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及应用论文_金安拉姆

情境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及应用论文_金安拉姆

金安拉姆(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双语幼儿园 西藏 昌都 854000)

摘要: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非常喜欢做游戏。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本文就情境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及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情境游戏;幼儿教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9)08-035-01

幼儿教育主要针对的是3~6岁年龄段儿童,这一时期是个体的基础教育时期,也是为个体奠定未来发展方向的奠基时期。这一阶段的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好奇心也比较重,会逐渐形成基本的个性品质。教师要充分的重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策略,实践证明,情境游戏法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可以在幼儿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情境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一)情境游戏可以增强幼儿对常识性知识的记忆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可以接触到很多的常识性知识,由于缺乏合理的引导,幼儿只清楚这些常识性的知识内容可以发生,把这些常识性发生的事物认定为正常状态,却没有进一步了解这些事情为什么发生,发生以后会造成哪些影响,在什么情况下这些事情可以变成有利的资源,又在什么情况下可能会造成某些危害。比如,就下雨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游戏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从中了解下雨的原因,了解下雨可以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形成下雨的原因制作成卡通图片,将这些图片按照顺序编排好,然后发给不同的幼儿,每个幼儿都对应着下雨的某个条件,教师让幼儿自己研究下雨的前提条件,哪个在前,哪个在后,接着按照他们的讨论结果排好顺序,站成一排。接着教师给幼儿播放降雨条件的动漫视频,幼儿看过视频之后,就可以重新站队,调整顺序,最后教师检查、纠正,通过卡片、站队的情境游戏法,幼儿会加深雨水的认识,增强对常识性知识的记忆。

(二)情境游戏能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在游戏情境中,教师通常会采用角色扮演法,以童话为剧本,让幼儿分别扮演自己喜欢的童话角色,然后各角色之间对话,共同表演节目,这样一来,幼儿之间的对话会频繁发生,频繁的对话可以有效的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情境中,幼儿会自然的融入自己的情感,由于幼儿容易进入角色,他们的语言表达会形象、生动,这种语言表达的效果,在日常的交流中,或者教师的语言教学中,都很难达到。

(三)情境游戏能够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

幼儿教育是需要兼顾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性教育,只有兼顾各项内容,才能为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包括身体素质、优良性格以及学习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情境游戏由情境与游戏两个部分组成,在情境的组成部分中,幼儿很容易进入情境中,会受到情境的影响,幼儿想象力、模拟能力都可以在情境中得到锻炼;在游戏的组成部分中,幼儿需要思考游戏方式,需要研究如何在游戏中取得先机,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创造力会得到锻炼,同时,在游戏中他们会面临各种困难,只有具备克服困难的决心才可以顺利的完成游戏,这对于形成坚强的意志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情境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一)给幼儿提供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

情境游戏的前提是“情境”,为了让游戏达到教育效果,教师在模拟情境方面,要做足“功课”。在游戏时,教师要给幼儿提供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充分的释放,确保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足够的欢乐。首先在游戏的使用器材方面,教师要精心选择,游戏器材的安全是核心,尽管一些游戏器材具有挑战性,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可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应该坚决杜绝,比如可以打出“BB子弹”的气枪,对于男孩子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但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在游戏器材的使用时,坚决杜绝。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最好可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比如可以把幼儿家中的废纸拿到幼儿园,由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手工教学,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情境游戏的使用材料;其次还要注意“心理环境设置”,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拉近自己与幼儿之间的距离,让幼儿把自己视为朋友。不仅如此,还要消除幼儿之间的“隔阂”,避免幼儿在游戏中产生消极对抗的情绪,要确保幼儿心理环境的健康,让幼儿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下,开展游戏。

(二)把德育内容融入幼儿教育情境游戏中

对于很多德育内容,幼儿已经非常熟悉,但是他们只是把这些德育内容挂在嘴上,说起来仅仅有条,但是在实践中,应用起来却非常困难,争抢玩具、互不礼让等行为,在幼儿教学中时常遇到。为此,教师要把德育内容融入幼儿教育的情境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德育内容的重要性。以相互礼让、团队合作为例,教师可以创设搬砖头过独木桥的情境,即把幼儿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幼儿需要把砖头放置在乙组的规定地点,而乙组的幼儿需要把砖头放在甲组的规定地点,在甲乙组搬砖的路上,哪个组先搬完,哪个组获胜。在甲、已组搬砖的过程中设置了一段独木桥,只能一人通过,独木桥两边是厚重的海绵垫,如果学生从桥上落下,就需要重新返回,再拿砖块,重新开始游戏。

游戏开始,为了取得胜利,幼儿都行动迅速,当到达独木桥时,谁也不给谁相让,甲乙队员在独木桥相遇,相互推扯,结果两个人掉进了独木桥,双方不得不返回再拿“砖头”,重新来到独木桥,双方上桥,各不相让,再次落桥,连续三次以后,甲乙两组成员相遇,后达到独木桥的幼儿会主动给先达到独木桥的幼儿礼让,甲乙队员的争夺重点就变成了谁先到达独木桥,由于一方礼让,游戏很顺利的推进。教师借此机会,给学生讲“相互礼让”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由于在游戏中学生已经有所感悟,教师讲解之后,会进一步加深对德育知识的认识,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总结

情境游戏教育完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征,在幼儿教育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幼儿教师要积极的研究教学策略,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方晴.论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及应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3(17):146.

[2]张英霞.情境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7(07):287.

[3]雒晓霞.情境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及应用[J].甘肃教育,2019(03):66.

论文作者:金安拉姆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  ;  ;  ;  ;  ;  ;  ;  

情境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及应用论文_金安拉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