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城市成长的理论与实证探讨_港口论文

港口城市成长的理论与实证探讨_港口论文

港口城市成长的理论与实证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港口城市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F299.275

港口作为区域物流子系统的进出口岸,其发展取决于区域经济尤其是外向型经济发展引致的运输需求,是区域培育了港口。港口一旦形成,便又成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这种推动作用在时空序列上表现为:首先,港城互动,港口城市成长为区域经济中心;然后,港口通过港口城市的中心带动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因此,港口城市的成长及其中心带动作用的增强是港口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本文就港口城市的成长和中心职能的增强作些探讨。

1 港城关系的理论

港口城市成长的最重要动力来源于港口,包括:港城初始联系、港城相互关联、港城集聚效应和城市自增长效应。与港口城市成长动力相对应,港口城市的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

1.1 港城初始联系

港城初始联系的发生源于港口的运输中转功能,这是港口最基本的功能。由这一基本功能诱发产生的港务部门和集散部门,称为港口直接产业。它是港城联系的最初媒介,也是港口城市兴起的根本原因。但仅是这2个部门,在空间上可以游离于城市区域。以这2个部门为城市经济活动主体的港口城市处于其发展的第一阶段——初级商港型经济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城市对港口有很强的依赖性,一旦由于某种原因使港口衰亡,那么,在没有其它特殊力量参与的情况下,城市作为“港口城市”的发展过程就会中断。

1.2 港城相互关联

在全球承运人和综合物流时代,港口功能日益多元化,与港口中转运输相关的海运代理、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即港口关联产业)成为港口经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当港口发展到能集聚国内外生产要素和联结国内外市场时,港口陆域便成为利用港口输入原材料、输出产品的临港大工业和出口加工业(合称为临港工业或港口依存产业)的优势区位。临港工业在港口陆域的集聚是港口城市发展的最强劲动力,也是港城关系的最重要媒体。这是因为,港口工业的发展绝不仅是本身经济总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在于:(1)由于它是巨大物流、商务流、 信息流的有机结合,必将形成强大的集聚力,促进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功能的多元化。(2)港口工业广泛的产业关联将产生强大产业带动力, 如果能与城市以及区域的相关产业形成一种密切的传递、接收机制,则必将成为城市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力。由这两股力带动的是如同几何级数式的增长。在港口关联产业和港口依存产业发展成为港口城市主要经济部门的同时,港口与城市在空间形态上也相互连接融合,港口与城市开始走向一体化,进入发展的第二阶段——港口工业型经济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港口工业的形成标志着港口城市完成了从简单地服务于港口到积极地利用港口的转变,港口城市不再是被动地受港口驱动而发展,而是通过港城互动实现共同发展。

1.3 港城集聚效应

它包括:(1 )港口直接产业与港口关联产业的发展构成的良好城市基础设施条件产生的空间集聚引力,吸引与港口无直接关系的产业在港口城市的集聚。(2)临港大工业的发展产生协作引力,吸引前、 后向关联产业在港口城市集聚。(3 )上述各种产业集聚带来的就业和消费的扩大,通过乘数效应促进了城市非经济基础部门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设商贸中心是发挥集聚效应的重要保证。因为:(1 )临港大工业对区域工业的带动作用在物流上体现为港口城市与区域各点之间大量的生产资料流动及与之相伴的商务流。因此,要发挥临港大工业的带动作用,除了依赖交通设施的硬件支撑外,还需商贸中心的配合才能实现。(2 )港口城市的口岸功能使之成为外向型经济的窗口,具有带动区域经贸发展的辐射功能。但要实现这种辐射带动,同样需要商贸中心的配合。港口城市也是建设商贸中心的优势区位。这是因为,商贸中心应是物流、信息流的集结地,港口城市完全可以提供这种服务。随着不同产业在港口城市的集聚,港口城市的产业体系渐趋完善,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多元化型经济发展阶段。

1.4 城市自增长效应

城市自增长效应是指城市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其自身的规模通过循环和累积,就能促使城市继续发展。港口城市在进入多元化型经济发展阶段以后,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种自增长效应,但这种效应并不能成为港口城市继续发展的强劲动力,还必须求助于新的动力才能实现在原有水平上的飞跃。

世界海运业中船舶大型化趋势的日益增强和港口城市成长后港口附近土地的紧张,迫使港口向外迁移,港口城市也随之向外拓展,城市由此进入新的发展轮回。

2 宁波港口与城市发展的实证

作为港口城市,宁波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这几百年中,宁波城市曾随着港口的兴旺而繁荣,也曾随着港口的衰落而徘徊。到本世纪30年代,以三江汇合处的港口为依托,形成了以三江汇合处为中心,江东、江北、海曙三区依江拓展的宁波中心城市。50~70年代,港口在城市动力结构中的地位极为薄弱,城市主要依赖自增长效应继续发展。已经历了港口城市旧的一轮发展历程。80年代开始的北仑港开发,给宁波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一股强劲的冲击力,并由此进入港口城市新的一轮发展历程。

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在滨海的北仑和甬江河口的镇海已形成二个现代化港区,宁波港已演变成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的综合性港口,其中的北仑港已成为宁波港的主体港。北仑港位于甬江口以南的滨海地带,距三江汇合处约38km,是中国大陆重点开发建设的4 个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现已建成万吨级以上生产泊位15座,其中有适应目前国际航运主流船型、泊位吨位居全国大陆各港前列的20万t 级的散货泊位、25万t级原油泊位和可靠泊第四、五代集装箱船舶的5万t 级的集装箱泊位。镇海港位于距三江汇合处约20km的甬江出海口,现有煤炭、液体化工品及散杂货生产泊位11座,其中万吨级泊位7个。1996 年宁波港的货物吞吐量已达7638万t,居大陆各港第3位;集装箱吞吐量为20.2 万TEU。

更为重要的是,港口的建设已使港口陆域成为发展港口工业的优势区位。在北仑、镇海二个港区的后方陆域,现已形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港口工业体系。且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1 )依托港口大进大出,外向度高。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工业项目需要专用泊位,如协和石化、北仑钢铁厂、三星修造船等。其余项目的原料、产品均需依托港口实现大进大出。如利华羊毛年进出运量约3.4万t。临港工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港口吞吐量的增长。(2)能源、原材料项目占相当比重, 产业关联带动作用强。其中石化和钢铁工业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已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石化工业基地,钢铁工业基地的建设也已起步。区域内石化企业包括:已建成的国有特大型企业——镇海炼化公司;在建的协和石化有限公司,将形成35万t乙烯的年生产能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北仑、镇海的石化企业多是石油加工的中、上游企业,产业关联度极高。区域内钢铁工业项目包括:在建的宝甬特钢,待建的北仑钢铁厂。除了上述的石化、钢铁企业外,还有不少产业关联度大的原材料工业项目,如利华羊毛、宁波麦芽等。如此多的原材料工业项目集聚所形成的产业关联效应是不可低估的,也是宁波城市生产中心职能的最主要载体。(3)规模大、起点高,是宁波市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依托港口兴起的临港工业,由于有外资的加入,规模均很大,有不少项目的规模在国内、亚洲和世界名列前茅。如宁波麦芽年产麦芽20万t, 生产规模世界第一;同时,这些企业的技术水平也较高。从而成为宁波工业从以轻纺工业为主向以重化工业为主转变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宁波市工业技术水平提高的重要推进器。

如此规模的港口工业在北仑、镇海区域的集聚,带来了北仑、镇海区域经济总量的急剧扩张, 使之成为宁波市最强劲的经济增长极。1996年,位于北仑港区后方原是一片荒涂和农田的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其GDP已达4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94亿元,进出口总值为8.34 亿美元,其中出口为4.81亿美元。到2010年,如果目前在建、待建的项目按计划顺利完成投产,保守的估计可增加GDP500多亿元、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财政收入50多亿元。而1996年宁波全市的GDP为800多亿元、工业总产值为1700多亿元、财政收入60多亿元。即仅是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今后15年的发展就无疑相当于再造一个宁波市。

北仑区域临港工业的崛起标志着北仑区域已由初级商港型经济进入港口工业型经济发展阶段。宁波城市从原来的三江汇合处沿江向河口的镇海、再沿海岸向滨海地区的北仑拓展。形成呈T 字型的分散组团式城市空间格局。

港口和临港工业已为城市的物流中心和生产中心职能提供了十分优越的基础。也正因为此,在由国务院召开的长江三角洲规划会议上,宁波被确定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区域中心城市。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宁波城市的中心职能仍然较弱,关键是港口优势和临港工业优势的发挥还缺乏一些支撑条件。因此,宁波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点应是: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协调港口直接产业、港口相关产业、港口依存产业与原有的城市产业的关系,以增强城市的物流中心、生产中心职能,形成强大的城市集聚效应,在促进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要增强宁波城市的物流中心职能,一是要求港口及其集疏运系统有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北仑港,拥有接纳第四、五代国际集装箱船的泊位,完全有能力接纳目前国际航运中集装箱船舶的主流船型和正在发展的特大型集装箱船舶,且扩建泊位成本最低。正如李鹏总理所说,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深水港方案中,利用宁波北仑港是“最经济、最现实、最快、最有效益”的方案。因此,北仑港要加快发展国际集装箱运输的速度,拓展港口功能。二是加快港口关联产业的发展,完善国际集装箱运输的环境。由于北仑港的泊位、航道优势在长江三角洲无可争议,港口发展的制约是货源组织,所以港口关联产业应该是宁波城市产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务必以关系到宁波城市兴衰的高度加以重点扶植。

要加强宁波城市的生产中心职能,关键不再是引进大项目,建设原材料工业,而是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形成一种基于产业关联基础上的扩散机制与途径。这是因为:对于宁波城市来说,虽然港口工业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地位。但通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北仑和镇海的临港工业已具相当的规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港口工业与区域工业之间存在着产业“断裂”,港口工业的产业关联无法展开。因此进一步发展的重点应是,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尤其是发展培育各类市场,建设商贸中心,形成港口工业的扩散机制和途径。

宁波建设商贸中心,重点是建设生产资料市场。包括:(1 )利用现已形成相当规模且仍在迅速扩展中的石化中间品生产能力,发展石化中间品市场,实现港区石化工业对周围地区相关产业的带动。(2 )利用港口的中转运输优势和保税港区的政策优势,建设进出口商品中转基地,发挥口岸职能对区域外向型经济的带动作用。例如在建设液化市场方面,宁波就具有很强的优势。这些优势包括:(1 )优良的港口条件,目前宁波港镇海港区已建成大小泊位配套的液化专用码头4座, 适用于全球正在运行的各类散装液化船舶停靠作业,特别是近期建成的5 万t级液化专用码头可停靠世界上最大的专用液化船舶。 液化年吞叶能力已达300万t(与全国1996年度液化品进口总量相当)。(2 )快捷的疏港能力。(3)完善的仓储设施,现拥有储罐103座,储存量达20万m[3]。目前市场建设已经起步,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液化品进口口岸, 1996年接卸进口液化品50余t,约占全国进口总量的1/6, 已有多家国内外企业在此从事液化品经营活动。只要在仓储能力和液化运输船队方面加快发展速度,就可以很快地扩大市场规模。

来稿日期:1997—07—15

标签:;  ;  ;  

港口城市成长的理论与实证探讨_港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