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车!福建高考语文改革的快车--2005年福建高考作文试题研究_高考论文

刹车!福建高考语文改革的快车--2005年福建高考作文试题研究_高考论文

急刹!福建高考语文改革快车——评2005年福建高考作文试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福建论文,快车论文,高考作文论文,试题论文,高考语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4年,高考自主命题大门的隆隆开启,使“蓄谋”甚久的福建中学语文界终于迎来了大展拳脚的好时机。一道要求考生在所列历史人物(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史蒂芬·霍金)和文学形象(曹操、宋江、薛宝钗、冬妮娅、桑提亚哥)中,选择一个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的作文试题,以其丰厚的文化素养及文学底蕴、简约而不失清新的命题形式,在2004年的全国各地区的高考作文试题中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在好评如潮的2004年高考作文试题的基础上,福建高考语文改革者无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于是,在高考自主命题的第二个年头,福建高考语文改革的快车急速提速!

删去第一卷6道客观试题18分、作文分值由60分上调为70分、作文字数由“不少于800字”骤涨为“900字左右”、作文评分标准中“内容”、“表达”、“发展等级”的分数分配由“25分—25分—10分”调整为“25分—30分—15分”……显然地,2005年福建高考作文试题是在刻意地体现课改新精神,引领课改新方向。但是,让人不无遗憾的是,2005年福建高考作文的两处“致命伤”,使其最终成为与高考命题者美好愿望背道而驰的一次对课改新方向的不成功引领。

首先,看似颇具新意的作文试题实则无新可言,相反,似曾相识的作文试题一定程度上混淆了考生的写作“视听”。众所周知,从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感情亲疏和对事物认知”确立二元关系型话题作文以来,二元关系型话题作文已成为这两年高考作文的“主流”题型。希望出新的2005年福建高考作文试题尽管在有意回避二元关系型话题作文模式,但事实上并未有所突破和超越,依然可视作是一个二元关系型话题作文:即“圆与非圆”。如同2004年天津高考作文试题“材与非材”(木匠从实用角度,认为树根无用;艺术家从审美角度,认为树根是宝贝)一样,从圆的标准出发,规范、稳重、周长短而面积大的圆当然完美无缺;但从“非圆”的角度出发,新颖、多变、周长长而面积小的“非圆”则首当其冲。从这个意义上说,2005年福建高考作文与2004、2005年众多或因果或相通或相反的二元关系型作文试题比较起来,并没有显示出有多么的“高明”。

另外,2005年福建高考作文竟不可避免的有与2000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撞车”嫌疑;至少试题选取的图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00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所给出的四个图形:圆形、三角形、半圆形和一个非对称图形。而2000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的提示语“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似乎也可以作为2005年福建高考作文试题的最佳“注解”。两道作文试题如此的“相似”,必然使部分考生受到审题上的误导(诱导),写作思路或多或少地“陷入”了2000年全国高考作文的路数。这显然是命题者不愿意看到的。

事实上,姑且不论试题是否似曾相识,2005年福建高考作文在写作主题上较之2004年已经趋向保守,重新回归到“感悟人生、关注社会”的流行主题;在试题的内涵上,较之2004年丰厚的文化素养及文学底蕴也显得通俗化和浅薄化,完全可以说是2004年的倒退(但愿这种倒退不是江郎才尽式的)。

其次,改革幅度过大、步子迈得太快的作文试题忽视了福建中学语文教学实际,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如果说2005年福建高考作文试题在落实课改新精神、引领课改新方向等方面的确有着积极意义,那么,这样的积极意义对福建来说无疑是超越现实而着眼未来的。因为,一味地学习上海高考经验,加大加快高考改革步伐,实在不是当前福建中学语文教学现实所能承受得了的。不可否认,上海高考模式具有相当的积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然而上海的教育背景却是:“上海基础教育水平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新民晚报》2002年8月8日)早在1988年,上海便率先在全国进行课程改革,上海高考自主命题从1985年至今已历整整二十年:上海高中阶段升学率达99.7%,近几年高考录取率连续突破80%(上海教育www.shmec.gov,cn),等等。与此相对应的是,福建省教育水平的总体滞后及今年才力争达到70%的高考录取率。由于缺乏强大教育背景的有力支撑,福建高考语文改革快车不但无法又快又稳地向前运行,而且,就现实情况来看,至少还带来了四方面的负面影响:

第一,试卷的大幅调整进一步加大城乡学生差别。城乡学生在语文学习——兴趣与爱好、阅读与表达、学习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这是不争的事实。2005年福建高考删去第一大题语文基础知识、加大作文分值、强化语言表达与思维等举措,只能是让城镇学生更加受益,而让那些完全可以通过勤学苦练获得语言基础知识及其解题技巧的农村考生逐渐失去竞争力。作文70分、1000字,对城市化水平早在2001年便达到75.3%、2010年农业人口仅为25万的上海来说,的确是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常规要求;而作文70分、900字,对于农业人口占总人口80%、2005年城市化水平力争达到42%(人民网www.people.com.cn)的福建来说,显然是不合时宜、不符实际的作文要求。

第二,900字作文字数的要求使高考作文质量受损。当绝大多数考生都习惯于800字的作文、且有相当的考生还在800字作文字数“温饱线”上苦苦挣扎之际,900字作文字数的要求便成为极大的心理负担。于是,只能煮干饭的米被迫煮成了稀饭;于是,为滥竽充数而胡乱编造故事(因为议论的语言实在匮乏),为拼凑字数而“题记”、“后记”满天飞,从而形成高考作文“新八股”等现象将大量出现。当教育水平高考水平丝毫不逊于福建的湖北等省在将“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字数要求下调为“800字以内”的时候,福建高考命题者是否应该作一些更务实的思考呢?

第三,作文分值的调整使高考语文的信度受损。为了“消化”删去第一大题6道选择题的18分,2005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并未完全照搬上海模式只考阅读与写作,只得象征性的在现代文阅读中考查了2分的字音字形,在事先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加大了名句默写的分值,最后将剩下的“消化”不掉的4分加在了整张高考试卷中最不应该加的试题上——语用题。稍有语文考试常识的人都知道,语用题是历年高考试卷中标准差最小、区分度最低的试题之一(精明的上海人早已将之“抛弃”)。如此调整试卷分值,2005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的信度自然不得不让人怀疑。

第四,“冒进”的高考改革使中学语文教学迷失了方向。面对2005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许多语文教师的反应是:今后的语文课到底应该怎样上!仅仅是在自主命题的第二个年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便一举打破了高考试卷“稳中求变”的一贯原则,使未做任何准备的中学语文教学十分地不适应。考虑到长期以来中学语文“少、慢、差、费”的教学传统、新课程改革的培训与实施的迟缓拖沓以及全省教师队伍素质普遍地不尽如人意等现实,2005年的福建高考试卷让中学语文教学在深深的迷惘与不安中迷失了方向。

总之,作为肩负高等学校考试选拔功能和对中学语文教学导向功能的高考作文试题,绝不应该是高考组织者的试验田,也不应该是学术争鸣的辩论场,任何不立足于福建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一味的求新求快的改革行为,都是不慎重的。原定于2005年秋季全面启动的福建省新课程改革被延迟进行,一方面“无奈”地揭示出福建省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不利环境,另一方面恰好也给了福建高考语文改革新的时间和空间。但愿福建省高考语文改革快车,在福建省经济与教育的轨道上走得更理性、更切合实际些,从而真正开创福建中学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标签:;  ;  ;  ;  

刹车!福建高考语文改革的快车--2005年福建高考作文试题研究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