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汽车工业的起点和立足点--对“十五”汽车工业发展的观察与思考及当前的热点问题_汽车工业论文

市场:汽车工业的起点和立足点--对“十五”汽车工业发展的观察与思考及当前的热点问题_汽车工业论文

市场:汽车工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汽车工业“十五”发展及当前热点问题的观察和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汽车工业论文,落脚点论文,出发点论文,热点问题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新世纪里,国家发展汽车的各项政策将会更加趋近以市场为导向;为保持经济的稳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各方面会更加奉行“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已经出台和正在酝酿准备出台的国家规划、政策来看,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将是汽车工业发展最好的时期。

日前,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在谈到今后经济工作的重点时指出:加快制订相应的消费政策,鼓励居民对轿车、住房、信息服务和旅游的消费,坚决取消对购车的一切不合理收费,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措施。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将把鼓励居民消费汽车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作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政策之一,城镇居民的汽车普及率将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一形势将对汽车工业产生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我们认为,“十五”规划将会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除了对一般生活用品的需求,吃穿问题得到解决以后,就要解决住和行的问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

“十五”规划与以往任何一个五年计划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建立市场经济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第三步发展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因此,它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定要明确体现在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上,这也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具体体现。

国家将继续把公路建设放在基础建设的第一位。国家已经宣布,要建成“三纵两横”、“五纵七横”的公路网,实现中小城镇间的连接。不言而喻,公路是为汽车修建的。

观念转变是做好“十五”期间各项工作的关键。传统沿用的作计划的指导思想和方法,需要大幅度的调整。行业和企业的运作,要真正做到依市场需求拉动生产,需求有多少就生产多少。要有意识地引导消费,刺激消费,营造市场。

过去几十年,我们搞市场预测,一直都是用曲线顺延的方式,根据整个国民经济增长指标和以往的发展经验确定弹性系数,规划某个产业的发展目标。以前,讨论汽车发展的时候,首先要想到油、路、原材料、停车场有没有,这些制约汽车工业发展的条件现在已经或者即将得到大大改善。因此,不能再用短线平衡的方式来作预测,规划产量指标。要改变“有多少资源就生产多少车、有多少油就保有多少车”的思想观念。要真正按照消费需求来拉动经济发展。该消费就消费。没有高消费就拉动不了整个经济长期稳定高速发展。高消费就是奢侈,奢侈就是浪费,浪费就是腐败,这个禁区必须要打破。因此,要通过拓宽消费领域,更有力地拉动经济发展,而不能简单地在原来的消费领域做文章。

在这种形势下,用老的观念、老的工作方法引导行业是不行的。不能根据其他约束条件来确定汽车工业的发展速度,而是要根据市场需求来拉动生产,需求多少就生产多少。要有意识地引导消费、刺激消费,才能真正做到大幅度提高城镇居民的汽车普及率。

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的重要理论,对做好“十五”期间的工作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要用改革开放的基本原则统一思想。中国汽车工业和市场肯定要有一个发展时期。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有利的环境现在都是看得见的。

我们国家仍然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工业仍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柱,第二产业仍然占50%的比重,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会得到很快的发展,但对国民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物质财富的增长。衣食住行毕竟是人的最基本需求。现在的家庭消费品中,万元以上的商品就是轿车了。还应该看到,轿车既是消费品,又是可以创造新价值的生产工具。与人体功能相关的产品的市场是无限的。电视是人的视觉(眼睛)功能的延伸、电话是人的听觉(耳朵)功能的延伸,计算机是人的思维(大脑)功能的延伸、轿车是人的运动(腿)功能的延伸。只要还有人类存在,适应人体功能需求的这些商品的市场就是无限的。因此,中国的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工业肯定是有前途的。

“十五”期间,汽车工业重点发展领域:轿车及其零部件。搞好三个方面的建设:提高开发能力、打好零部件基础、完善销售服务体系。

“十五”期间,汽车工业要重点加强三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开发能力建设,二是打好零部件基础,三是建立完善的销售服务体系。这些方面现在最薄弱,恰恰是我们下一步应该大力发展的。全部产品都关起门来自己设计或者所有产品全部引进,这两个极端不会再出现了。对不同的品种、不同档次的产品,都要加强自己的开发能力。产品开发能力不仅是指轿车的开发,轿车产品开发也不仅局限于高档轿车的开发;经济型、普及型的我们参与得会更多一点;大客车里面高档客车基本是引进,而适合中小城市发展的中低档客车则立足于自己开发;发动机比较复杂,我们可以联合开发。总之,两个极端的现象绝对不会出现了,因为政策环境已经开放了。

汽车零部件工业要更开放,不管是当配角还是主角,一定要参与到跨国集团的国际采购系统中去。

我们注意到了国际汽车工业界联合重组的汹涌浪潮。需要提醒的是,国际零部件集团的联合重组和跨国集团的形成,其潜在的影响力比我们看到的几大汽车公司重组要大得多,深远得多。只要有汽车,就有一批国际竞争能力十分强大的零部件公司在起作用。现在,德国、美国、日本包括我们的台湾省好多的总装厂都只剩三大工艺,取消了冲压。目前国际上100亿美元以上资产的零部件公司有25家,而且也在重组。 再过几年,不是整车厂主宰零部件厂,而是零部件行业主宰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

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的零部件企业发展要更开放,或者完全放开。不管是主角配角,一定要参与到大的跨国公司的国际采购系统里去,孤零零地小打小闹、两亩地三亩地,根本生存不下去。在新的形势下,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也要重新确定发展思路。谁通过改造、引进、合资进入到大跨国公司的国际采购体系中间,谁就能生存、发展,哪怕只是做一个螺丝钉。如果还是原来“小而全”的格局,什么都做不成,什么都不能发展。零部件要在“走出去”中寻找突破。“走出去”与“请进来”是相辅相成的。有比较优势的摩托车工业已经走出去了,已经走上了全球化发展战略的路子。

入世之后,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十分落后的销售服务体系,以及与之共存的销售观念和销售体制。外国人说,中国人不会卖车。取消目录管理后实施型式认证,其配套措施就是缺陷车回收制度。

从1993年开始,我们用了七八年的时间研究“复关”到入世的对策,做了大量的量化分析。但真正面临是质的挑战,或者说难以用量化的指标表述的是十分薄弱的销售服务体系,或者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销售服务体系,以及与之共存的销售、消费观念;正像外国人说的,中国人不会卖车。全世界造车都一样,但是卖车都不一样。如果卖不出去,你还造什么车。车是一台一台卖出去的,要做到对每一个用户负责。到现在,我们的企业、经销商都没有真正做到把车一台一台地卖出去。企业要对用户负责,这个观念现在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

由于汽车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涉及到环保、安全、能源,涉及整个社会综合运输的结构。因此,不管是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模式的国家,都没有放弃对汽车的管理,都制订了一套强制性的标准或法规,只不过管理的方式不同而已。中国政府也应该在安全、环保、节能、防盗等四个方面加强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

有的企业强烈要求取消目录管理。但是,取消目录管理就要实行型式认证。型式认证的配套政策就是缺陷车的回收制度,是法律、法规召回。现在我们搞型式认证,软硬件条件都还不具备。在硬件方面,仅ABS试验跑道就要上亿元人民币,防电磁干扰试验室就需要2 亿人民币。型式认证不是行政认证,也不是企业认证,需要公证。因此,它需要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但目前我们还不具备。型式认证的实行,将更加法制化、规范化,更加严厉。实行型式认证后,中国政府肯定会用法律武器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并规范企业的行为。所以说,实行型式认证是对企业更严峻的考验。国家机械工业局副局长张小虞几年前就明确表示:在质量和环保问题上,机械工业部(现国家机械工业局)坚决站在用户和公众立场。

发展模式:多样化。

以前乃至现在,好多人都在追溯、讨论中国汽车发展应遵循什么什么模式。有人说,五十年代是苏联的模式,六、七十年代全部是自己的,从八十年代开始,全部是引进的,下一个世纪重新回到全部是自己的。任何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我国的汽车工业也是这样。按照中央的决策,今后是越来越开放的时代。不同的产品品种,根据发展需求选择适合的方式。轿车有轿车的模式,客车有客车的发展模式,零部件有零部件的发展模式。大企业有大企业的模式,小企业有小企业的路子。多变化、多层次的市场又是全球化、多极化的。把农用车的发展模式移植到汽车上显然不合适,把汽车的发展模式用到农用车上也是不适宜的。因此,不存在固定的模式,多元化这也是一种模式。正像江泽民主席在千年首脑大会上讲的,整个社会都是多样化的,政治道路是这样,经济发展也是这样。

对加入WTO,要有正确认识。加入WTO虽然面临的压力与挑战是巨大的,但中国汽车工业是有准备、有基础、有比较优势、有发展前途的。国家绝对不会放弃汽车产业;中国汽车工业不会全军覆没。

从1993年开始,关于“复关”、入世的研究进行了七、八年的时间,但是,各种看法、意见不是很统一,可谓沸沸扬扬。无论有什么看法、意见,但一定要符合中央关于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政策。中央对汽车工业一直非常重视,汽车工业作为第三类产业,在短短几年保护期内,国家还是要重点扶持,增强它的国际竞争能力。压力很大,市场也很大。加入WTO,虽然面临巨大的压力与挑战, 但中国汽车工业还是有准备、有基础、有比较优势、有发展前途的。

改革开放是最好的准备,我们已经准备20年了。应该说,汽车行业是开放比较早的,最早、最大的一批合资企业在汽车行业;引进技术也是最早的。有准备最集中的体现就是1994年国家颁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当时就明确提出要参与国际竞争,要引进外资,要提高国产化率,要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以及出口政策、消费政策等等。

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中国汽车年产量由开放初期的18万辆增长到180万辆,增长了10倍;摩托车产量由几万辆发展到1000万辆。 特别是贯彻《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这5年,是汽车工业发展最好的时期。 提高开发能力,提高质量,提高国产化率,增加品种,开拓市场,等等。再加上200万职工队伍,几千亿元的资产, 部分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怎么能说我们没有基础呢?

摩托车行业不仅有1000万辆的年产量,而且已经到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办厂,甚至在越南出现了日本、韩国假冒我们的摩托车品牌的现象。相当一部分比较早地引进技术生产的零部件,引进比较早的中轻型客车,包括一部分微型车,相当一部分大客车、专用车以及普及型的轿车、经济型轿车如奥拓,都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具有比较优势。只有中高档轿车基本都是引进的,可以说没有优势可言。所以,全面分析以后,怎么会全军覆灭呢?这样大的产业和需求,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税收和就业机会,国家绝对不会放弃。因此,我国的汽车工业一定会有发展前途的。

逐步放开价格,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有效供给不足仍然是制约当前机械、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国家对汽车价格管理是逐渐放开的,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价格一定要符合市场规律。由于规模不断扩大、国产化率不断提高、关税不断下降,决定了我国汽车价格呈逐年下降趋势。从国际整体来看,虽然电子和微电子等高新技术在汽车产品上大量应用,汽车的质量好了、功能全了,但汽车价格不升反降。这主要是由于汽车所依托的一个新兴的电子行业的大规模生产,带来了价格的大幅度下降。汽车技术发展与汽车价格走向是反向的。

我们认为,造成持币待购现象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部分人等待税费改革政策出台;特别是等待地方乱收费的土政策被彻底治理。二是当前国产车正处于新老产品转型时期,一部分人等待新车型的投产。特别是今年的北京国际车展,在产生正面效应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一部分人在等购买进口产品。三是一部分人对WTO 的规则和我们的关税政策不了解,认为等到加入WTO以后国内汽车价格会大幅度下降, 然后再买车。我们建议这些潜在用户该买就买,需要就买。因为汽车是一种特殊的常有常新的产品,它不可能保值,但是它可以创造价值。

现在,全国的轿车生产能力是90万辆,但不能说我们的供应量就是90万辆,因为有的产品卖不出去。中央认为,从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整体质量来说,症结在于是有效需求不足;但对汽车行业来说,从制造业来讲,是有效供给不足,适销对路的产品不多。企业始终抱怨有效需求不足,怨天尤人。有效供给不足仍然是制约当前机械、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标签:;  ;  ;  ;  

市场:汽车工业的起点和立足点--对“十五”汽车工业发展的观察与思考及当前的热点问题_汽车工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