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_郭小琴

浅谈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_郭小琴

郭小琴 重庆市万州区第二高级中学 404000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0-348-01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就需要铸就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历史的重任自然就落在教育者的肩上。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1.树立崭新的师生观。教育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互信的关系。信任是教育的基础,爱是教育的灵魂,情感和热爱是培育人才的源头活水。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成败。师生关系融洽,教育就有成效,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就会对老师的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要尊重理解每一位学生,更应该用发自内心的感情去热爱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使学生与老师达到心灵的沟通。

2.树立崭新的学生观。创新教育应把每个学生看

作是自然实体与社会实体完整统一的人,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都具有独立的人格丰富的情感。他们都渴望学习,渴望自主发展,渴望得到尊重与信任。教学时不要认为只有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土地,包括后进生在内,他们的创造潜能同样深厚,关键在于怎样去开采挖掘。

3.树立崭新的人才观。新的教育观下培育出来的

人应该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要认为只有上大学才能成为人才,“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而要把那些顽皮好动,异想天开的人都看成好学生,甚至是更有作为的人。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始终要相信“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有效地造就各级各类人才。

4.树立崭新的德育观。现在的教育者经常为见不

到德育的实效而发愁。一九八八年,中学德育大纲中写到:“什么是德育?德育就是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是说德育不光是思想品德教育,它还包括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心理健康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育活动中如果缺少了心理键康教育就难有实效;只讲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就会失去方向和原则。如果我们把德育工作比喻成一只“大鹏”,那么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则是这只“大鹏”的两翼,它们必须同时扇动,“大鹏”才能腾空万里去遨翔,德育才会呈现出无穷的生命力。

二、加强开放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块黑板,一支笔,一本讲义,张嘴”教师枯燥的说教将学生禁锢在单一的书本上,这样极大的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扼杀了学生创新的欲望,唯有开放才有可能搞活。

1.开放教学思路。所谓“创新”主要体现形式应该是提问题。中国的教育与外国教育的一大不同就在于国外非常重视让学生提问题,即使是提得风马牛不相及,也毫不脸红。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让学生愿意提问题,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还要相信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并且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思考某问题。这样,就使他们有想不完,提不完解决不完的题,充分发挥创新潜力,释放创新激情。

2.开放教学时空。教学时,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状态对教学时间和空间灵活重组,给学生尽可能多的选择机会,和自由支配时间。

三、补充“精神营养”,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

1.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兴趣是人类最可贵的天赋,是创造力的源泉,通过教学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有兴趣才能去钻研,才能发明创造。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形成的一个先决条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音乐、图像、游戏、趣味表演、故事描述等情景使学生能够快乐的学习,去享受学习。

2.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实现心理创优。研究表明:“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新意识形成的两个重要条件。我们在教育时,要以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为核心,营造适于学生创新意识发展的精神环境。对于这一点,我们主要做到四点:一是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兴趣、习惯;二是尊重学生的独创性,鼓励多样性;三是树立“失败是成功之母和成功是成功之母”的观念,承认失败和成功对学生的激励价值;四是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自信心。

新世纪宏伟的交响乐已经奏响,新世纪的教育是个充满朝气的强有力乐章。广大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才能造就出大批适应未来,社会挑战的高素质人才,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论文作者:郭小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  ;  ;  ;  ;  ;  ;  ;  

浅谈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_郭小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