%),P<0.05,。结论:治疗胃肠息肉的最好方法就是胃肠息肉切除术,注意要根据患者息肉的形态、大小选择合适的切除术,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胃肠息肉切除术;并发症;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7-0157-02

胃肠息肉属于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引发胃肠道出血,甚至引发癌变,所以及时发现,尽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癌症的发生率。但是有关调查显示,患者在胃肠息肉切除术后,很容易引发出血、穿孔、发热等并发症[1]。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胃肠息肉切除术后并发症相关性因素进行了分析,现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158例胃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87例,女性71例,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48.5±5.8)岁。胃息肉73例共100枚,其中位于胃窦部60枚,胃体20枚,幽门4枚,胃底9枚,贲门7枚;胃息肉形态:平坦28枚,有蒂16枚,亚蒂21枚,隆起无蒂35枚。肠息肉85例170枚,其中位于直肠63枚,乙状结肠30枚,降结肠8枚,升结肠21枚,回盲部17枚,横结肠31枚;大肠肉息形态:平坦37枚,有蒂22枚,亚蒂36枚,隆起无蒂75枚。

1.2 方法

患者在住院后,了解患者以往的病史,排除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保证患者的凝血指标正常。患者在术前要空腹10小时以上,而行肠息肉切除手术者,在术前6小时服用磷酸钠盐口服液,直到排除大便性质为清水样。根据患者胃、肠镜的评估结果,给麻醉的患者进行手术,主要包括:(1)高频电切除术:圈套息肉基底部高频电切除术。(2)黏膜切除术:在基底注射肾上腺生理盐水抬举后,进行高频电切除术。(3)氩气刀灼除术:在胃镜下发现息肉后,直接用氩气刀对息肉进行通电烧灼切除。手术结束后,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

1.3 判定标准

胃肠息肉患者在进行息肉切除术后,可能会出现腹泻、腹痛、发热、感染、穿孔等并发症症状。腹痛主要分为3个程度[2],(1)轻度腹痛:不经常发作,疼痛时间不长,不需要药物止痛;(2)中度腹痛:发作比较频繁,疼痛时间较长,需要用药物止痛;重度腹痛:经常发作,一直疼痛,药物已经无法止痛。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胃肠息肉术并发症相关情况

158例患者在胃肠息肉切除术后有18例发生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是11.29%。其中包括10例为迟发性出血,发生率是6.33%;3例腹泻,发生率是1.90%;2例腹痛,发生率是1.27%;2例发热,发生率是1.27%;1例胃穿孔,发生率是0.63%。

2.2 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并发症的相关资料

有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性别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并发症组息肉大小<5mm的占有率为15.67%,比无并发症组的48.13%要低;有并发症组的息肉大小在30~50mm的占有率是8.43%,而无并发症组的占有率为2.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2.3 不同手术方式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三种手术方式并发症比较,黏膜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4.53%,比高频电切除术和氩气刀灼除术的并发生发生率都要高,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下表2。

表2 不同手术方式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3.讨论

胃肠息肉是消化道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严重的会引发癌变。本文主要选取了我院158例行胃肠息肉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术后并发生的相关性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58例行胃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术后有18例发生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是11.39%,其中包括了出血(6.33%)、腹泻(1.90%)、腹痛(1.27%)、发热(1.27%)以及穿孔(0.63%)等症状;三种手术方式中,黏膜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53%,比高频电切除术(7.69%)和氩气刀灼除术都要高。其中,并发症的发生与性别无关,而息肉大小、息肉形态与创伤面积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3]。

研究结果说明,胃肠息肉切除术可以有效治疗胃肠息肉,但是要根据患者息肉的形态、大小等采取合适的切除手术,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石兵,陈江,吕琳,赵红云,张玉婷.胃肠息肉切除术后并发症相关性因素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1):70-71.

[2]朱瑞农.胃肠息肉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6,(33):15-18.

[3]陈彩林,赵冰.胃肠道平坦型息肉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措施[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6,36(2):125-126.

论文作者:李兴云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4

标签:;  ;  ;  ;  ;  ;  ;  ;  

胃肠息肉切除术后并发症相关性因素分析论文_李兴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