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智能化检测的现状分析论文_魏玲

建筑智能化检测的现状分析论文_魏玲

魏玲

四联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710075

摘要:随着当前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建筑更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对智能化建筑进行检测是保障建筑质量的关键。文章结合智能化建筑发展的状况,重点研究如何加强对建筑智能化的检测,期望可以提供有用的参考。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检测;现状;对策

一、建筑智能化发展状况

智能建筑应该具有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即BAS;通信自动化系统,即CAS;比较完善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即OAS。所以我们也经常把智能建筑称为3A建筑。这三个系统都有各自独立的主控设备和网络,又有大型计算机和高速数据网络将其有机地集成在一起,通过组织、协调,不仅实现了三者各自的功能,而且发挥了三者的群体功能,这样的建筑就是智能建筑。目前,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建筑公共资源中,主要包括供电、照明、空调与冷热源、给排水、电梯自控、安防、消防、综合安保、车库管理、自动抄表等子系统。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安全、舒适、节能、快捷的工作生活环境的内涵不断丰富,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展,将扩展到家庭生活空间,各种以太网络接口的研究将推动家用电器的网络化,使得家居自动化有可能成为自动化系统集成的一个子系统。

二、建筑智能化检测的主要内容

1、检测工作开展的范围。检测内容包括: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系统集成、环境和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对于对自己的工程质量异常关心的建设方,在上述的五个系统之外,往往愿意将其全部的智能化系统进行检测。

2、检测实施公司的选择。在选择检测实施公司时,通常会分三步进行,投标议标文件、实地实例考察和议标。第一步,将检测委托单位的需求资料统一发给各检测单位,要求各检测单位根据此资料提供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资质证书,报价,企业规模、技术人员情况、近三年业绩、检测设备情况,检测方案等形成投标文件,报价盖章后提交。同时,通知他们在现场考察时,提供相关资质证书、业绩、委托合同、检测报告和检查记录原件,以备考察组据实考察。第二步,考查时,各检测单位提供资料来证明各检测单位的各自优势。通常需要各单位具有省建设厅颁发的智能化系统检测资质。第三步,议标过程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检测工作是一个用良心和道德约束比较重的工作,经常有检测公司以出卖检测资质为生存手段,即,不做任何检测,仅仅为了应付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出具检测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备案。

3、检测报告存在的问题:其一,超过150页的检测报告,没有目录、也没有分章节,更没有列立条目,内容混乱。这种混乱的编排方式,使得委托方在阅读检测报告时,既无法得到总体性的概览,也无从直接查阅所关心的某个子项;其二,很多子项的功能测试严重缺项,没有覆盖委托方提供的“招标技术规格书”的功能要求内容和工程承包方“投标技术标书”的系统功能的内容。这种问题是众多检测公司常犯的错误,因为任何一个功能的检测都是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少检测一个项目,检测公司就可以节省一部分成本。但是,长此以往将严重损害检测公司的信誉和公信力,最终可能会葬送建筑智能化检测行业;其三,大多数被检测的子项没有附“过程检查原始记录表”。没有这些原始纪录,就无法确认检查报告所引用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即便是有些检测报告提供了“过程检查原始记录表”,也因其充斥着“符合要求”、“功能完整”、“正常”、“稳定”等结论性的字样,使成为虚假的“过程检查原始记录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为所谓原始记录应该记录检测过程中各个设备的具体表现值,或者系统功能的具体体现,而不应该是结论。各分项存在的问题。在检测报告的各分项中也存在许多专业性的问题,很多错误是显而易见的,但在检测报告中却常常被忽视了。

三、提高建筑智能化检测的方法

1、建立全国统一的检测规程。应制定一部全国统一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规程”。该“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规程”应该覆盖全部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子系统,比如;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各子系统、安全自动化系统的各子系统、消防自动化系统的各子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的各子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各子系统,而不仅仅是工程质量监督部门要求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系统集成、环境和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这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规程”应该规范检测过程、检测大纲、检测仪器、检测内容、检测步骤及检测项目。在每个子系统中,应该涵盖硬件质量检测、软件性能检测、系统功能检测、通信与接口检测、中央操作站的可靠性检测、特殊性能检测、人为制造故障的检测等。

2、切实进行从业人员的培训。众所周知,现具有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检测工作资质都是建筑检测主资质派生出来的,这些企业都是从事建筑类检测的企业,绝大多数从业人员是从其他专业转入的,很少有人接受过系统的建筑智能化理论与智能化工程的特殊性培训。因此,必须从建筑智能化知识和建筑智能化检测工序两个方面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3、常规的行业协会检查评比。运用一些建筑智能化协会的职能权限,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测报告水平与合规性的评比;检测手段和检测结果的竞赛以及检测记录等档案性文件的抽查评比等活动。

四、建筑智能化的未来发展

1、智能化建筑属交叉学科系统工程,涉及多学科、多专业,当前突出存在建筑设计与智能化系统设计严重分离。所以要注重设计院的总体设计与系统集成商的深化设计之间的协调。设计方案应采用先进、成熟、实用的主流技术。严格按流程办事,方案实施必须经过论证和设计评审。

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技术素质。严格施工单位的资质和施工人员的资格审查,施工前一定要图审和技术交底。规范化施工,是保证智能建筑施工质量的前提,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的质量优劣对建筑物使用功能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不断完善和《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等专项质量验收规范的颁布,智能化工程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注重培训智能建筑的管理人才:智能建筑的科技含量很高,对运行管理人员的专业要求也很高,所以应注重智能建筑管理人材的培训,使管理人员尽快掌握智能建筑的基础知识,即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机电设备的运行知识,熟练掌握各类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检测等技术。

4、由于智能化建筑不是单一技术、单一设备产品,而是多学科、多专业、多技术综合运用的整体建筑物业产品。它的技术发展必须要多个行业、多个部门的综合协调同步发展,需要统一计划、统一协调、统一对策。技术协调是智能化建筑建设全过程中技术发展质量保证的瓶颈。不仅是智能化各个专业子系统之间的协调,而且更重要的是从工程项目的立项、方案、设计、施工、监理到验收、物管之间的全程协调(包括技术资质管理统一协调)。要从体制结构上着手解决事实上存在的“山头”与“门户之见”。当前智能化系统的真正技术监理还是个空白,须从法规、制度上规范管理。

结束语

通过对建筑智能化检测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分析,不断提高建筑智能化的检测水平,通过这样的一系列的检查,可以促进各个检测公司和从业人员的行业职业道德、检测技术水平、检测工艺水平、检测报告编写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在建筑智能化系统一系列实施工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把住最后一关,让建筑智能化系统成为真正的智能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李明鹏.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0.

[2]何建文.浅谈建设项目中智能建筑工程的监理[J].智能建筑,2014(17):224-226.

[3]董利华.论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专项监理的建立[J].广州建材,2013(25):161-163.

论文作者:魏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7

标签:;  ;  ;  ;  ;  ;  ;  ;  

建筑智能化检测的现状分析论文_魏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