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事件词汇化中的第三类运动动词论文

运动事件词汇化中的第三类运动动词

马玉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089)

摘 要 :本文以中、英、法三种语言中常见的运动动词为例,以方式成分和路径成分的系统归纳为依据,分析权威词典对相关运动动词的定义,首次明确提出各种语言在运动事件词汇化中除单纯的方式动词和路径动词外,普遍存在第三类运动动词——同时复合路径意义和方式意义的运动动词。该类动词的确立将深化我们对运动动词的认识,促使我们重新思考运动事件词汇化基础上的语言类型划分、对同类研究中动词的认定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关键词 :运动事件;词汇化;运动动词; 复合;方式成分;路径成分

一、引言

Talmy[1]27,49根据运动事件词汇化的特征把世界上语言分为两类:卫星框架语言(Satellite-Framed Language)和动词框架语言(Verb-Framed Language)。卫星框架语言表达运动事件时多用动词表达运动本身(Motion)和运动的方式(Manner),动词框架语言表达运动事件时多用动词表达运动本身和路径(Path),一个相应的推论是卫星框架语言中方式运动动词居于主导地位,动词框架语言以路径动词为主要运动动词。

Talmy的语言类型理论是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此类研究的前提之一是:一个运动动词要么是方式动词,要么是路径动词,似乎没有兼含方式和路径意义的运动动词(下文称作“第三类运动动词”)。

但是以往该研究领域的学者在给运动动词归类时经常会零星地提及某些运动动词同时包含运动方式和路径成分。Özçaliskan & Slobin[2]561第一次报告土耳其语和英语中都有相当数量包含运动方式和路径成分的运动动词(如 chase, escape)。Kopecka[3]86提出法语中存在若干个复合(conflate)方式和路径成分的运动动词,如:plonger(头朝下跳入水中), dévaler (冲下),grimper(爬上),dégringoler(滚下、摔下),dégouliner(流下),dériver(飘走),

enlever(拿走),accourir (跑向),amener(引向),

“你看你这个人,让你消灭敌人,一打一个胜仗,漂亮的得。交个女人你,任务完不成。说你啥好。”刀营长拍拍杨连长的肩膀“这个田志芳是你自己到团部悄悄相中的,这个高地你自己想办法攻下来。你要对她多说话,光说不行,还要行动,要打一个全面包围的攻心战,明白不?向阳花当初也不肯,现在怎么样?她和丫头都离不开我了吧?”杨连长看着两匹马越来越远的影子,双手越搓越紧。

向量包括到达(Arrival)、离开(Departure)、穿越(Traversal)这三个运动的主体(Figure)相对于背景(Ground)所施行的行为。

他是一个敦厚爱笑的汉子。有人说他开朗乐观,有人说他深沉少言,有人亲切地喊他“李大哥”,有人调皮地称他为“李大叔”,还有人热情地叫他“老李”,他心里时刻惦记着连队的困难职工,老孙家的枣树打药没有,老顾家的育肥羊该出栏了,养了几头猪,是不是快要下仔了……

二、方式意义成分和路径意义成分

1. 中文第三类动词。

(一)方式意义成分

Talmy[1]152认为“方式指主事表现出来的附属于主要行为和状态的行为和状态(Manner refers to a subsidiary action or state that a patient manifests concurrently with its main action or state.)”。相较于Talmy 对方式的抽象定义,Slobin[8]61认为他也不能为方式成分提供一个清楚的完整的定义,但指出“方式”涵盖一系列的维度,包括:运动的形态、移动的速率、情感态度、运动工具、以及表达运动的拟声词和表达运动主体姿势的动词(详见表1)。

(3)逃:为躲避不利于自己的环境或事物而离开。“为躲避不利于自己的环境”表达方式成分中的情感态度;“离开”表达路径,具体化为向量。

以上方式成分概念的维度划分可以为我们认定方式成分提供较具操作性的依据。

(二)路径意义成分

Talmy[1]53指出,口头语中有三个主要的路径成分,即向量(Vector)、构型(Conformation)与指示(Deictic),在手势语中可能还有轮廓(Contour)与方向(Direction)。

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反映了机体对脂类的利用情况,甘油三酯含量越低意味着对机体脂肪的利用率越高。本试验添加过瘤胃脂肪后,处理组甘油三酯含量均较对照组低(P>0.05),说明处理组脂肪利用率较对照组高。

envoler(飞走)。Slobin[4]230提到土耳其语中“tırmanmak(向上爬)”一词兼具方式和路径之义。史文磊[5]在讨论汉语词汇化类型历史转移时指出汉语中存在同时复合方式和路径成分的运动动词,而且引用了Slobin[4]230所述土耳其语“tırmanmak(向上爬)”一词兼具方式和路径之义,并认为古汉语中的“登”亦属此类;姚桂明[6]提及法语动词“grimper,sauter, basculer”同时表达路径和方式;范静[7]将法语词“grimper”归为同时表达方式和路径的运动动词。以上学者提到同时复合方式和路径意义的运动动词时,似乎从来未曾意识到同时复合方式和路径的运动动词在语言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本文推测学者们对第三类动词的忽略可能根源于两个因素:第一,Talmy没有详细论述方式意义成分和路径意义成分所包含的内容;第二,此类研究很少详述方式动词和路径动词的认定方法,研究者往往各自根据直觉做判断。下面本文将结合以往研究梳理方式和路径分别包含的内容。

Talmy对构型的概念化定义十分抽象,Chu[10]176对构型的操作化定义较为清晰。他认为构型(Conformation)涉及运动路径上运动主体和背景的几何关系,包括内、外(Inside/Outside)、表面(Surface)、旁边(Beside)、上、下(Above/Beneath)。

这是共同体思维引领下统一战线发展的运行要求。构建共同体需要系统规划、整体推进。现代整体统战工作格局是高效构建共同体的重要保障。统战工作在实践中划分为五个主要板块,在工作格局上为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党的十八大以来,大统战工作格局进一步巩固完善,但仍存在继续深化完善的空间。着眼于新时代的新要求,统战工作格局可在以下方面继续深化:

Talmy[1]56所谓的指示成分(Deictic)只包括两个成分:表达向说话者方向运动的“来”和表达背离说话者方向的“去”。

Talmy没有详述轮廓(Contour)与方向(Direction)的内容,非手势语研究不涉及“轮廓”这一路径成分,但是“方向(Direction)”成分不仅在手势语中存在,在声音和文字语言中也是重要的成分。Chu[10]176的分析可以作为我们对方向语义成分认定的依据。

表1 方式成分

Chu[10]176认为方向(Direction)成分涉及运动的主体在空间的定向问题,包括垂直(Vertical:Up/Down),水平(Horizontal: Forward/Backward),面对(Facing: Front/Back/Side),返回(Returning),聚合/分散(Verging: Divergent/Convergent)等等细分成分。

三、第三类运动动词认定方法

(一)认定标准

以上文中对方式和路径成分的划分维度为依据,凡是某个词中同时存在任何一个或多个维度的方式成分和任何一个或多个维度的路径成分,我们就判定其为第三类运动动词。运动动词的语义来源是我们日常使用的权威词典。本研究分别参照《现代汉语词典》[11]、《朗文词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12]和《拉鲁斯法汉双解词典》[13]对相关动词的词义解释,认定中、英、法三种语言中的第三类运动动词。

(二)动词认定示例

本文中的第三类运动动词为任意选自笔者和其他学者研究中经常出现的运动动词,这些动词在以往研究中经常被归为单纯的方式动词或路径动词。

方式成分和路径成分的定义是判断一个运动动词为方式动词、路径动词还是第三类运动动词的依据。本研究将梳理本领域学者对方式成分和路径成分的定义。

(1)爬:抓着东西往上去。(本句为词典对例词的定义,以下例词的后面第一个句子均为词典对例子的定义。)“抓着东西”表达运动的方式,具体化为身体的姿势;“往上去”表达的是运动的路径,具体化为方向。

(2)溜:偷偷地走开或进入。“偷偷地”表达运动的方式,具体化为运动主体的情感态度;“走开或进入”表达的是路径,具体化为向量中的离开和构型中的内。

Hsiao[9]50在 Slobin[8]61基础上将运动方式分为两大类:以事件为中心的方式成分(Event-Centered Properties)和以运动的主体为中心的方式成分(Figure-Centered Properties),两个大类下面又分为若干细类。Hsiao的细类之间,以及她的分类和Slobin[8]61所列举的方式维度之间存在诸多重叠之处。本文认为其中的若干维度可以作为 Slobin[8]61所述维度的补充,如:运动路径的形状(Shape of Path, 如:zigzag, meander);运动的接触面(Contact,如:slide, drag等);运动所依赖的介质(Medium,如:dive,drift, sink 等);群体运动(Group,如:swarm,flock);两个运动主体的事件相关(Event-Correlation between Two Figures,如:chase, follow, guide,escort)[9]60,67

埃克森美孚公司近期宣布,2020年1月1日之前,将在欧洲的安特卫普、鹿特丹、热那亚和马赛,泰国的林查班,以及中国香港、新加坡等主要港口率先供应低硫燃油;第二批包括北美在内的合规燃油供应港口会在不久后宣布,并表示已加大投资,增加低硫燃油产能,确保满足用户需求。上述供应低硫油的港口,大多距离埃克森美孚公司炼厂较近,不需要高昂的运输费用,有价格优势,有利于吸引船东加油,这些港口的低硫燃油供应规模也将快速增长。

(2)climb:to move up, down, or across something using your feet and hands, especially when this is difficult to do。“using your feet and hands,especially when this is difficult to do”表达运动的方式,具体化为运动主体的身体姿态,还有运动的接触面的意涵;“up, down, or across”表达路径,具体化为方向和向量中的穿越。

健康教育是精细化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与儿童家属的有关预防接种知识的匮乏有着密切的关系。护士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法,如定期举办预防接种知识讲座,免费为其发放宣传手册和宣传页,在接种室张贴宣传海报,建立微信群、qq群,重视网络教育平台等,向其介绍有关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尤其是重点的注意事项等,同时指导家属在接种后48小时内应禁止给儿童洗澡,饮食注意清淡等[3] 。

2. 英语第三类动词。

转述引语是新闻语篇报道模式中的主要手段,它可以使新闻报道显得更加真实、客观,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科学性。费尔克拉夫将转述引语分为三类:直接引语(direct discourse)、间接引语(indirect discourse)和非直接引语(direct discourse slipping)。直接引语通常用引号括起来,一字不漏的直接引用他人的原话;间接引语是用自己的话转述他人的话;而非直接引语则介于两者之间,用直接引语的形式通过改变人称来转述他人的话。

(1)chase:to quickly follow someone or something in order to catch them。“quickly, in order to catch them”表达运动的方式,具体化为速度和情感态度;“follow”表达运动的路径,具体化为构型。

(4)倒:(人或竖立的东西)横躺下来。“(人或竖立的东西)横躺”表达方式中的姿态;“下来”表达路径,具体化为方向。

(3)dive:to jump into deep water with your head and arms going in first。“with your head and arms going in first”表达方式成分中的身体姿态;“jump”本身也是一个方式动词;“into”表达路径,具体化为构型。

(4)fall:to suddenly go down onto the ground after you have been standing, walking, or running,especially without intending to.“suddenly, after you have been standing, walking, or running, especially without intending to ”表达方式中的速度、运动的形态和情感态度;“down, onto”表达路径,具体化为方向和构型。

3. 法语第三类动词。

(1)dégringoler(摔下、滚下):rouler de haute en bas, tomber de manière désordonnée。“rouler(滚动)de manière désordonnée(以凌乱的方式)”表达运动的方式,具体化为运动的形态;“de haute en bas(从上到下)”表达运动的路径,具体化为方向;“tomber(跌落)”本身即为第三类运动动词。

(2)dévaler[从(斜坡、楼梯等)奔下来,跑下来,滚下来]:descendre rapidement, a toute allure, une pente, un escalier, etc。“rapidement, a toute allure(全速)”表达运动的方式,具体化为速度;“une pente,un escalier,etc.(从斜坡、楼梯等)”表达方式,具体化为运动所依赖的介质;“descendre (下来)”表达路径,具体化为方向。

(3)échapper(逃跑,逃脱):se soustraire, se dérober à qqn, à sa surveillance。“à sa surveillance(某人的监视)”表达方式成分中的情感态度;“se soustraire, se dérober à qqn(摆脱某人)”表达路径,具体化为向量中的离开。

根据各轴重占总重的比例,可直接推导出各轴重之间的比例关系。由于车辆的第一个轴不可能为假轴,因此以第一个轴的轴重为基准,对其余各轴进行等值转换,得到各轴之间的比例关系。采用WEKA数据分析工具对各轴的轴重及其比例值进行聚类运算,得到不同超限范围内的轴重比例关系,进而得到1127轴型货车各轴重在不同超限范围内的载荷分布情况,简化后得到1127轴型货车载荷分布比例数据见表1。

(4)grimper(爬,向上爬):monter en s’agrippant,en s’aidant des pieds et des mains。“en s’agrippant(紧紧抓住),en s’aidant des pieds et des mains(手脚并用)”表达方式中的身体姿态;“monter”表达路径,具体化为方向。

2)国土资源部门数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可以作为地表覆盖分类和地理国情基本要素数据的参考数据,利用它可以对地表覆盖数据的分类进行辅助判别,以减少外业的工作量;城镇地籍数据,利用控制点资料,进行坐标转换,叠加正射影像数据,用于地表覆盖分类要素提取的参考资料[1]。

以上三种语言中的常见运动动词示例表明第三类运动动词的存在可能是一种普遍现象。以往学者对此类动词的忽视可能因为大家在判定运动动词时,仅仅依靠经典论述和个人的直觉,尚未依据系统归纳的方式成分和路径成分维度。同时,运动动词的词典释义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四、第三类运动动词存在的意义

第三类运动动词的确立将为本领域的研究提供诸多启发。

第一,承认第三类运动动词的存在,我们将发现不同语言的运动事件词汇化特征不仅存在差异,而且存在共性。Özçaliskan & Slobin[2]561报告第三类运动动词的比例在两种语言中分别达到 48%和33%。他们的研究发现,在表达某些运动事件时,一旦土耳其语或英语中存在第三类动词,它们就会成为表达运动事件的首选,尽管土耳其语属于动词框架语言,而英语属于卫星框架语言。

第二,在判断语言类型时,是否考虑第三类动词必将影响判断结果的准确度。以往同类研究未将第三类动词考虑在内,通常将它们归为方式动词或路径动词。在有限的语料内判定语言的类型,如果将第三类动词去掉,结果可能会逆转。换句话讲,不考虑第三类动词的研究将不够准确。第三类运动动词在各种语言中占有多大的比例还需要未来更多的实证研究的验证,若该类动词所占比例较高或许将促使我们重新思考语言类型的划分。第三类运动动词的判定方法也能为同类研究的运动动词的认定提供有益启示。

第三,第三类动词的确立将打破以往运动动词方式类和路径类的二分法,我们可以认为所有的运动动词分布在一个连续统上。语言中的运动动词也像运动事件表达所显现的类型一样不是截然分明的,而是呈现连续统分布的特点,位于两端的是典型的方式动词和路径动词,居中的是以各种形式呈现的第三类运动动词。随着我们对运动事件词汇化的认识不断加深,Talmy所首创的语言类型正不断地得到细化和精确化。Slobin[4]245和 Ibarretxe-Antuano[14]还分别阐述了单独考察方式和路径都能发现所有语言都处在一个连续统之上,不仅不同类型的语言之间有差异,同一语言类型内部也不一致,不同类型语言之间又有共同点。第三类运动动词的确立是对Talmy理论的进一步深化。

五、结语

本文作者[15-16]认为鉴于运动事件词汇化为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研究提供了认知语义学视角,为第二语言研究提供了认知语言类型视角,本领域成为近些年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以往的研究因为没有参照系统化的方式成分和路径成分归纳,把语言中的运动动词简单化为方式动词和路径动词,因而忽略了第三类动词的存在。该类动词同时复合方式和路径成分,其认定方法是从权威词典中查找相关运动动词的释义,参照本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对方式成分和路径成分的论述,分析出语义中存在的方式和路径成分,任何动词只要同时包含方式和路径成分就可以被认定为第三类运动动词。本文的示例显示第三类动词可能在中、英、法三种语言中普遍存在,而这三种语言分别代表了典型的均衡框架语言、卫星框架语言和动词框架语言。第三类运动动词的确立将深化我们对运动动词的认识,提高语言类型判断类研究的准确度,促使我们重新思考运动事件词汇化特征基础上的语言类型划分。

当时,我给这个戏乃至我们这个创作团队的定位就是——坚实的现实主义表演与中国戏曲传统程式美相融合;坚定的表现美学与中国戏曲写意美学相融合。

参考文献 :

[1] Talmy L. 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 VII[M]. Cambridge MA: MIT Press, 2000.

[2] Özçaliskan S, Slobin D I. Climb up vs. ascend climbing:Lexicalization choices in expressing motion events with manner and path components[G]// S Catherine-Howell, S A Fish, T K Lucas. Proceedings of the 24th Annual Boston Conference on Language Development: vol. 2.Sommerville MA: Cascadilla Press, 2000.

[3] Kopecka Anetta. The semantic structure of motion verbs in French: typological perspectives[G]//Hickmann M, S Robert. Space in languages: linguistic systems and cognitive categories.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06.

[4] Slobin D I. The many ways to search for a frog: Linguistic typology and the expression of motion events[G]//S Strömqvist, L Verhoeven. Relating events in narrative Volume 2: Typological and contextual perspectives Mahwah.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004.

[5] 史文磊. 汉语运动事件词化类型的历史转移[J]. 中国语文, 2011(6): 488.

[6] 姚桂明. 位移事件表达中方式表达的法汉比较[J]. 现代交际, 2011(10): 96.

[7] 范静. 汉法运动事件口语表达的类型学研究[J]. 法国研究, 2016(2): 96.

[8] Slobin D I. What makes manner of motion salient?Explorations in linguistic typology discourse and cognition[G]//M Hickmann, S Robert. Space in languages:Linguistic Systems and Cognitive Categories.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2006.

[9] Hsiao Hui-Chen Sabrina. Motion Event Descriptions and Manner-of-Motion Verbs in Mandarin[D]. The Gratuate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at Buffalo,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nn Arbor MI: ProQuest Information and Learning Company,2009.

[10] Chu Chengzhi. Event Conceptualization and Grammatical Realization: The Case of Motion in Mandarin Chinese[D].The Graduate Divis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Hawaii. Ann Arbor MI: ProQuest Information and Learning Company,2004: 176.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7: 277-1331.

[12]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y English[M]. Harlow: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03: 249-565.

[13] 薛建成, 等. 拉鲁斯法汉双解词典[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539-924.

[14] Ibarretxe-Antuano Iraide. Path Salience in Motion Events[G]//Guo J, Lieven E, Budwig N, etc. Crosslinguistic Approaches to the Psychology of Languages Research in the Tradition of Dan Isaac Slobin. 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2009: 410.

[15] 马玉学. 语言与思维关系研究的认知语义学视角——国外运动事件母语表达的实证研究综述[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2): 49-52.

[16] 马玉学. 国外运动事件二语表达习得研究综述——认知语言类型视角[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109-112.

中图分类号 :H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327X (2019)02-0055-04

DOI :10.15916/j.issn1674-327x.2019.02.015

收稿日期 :2018-11-13

基金项目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拔尖研究项目”(000719105)

作者简介 :马玉学(1971-),男,河南信阳人,讲师,博士。

网络出版地址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566.C.20190314.1613.012.html

(责任编校:叶景林)

标签:;  ;  ;  ;  ;  ;  ;  

运动事件词汇化中的第三类运动动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