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涉农中专模式,助力乡村人才培育论文

创新涉农中专模式,助力乡村人才培育论文

创新涉农中专模式,助力乡村人才培育

董建强

(阜宁县农业干部学校,江苏阜宁 224400)

摘要: 农广校“半农半读”涉农中专,采取灵活学制,培育学历农民教学模式,是乡村人才培育工作的重要形式和方法之一,它对改善农村劳动力学历结构,培养“学得好、留得住、用得上”的现代农业人才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和较好的社会影响。本文从规划建设、师资管理、规章制度、教学形式、考核成效等方面进行阐述,就如何办好农广校涉农中专学历工作,创新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加快乡村人才培育谈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关键词: 农广校;涉农中专模式;乡村人才培育

0 引言

农广校作为农业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其开展“半农半读”涉农中专学历教育办学模式,培养新型学历农民,已成为乡村人才培育工作中的重要形式和方法,在乡村人才培育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和专业优势。根据我校“半农半读”涉农中专学历班的办学实践,就如何创新乡村人才培育方法谈几点看法。

1 科学合理规划,开设专业班级

农广校“半农半读”涉农中专学历班的开设需要把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学习场所、实习实践基地等软件元素和硬件元素进行综合配置,准确定位,合理安排,科学规划,才能达到办学要求,完成教学目标,实现培育成果。

1.1 专业设置

学校开设涉农中专班,要选准专业设置。一是要根据本地区农业主导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选择相关对口专业;二是根据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选择一批对称专业;三是根据本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开设相关专业;四是根据调研了解当地农村青年农民群众知识需求情况开设特色专业;五是根据学校师资力量、教师专业特点等开设本职专业。

1.2 班级招生

班级开设可以根据学校的办班规划、教学场所、专业特性、学员情况等因素进行统筹调配。建立适宜农民群众参学的田头学校、田间学校,分别设立农广校学习班、农业产业基地班、农业企业班、镇农技综合服务中心班、村居党群服务中心班等班级,还可以根据其他情况进行合理安排,设班宗旨是学员参学方便,学校便于管理。

1.3 督学管理

学校制定督学机制,根据办学规模配备专门的督学管理人员,尤其是对校外教学点的教学管理,同时加强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估,保证教学质量。

2 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专兼职教师管理

一些菌类植物的菌伞下面有美丽的菌褶结构,通过低角度拍摄可以突出展示这种结构。实时取景搭配可翻转的液晶屏幕或者使用弯头目镜方便取景。

2.1 兼职教师管理

农广校涉农中专的学生基本上是农业生产者、农村工作管理者,因此,学校管理要主抓“人”的重要性。在制定制度时要充分考虑他们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出发点,以他们的实际情况作为依据,这样的制度才能得到学员的拥护,才可以得到实施。

2.2 专职教师管理

每所农广校因办学规模、办学定位、地理位置、师资水平等客观因素的不同,以及招收学员的对象也不尽相同,这就造成了校与校之间的差异,因此,不可能有一套“放之各校皆适用”的制度。制度的制定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这样才切实可行,才能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和谐发展。

1)商品分类浏览、商品搜索功能实现如图1,左边的分类栏可供用户选择不同类型的商品,右边则为商品的展示,同时还有个分页的实现。在商品的展示上面就是商品搜索功能,用户可以直入主题,过滤掉不喜欢的,寻找自己想要的闲置物品。

该教学楼1层至3层外墙厚370 mm,内墙厚240 mm,1层至3层层高均为3.3 m,建筑总高度9.9 m。无构造柱,无圈梁,有窗过梁。建筑基础为砖条基,地基处理采用三七灰土垫层。

由于农广校自身因素所限,专职教师以农业技术人员为主,其他基础课程教师人员较少甚至没有,如何解决教学矛盾,外聘兼职教师进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是必然需要。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加强专兼职教师管理就成为必要性,针对教师性质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予以管理。

同时要加强对专兼职教师考核工作,一是考核各位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情况,二是建立学员评价机制,对考核不合格的兼职教师予以解聘,考核不合格的专职教师予以批评教育,扣发奖金等,双管齐下,切实保障教学质量。

基于卸点填埋工艺与暴露面积的异味控制,提出导入“面量比”的绩效考核方式,即每天作业面积与垃圾量有合理比例关系,具体评价指标如表4所示。

3 完善管理制度,建立适应农广校涉农中专制度体系

涉农中专除按照实施性教学计划,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步骤,获得教育部门颁发的中专学历证书外,每位学员还要参加统一组织的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完成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工种的资格证书。

3.1 以人为本

兼职教师的管理应着眼于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根据学校所设专业和所招学员情况,根据教学要求选择一批优秀兼职教师,使其作用得到最大发挥,保证教学质量。一是必须熟悉所授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认真备课,因材施教;二是对所授课程,每学期必须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有完整的教案和教学课件,并交教务处检查、备案;三是按要求对学生进行测试考核,包括平时上课对学生的考勤、批改作业、出卷阅卷等;四是管好课堂秩序,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要批评和制止。

3.2 因校制宜

专职教师除了具备兼职教师的任务外,还需要更强的责任心、细致心、使命心。一是要按照高质量标准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二是要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动态,把各种情况及时上报教务处、校领导;三是要认真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上遇到的各种困难,把各种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定期配合上级部门做好水质化验工作,将水质标准控制在规定要求范围内,减少各种沉淀物的产生。为了减少碎屑的产生以及降低碎屑在柱塞和盘根配合面上摩擦,可在铜压套内壁前端车削一个凹槽,这样摩擦产生的碎屑在运动中可以储存在凹槽中,不在柱塞和盘根工作面间随柱塞的往复运动来回搓动,减轻柱塞和盘根的摩擦及磨损程度。

3.3 内容健全

农广校涉农中专办学要根据学员在家务农的特点,以及学校的硬件条件等因素影响,以学员更易学习,更易获得知识为根本,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丰富教学形式,逐步建立起适应农广校的教学体系。

4 丰富教学形式,建立适应农广校涉农中专教学体系

农广校“半农半读”涉农中专,对象为农民,在管理工作方面要加强的制度建设:一是学员学习约束力相对较小,时常会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老有理由请假”的学员,这就需要我们加强考勤签到制度建设;二是学员流动性较强,经常参加集中学习活动,来来回回,交通等方面安全制度建设也显得尤为重要;三是涉农中专是免学费学习,如何让这些政策应用好,发挥好,需要加强账务管理制度方面建设,保证各项资金使用得当;四是加强对学员的免书籍费、交通补贴、伙食补贴、评优等方面制度建设,通过此类办法把农民参学积极性再进一步提高,扩大农广校办学影响力。

4.1 学历教育与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拥有一套健全和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实现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障。农广校的管理制度同其他中等职业学校相比还有所不同,要结合实际,进一步明确管理要求,落实管理措施,强化管理责任,用创新的精神研究制订各项管理制度,自主管理和创新管理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4.2 课堂理论教学与基地实践教学相结合

学员在参加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定期到农广校的教学实践基地上进行实践操作,教学基地是提高学员生产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实训基地,是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试验场,是学员第二课堂,使得学员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4.3 农闲教学与农忙实践相结合

学校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一是在农闲时间,集中安排教师进行理论教学活动;二是在农忙时间,安排学员进行实践练习和生产,确保教学有序开展。

4.4 教师授课与学员自学结合

涉农中专要按照实施性教学计划进行,如何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让学员学到更多内容,这就要求,必须解决好学员的工学矛盾,充分利用好学员的自学,这样才能提高效率。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所授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述的同时,加强学员自学能力培养,引导他们克服年龄偏大、记忆力差、基础薄弱等方面的困难,调动他们的自学积极性;二是明确学习目的,每次在集中授课以后,授课教师布置一定的自学内容和作业量,让学员在家完成一定的课程内容和作业;三是经常检查学员自学情况,强化自学意识,定期检查学员自学计划、自学笔记和作业完成情况,使学员养成勤奋好学、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

4.5 教师跟踪指导与学员随时咨询相结合

教师根据农时季节、关键技术生产环节,以及学员需求,不定期到学员家中、田头开展跟踪指导,进一步巩固学员学习成果,解决学员生产上遇到的困难,提高农广校办学服务水平,让学员满意。通过跟踪服务指导,一是让教师了解掌握学员在生产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以便了解自己在教学过程的不足,来提高完善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内容,使以后教学做到更加的贴切、实用、有效;二是让学员能够把学到知识应用在生产实践中,再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得到解决,做到以学为用,用中固学的目的,提高学习效果。

5 注重学员考核,以考促学保成果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注重学员考试考核是提高和检验办学成果的重要手段。一是通过考核学生,来提高各位任课教师的认识和教学积极性,保证教学落到实处;二是通过考核学生,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实现以考促学的目的,保证学习成果。如果学员考核松弛不严格,不仅学生学习放松,而且教师教学不认真,使教学流于形式,不但削弱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影响学校声誉。

6 加强典型培植,以例示范造品牌

从2010年开展“半农半读”涉农中专班办学以来,我校先后毕业现代农艺技术、农村经济综合管理、畜牧兽医等涉农专业学员408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和岗位上,有的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年轻当家人、发展领路人、农业致富带头人、技术推广服务人等乡村人才,遴选部分成功的村组干部、家庭农场主、村级动物防疫员、种养殖大户等优秀毕业学员进行培植,树立典型,加强宣传,建立基地,带领更多农民群众定期观摩学习,扩大“半农半读”涉农中专办学成效和影响力,鼓励更多农村青年劳动力参学,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更多的“学得好、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

青贮饲料的乳酸菌多样性受青贮原料种类的影响,不同原料青贮乳酸菌分类鉴定报道主要有乳杆菌、片球菌、明串珠菌、肠球菌、乳球菌、链球菌以及魏斯特氏菌7个属[14-15]。试验分离出的4株乳酸菌用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鉴定方法不能把这些菌株鉴定到种的水平。16S rDNA同源序列分析方法常应用于微生物种和亚种的鉴定,当2个鉴定种间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大于97.5%,可认为是同一种菌[16-17]。把提取的乳酸菌DNA进行16S rDNA序列扩增,测序结果与标准菌株对比,4株菌的16S rDNA 序列与参考菌株的16S rDNA 序列相似性都在99%,因此,可以认为鉴定结果准确。

7 结语

总之,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农广校“半农半读”涉农中专学历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出台一些专门的扶持政策,提高农民参学的积极性,这种学历农民培育模式才能不断发展,才能为“三农”培育出更多实用的乡村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艳杰.涉农中专教育送教下乡的四个关键环节[J].农民科技培训,2013,(10):22-23.

作者简介: 董建强(1976—),男,江苏盐城人,大学本科,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民教育与培训工作。

标签:;  ;  ;  ;  

创新涉农中专模式,助力乡村人才培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