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论文

萧山区: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

文 /萧山区科学技术局

2018年以来,萧山区“热闹非凡”,充满了创新创业的青春活力。

3月12日,主题为“新物种起源”的第二届万物生长大会在萧山举办,来自创业界、投资界的1500多人参会。会上,发布了杭州“独角兽”和“准独角兽”两个榜单。萧山区微医集团入选独角兽企业榜单、衣品天成入选准独角兽企业榜单。

胶粘带采用透明的压敏胶带。粘着力应在(10±1)N/25 mm,粘胶带宽度至少为50 mm。[1]粘着力是指用适当压力和时间使粘胶和被粘物表面接触后表现出来的界面分离的抵抗力。透明的压敏胶带粘着力可制作好试件后,用电子定速拉力试验机验证,符合要求后再使用。

3月,2018年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暨百所高校走进萧山活动举行,来自全省104所高校的400余名师生走进萧山,旨在利用大赛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让更多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让更多的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落地。萧山区人民政府与浙江省创业学院联盟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成果转移转化、大学生创业实践、高校教师创新创业实训、校企合作等方面开展合作。

5月,“创青春”浙江省第十一届“挑战杯·萧山”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实践挑战赛落下帷幕。自大赛启动以来,共有3万余名大学生参与,77所高校934件作品参加省级复赛,最终有来自45所高校的216件作品入围省级决赛。决赛期间,经过集中答辩及公开答辩等环节角逐,最终有42件作品获得金奖。

一系列创新创业活动如火如荼的举办,是萧山区创新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的体现。

2018年,萧山区7个项目获得省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支持,其中3个项目入选招标项目支持,4个项目入选竞争性项目支持。推荐市重大项目选题19项,经评审入库公示6项,入库市级农社项目24项,并组织开展2018年区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征集立项工作。

聚焦创新平台建设,重谋划、抓引领

除上述以焙烧方式将钼精矿转化为高溶氧化钼工艺技术外,湿法加压氧化分解的方式将钼精矿转化为高溶氧化钼是钼冶炼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依据加压氧化分解加入的物质性质差别,可以将钼精矿加压氧化分解技术分为加压酸浸、加压碱浸两种类型。

我国每年的城市垃圾排放量已经超过了1.5×108吨,为了提升生态城市建设水平,需要充分落实并中实施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技术。针对固体废弃物的问题,政府与相关部门需要制定合理的管理与处理措施,构建完善的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将体系充分落实在每一个环节,避免对固体废弃物进行胡乱处理、随意丢弃。政府可以通过大力宣传[3],利用媒体、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鼓励人民积极参与,从而加强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效率。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把研发投入作为抓科技创新的“牛鼻子”,广泛发动、大力宣传,多措并举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会同国税、地税、统计等部门先后举办9场次企业研发投入优惠政策、申报统计等培训会,编制《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选编》《研发费统计年报填报说明》等培训资料,便于企业掌握相关政策,调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性。将研发经费投入作为企业推荐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享受政府科技奖励政策的重要依据。

实施新一轮科创园建设。围绕提质增效目标,突出重点,打造亮点,不断提升科创园发展水平。对全区科创园创建单位进行重新确认,对成效不明显、创建意愿不强的园区不再列入科创园创建单位。对已认定的科创园实施绩效考核,按照考核成绩进行择优奖励。同时,在现有科创园中将根据其基础条件、运营水平、发展前景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培育一批重点科创园,引导园区向市场化、专业化、效益化方向发展。目前,纳入创建管理的19个科创园中,已通过市级以上孵化器认定的12家(国家级1家、省级6家、市级5家),其中2018年新认定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创建省级以上众创空间5家(国家级2家、省级3家),2018年新认定市级众创空间1家。

聚焦创新主体发展,重研发、抓培育

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对照组遵医率77.39%、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76.52%、护理满意度75.65%,观察组遵医率98.26%、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95.65%、护理满意度99.13%;两组比较可知,观察组遵医率、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谋划风情科创走廊建设。按照区委全会提出打造“1+4+X”产业平台总要求和以“4286”为重点的“两带两廊”发展建设部署,积极牵头打造风情科创走廊。《萧山区风情科创走廊规划》初稿结合各创新平台空间规划和功能布局,高起点定位、差异化发展,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展高新产业发展空间,突出科技创新特色,为萧山区引进集聚创新创业资源要素提供条件支撑。

2018年,萧山区围绕“坚持三大主线,推进三化联动”总要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实力继续保持省市前列。

实施高企培育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召开全区高企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工作会议,制定《萧山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分解下达高企培育、高新产业增加值占比等目标任务。在各镇街(平台)共同配合下,分片组织开展国高企认定管理业务培训8场次,培训企业370余家。目前,国高企通过省认定办专家评审172家(其中新认定116家,重新认定56家),新认定国高企数量创历年新高。新认定省级科技型企业249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8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1家,省级农业研发中心1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9家。

聚焦示范园区创建,重合作、抓改革

创建浙江省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召开全区科技创新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推进会,与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签署协议,共建技术转移中心萧山分中心。继续推进大院名校萧山联合科创园、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中乌航天航空研究院等大院大所建设工作,加强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建设和培养,提升浙江西安交通大学萧山智能制造孵化基地、上海交大(杭州)慧谷科技园等特色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加强浙江网上技术市场萧山分市场等技术市场建设,促进成果转化,组织企业参加全省科技成果竞价拍卖活动,成交11项,金额达2724万元。2018年,全区技术市场交易额持续增长,共实现技术市场交易额21.45亿元,同比增长38%。进一步推广应用创新券,共计发放创新券1059.3万元,申请使用610.18万元。

创建浙江省知识产权示范区。制定出台《萧山区创建浙江省知识产权示范区工作方案(2018-2019年)》,全面深入示范区创建工作。结合“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举办“专利导航产业发展”主题论坛,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及专利示范企业申报的培训指导。积极开展企业专利试点示范工作,加大培育省、市专利试点(示范、优势)企业的力度,2018年,新认定省专利示范企业2家,杭州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得萧山区首个浙江省专利战略推进项目。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级专利示范企业11家,优势企业2家,省级专利示范企业35家,2018年实现发明专利授权量395件。

聚焦创新生态营造,重环境、抓服务

加快科技金融结合发展。建立健全“政府+银行+担保+保险+基金”的合作模式,推出“鑫智力”、“金桥贷”等专属科技金融品牌,探索创新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弱担保、弱抵押”的信贷产品。继续推进科技金融结合示范区建设,不断拓展科技金融合作机构,积极鼓励合作单位拓展企业贷款业务,降低企业贷款费率。截至目前,已总计发放低利率贷款26.46亿元,月均余额达12.46亿元,惠及小微企业253家。发放全信用贷款0.83亿元,有11家科技企业投保了科技保险的险种,保险额度达1.34亿元。

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氛围。承办第二届万物生长大会,萧山区微医集团入选独角兽企业榜单、衣品天成入选准独角兽企业榜单。举办2018年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百所高校走进萧山”活动。举办“创青春”浙江省第十一届“挑战杯·萧山”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实践挑战赛,吸引优质创业项目到萧山区落户。举办“科技创新强国富民”为主题的2018年萧山区科技活动周活动,并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阿优》科普动画为载体,开展《阿U学科学》进校园巡回活动。

标签:;  ;  ;  ;  ;  ;  ;  ;  ;  

萧山区: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