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相关基因的筛选及针刺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

衰老相关基因的筛选及针刺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

贾文睿[1]2017年在《针刺对应激性高血压前期大鼠心脏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并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长期的应激刺激可导致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动物或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下会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心血管功能亢进的反应,并能逐渐发展为应激性高血压。伴随现代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加,长期从事精神紧张工作人群的应激性高血压患病率显著升高。临床上高血压的发生大多会经历一个从正常血压(120 mmHg/80 mmHg)向一期高血压(≥140 mmHg/90 mmHg)发展的缓慢过程,即高血压前期阶段。美国高血压预防、诊断、评价与治疗联合委员会的第7次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了"高血压前期"的概念,是指收缩压在120-139 mmHg之间和或舒张压在80-89mmHg之间的阶段。大量流行病学证据表明,高血压前期在某些国家的发生比例高达30%-50%。应激性高血压的发病过程经历了一个从生理向病理演变的高血压前期阶段,即应激性高血压前期(stress-induced prehypertension,SIPH)。高血压前期常合并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且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有研究指出在SIPH阶段出现了亚临床靶器官的损害以及相应基因和蛋白表达的改变。因此对SIPH及时进行预防性干预,将能有效遏制高血压的发生,并可保护靶器官、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而针刺作为一种替代药物的治疗方法,具有便捷、安全、少不良反应等突出优势,已用于治疗包括高血压在内的多种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是一种受大量基因调控的多基因疾病,心脏是高血压病最容易累及的靶器官,针刺可通过调控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起到降压和心脏保护作用。本课题组既往研究发现SIPH模型大鼠出现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心肌损害等现象,针刺可有效调控SIPH模型大鼠的血压,对血管内皮因子一氧化氮、乙酰胆碱、神经肽Y等均有影响,对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本实验采用基因芯片技术观察针刺对SIPH大鼠心脏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以探究针刺对SIPH的降压以及心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目的:探究针刺对SIPH大鼠心脏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效应,寻找针刺调控SIPH的干预靶点,以揭示针刺对SIPH的降压以及心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实验一:针刺对SIPH大鼠血压及心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模型+针刺组,每组各12只。运用足底电击结合噪声的复合刺激方法对模型组与模型+针刺组大鼠进行为期11天的造模,制备SIPH大鼠模型,并在造模过程中对模型+针刺组进行针刺干预。分别在造模前1天以及造模第3、5、7、9、11天测量大鼠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P),并于造模结束后第二天进行取材,运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实验二:针刺对SIPH大鼠心肌基因表达谱的影响采用Rat Gene 2.0 Array技术观察三组大鼠心肌基因表达谱的改变,以(P<0.05,Fold Changes>1.5 or Fold Changes<-1.5)为标准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运用GO功能富集分析以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致病相关差异基因以及针刺治疗后的反应基因进行相关生物学功能与通路分析,以期揭示针刺调控SIPH的干预效应机制,为高血压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实验三:针刺对S1PH大鼠心肌组织中HbA1c、Igfbp-3、Pik3ca、Car4 mRNA表达的调控通过检索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数据库以及查阅文献资料,从三个组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中筛选出与SIPH发病及针刺治疗均密切相关的基因HbA1c、Igfbp-3、Pik3ca、Car4作为关键基因,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对其 mRNA 表达量进行验证。通过观察造模后及针刺治疗后SIPH大鼠心肌HbA1c、Igfbp-3、Pik3ca、Car4 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针刺改善SIPH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结果:实验一:血压结果显示从造模开始直至造模第11天结束,模型组大鼠SP持续升高并一直保持在高血压前期水平,与空白组大鼠SP相比,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all,P<0.01)。造模过程中,大鼠出现了明显的体征及行为学改变,出现情绪紧张、易激惹、眼睛充血外凸等现象。造模结束时模型大鼠出现心肌细胞排列紊乱、松散,细胞核变大或溶解等一系列组织病理学改变。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模型+针刺组大鼠SP在针刺第5、第7天明显降低,有极显著性差异(all,P<0.01),针刺第9、第11天,有显著性差异(all,P<0.05)。说明针刺太冲、曲池穴对SIPH有明显的降压作用。模型+针刺组大鼠的大部分心肌细胞结构正常,部分细胞核形态发生改变,损伤程度轻于模型组大鼠,说明针刺可改善高血压靶器官心脏的损害,具有心保护作用。实验二:基因芯片结果显示,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有19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26个下调,66个上调;模型+针刺组与模型组相比,有16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9个下调,130个上调。有49个基因是三个组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其在模型制备以及针刺干预后均发生显著的表达差异,通过检索NCBI数据库以及查阅大量文献,从中筛选出与SIPH发病及针刺治疗均密切相关的基因HbA1c、Igfbp-3、Pik3ca、Car4,把它们作为关键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与空白组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功能是节律过程(rhythmic process)、生理节律(Circadian rhythm)、平移伸长(translational elongation)、核糖体(ribosome)等,模型+针刺组与模型组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功能是胞质核糖体(cytosolic ribosome)、核糖体亚基单位(ribosomal subunit)、翻译延伸等(translational elongation)、胞质成分(cytosolic part)。KEGG 通路分析显示有 6 条通路既是与模型组VS空白组差异表达基因相关的通路,同时也是与模型+针刺组VS模型组差异表达基因相关的通路。其中rno03010:Ribosome是富集度最高的通路,与SIPH的发病及针刺治疗SIPH均密切相关。通过检索GenomeNet、KEGG PATHWAY Database数据库以及查阅文献资料,发现rno04115:p53信号通路与高血压及心脏病的发病密切相关。由此推测rno03010:Ribosome与rno04115:p53信号通路是针刺调控SIPH的关键通路。实验三: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基因HbA1c、Car4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Igfbp-3、Pik3ca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P<0.05)。与模型组相比,模型+针刺组HbA1c、Car4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P<0.05),Igfbp-3、Pik3c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P<0.05)。PCR结果与芯片结果相一致。提示:针刺调节SIPH大鼠血压的机制可能与调控高血压相关基因HbA1c、Igfbp-3、Pik3ca和Car4的表达有关。结论:1.针刺太冲、曲池穴对SIPH大鼠具有明显的降压效应并且对大鼠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2.针刺太冲、曲池穴可对SIPH大鼠心肌基因表达谱产生影响。3.SIPH大鼠心肌关键基因HbA1c、Igfbp-3、Pik3ca、Car4的mRNA异常表达可能是SIPH发病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机制,而针刺太冲、曲池穴降压及心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关键基因的表达及其信号转导通路实现。

于建春[2]2000年在《衰老相关基因的筛选及针刺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与衰老相关的心、脑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因素,其中老年期痴呆是发生于老年人的常见病和疑难病,目前该病已成为第四位死亡原因,并呈进一步上升趋势,不仅严重地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给家庭及整个社会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痛苦,因此,衰老和抗衰老研究是当今医学及生物学领域的热门课题。 目前,人们以线虫、果蝇、转基因动物、培养细胞、甚至早老性疾病患者,如Werner综合症等为对象研究衰老机理,发现了一些衰老相关基因,使衰老研究有了很大进展,然而,由于缺乏能够模拟衰老自然发生的动物模型,因此,衰老特别是抗衰老研究仍有很多空白之处。 我院于1993年引进国际公认的日本SAM快速老化模型鼠,其中SAM—P/10以脑萎缩为特征随增龄出现老化诸特征,是与人类老化基本一致的自然发病快速老化动物模型。本文以SAM-P/10为材料,将其分为P/10 1月龄组、P/10 7月龄组、P/10 7月龄针刺穴位组、P/10 7月龄针刺非穴组,并以同源对照R系作对照组,采用mRNA差别显示技术,通过银染显示差示带,筛选脑老化相关基因并研究“调神益智,平肝通络”针法对衰老的干预作用,主要结果如下: 1.差示PCR采用双温扩增法,首先在较低的温度(37℃)退火,保证引物与模板配对,进行3个循环,然后将退火温度升高到50℃,保证特异性扩增,通过银染显示差示带,并直接从凝胶上切带进行洗脱和再扩增,既方便又避免了放射自显影对环境及人体的污染,实验证明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并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 2.通过随机引物两两随机组合进行扩增,共筛选了42个引物,其中一些引物扩增出规律性变化的差示带,这些差示带伴加龄发生了或增加或减少的变化,相同分子量和变化规律的差示带用其他引物也得到了重复,证明SAM-P/10的快速脑老化可能与衰老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 3.差示结果显示,伴加龄变化的差示带在针刺后其表达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首次证明“调神益智,平肝通络”针法可以干扰某些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并可 能通过此种方式延缓衰老进程,为研究针刺抗衰老机理探索了新的途径。 4.首次证实针刺可在分子水平上发挥其良性调节作用,即对衰老时高表达的 身 基因有下调作用,对低表达基因有上调作用,而且这种调节作用均使其表达趋同 于年轻组,从分子水平上证实针刺的根本作用是凋节作用,具有整体性特点。 5.实验结果还显示针刺穴位和非穴位,对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不同,穴位组 ,,。__。。__。。、.。_。。。。。。。_______,_____,。_。。_,,。。 甲 作用更明显更强烈,具有较明显的干预衰老的作用,证实穴位在分子水平上也具 有相对特异性。 6.对部分差示带进行克隆,测序及同源性分析表明,三个cDNA片断与己知 序列同源性很低,可能是新的CDNA。另有一CDNA片断,slobp 与真核生物 翻译起始因子eIF3高度同源,与小鼠的eIF3同源性高达98%,与人eIF3同源性 高达89%;另外,还有 116 hp与编码人线粒体蛋白核基因elF3有93%同源性, NOrthern杂交分析进一步表明该片断为差异表达基因。因此认为eIF3很可能与衰 老相关,并受针刺影响。这是首次发现eIF3的衰老相关性,推测衰老可能是e!F3 异常表达导致蛋白质合成异常,进而造成正常机体功能逐渐失常的结果,而针刺 可能通过调节eIF3而减少蛋自质异常合成,从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本研究 为进一步研究针刺抗衰老机理开拓了思路。

刘涛[3]2005年在《SAMP10海马、皮层衰老相关蛋白的增龄变化及针刺对其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p38和p130蛋白的增龄表达变化与SAMP10小鼠快速老化伴脑萎缩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延缓衰老,改善学习记忆障碍的可能机理。 方法:采用westernblotting技术,以快速老化伴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小鼠SAMP10为研究对象,以正常老化小鼠SAMR1为对照,观察R1与P10在2、4、6、8、10、12月龄阶段海马和皮层中p38、p130表达的增龄变化,以及“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对8月龄SAMP10海马和皮层p38,p130表达的影响。 结果:1.正常对照R1可见,p38和p130在海马和皮层的表达随增龄均呈平稳上升趋势。 2.在P10海马和皮层中,p38表达总体上随增龄呈显著波动上升趋势;p130表达总体上随增龄呈显著波动下降趋势。两种蛋白变化初始期为4~6月龄,并于随后月龄持续存在波动现象。这与P10渡过生长期(4~6月龄)后出现明显衰老表型在时间上比较吻合。此外,两种蛋白的变化在时间上具有同步性,且变化趋势相反。因此p130和p38的增龄变化可能存在某种联系,并可能与SAMP10快速老化伴脑萎缩的形成直接相关。 3.在相同脑区不同月龄间,p38、p130含量变化在R1表现为差异小,变化平稳;而P10表现为差异大,变化剧烈。2月龄时R1和P10在海马、皮层两种蛋白的含量上就存在显著差别,推测这是导致后期两品系生物学差异的原因之一。 4.8月龄P10与R1相比,p38在P10海马和皮层表达普遍增高;p130在海马有所增高,而皮层明显降低。“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可全部和部分改善两种蛋白在P10两个脑区的含量,使之接近R1对照的水平。非穴虽有类似的改善现象,但作用不明显。 结论:p38和p130蛋白可能直接参与了SAMP10快速老化伴脑萎缩的形成过程。“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可以这两种信号途径上的关键蛋白为作用靶点,有效调节两者在海马和皮层的异常表达,从而起到延缓衰老,改善认知障碍的作用。

赵利华[4]2009年在《艾炷灸延缓D-半乳糖小鼠脑衰老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延缓衰老成为医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对脑功能减退的改善是延缓衰老的重要研究方向。本课题通过D-半乳糖注射建立小鼠衰老模型,探讨艾炷灸延缓脑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先后两批次用Morris水迷宫筛选三月龄体重30±2克的健康雄性小鼠72只。编号后,分为六组进行水迷宫实验。实验造模时,按随机区组设计将72只小鼠分为:生理组盐水组(简称生理组)、造模组、艾炷灸足三里、悬钟穴组(简称艾灸1组)、艾炷灸关元、百会穴组(简称艾灸2组)、电针足三里、悬钟穴组(简称电针组)、尼莫地平灌胃组(简称尼莫地平组)六组。造模组和各干预治疗组以D半乳糖按120mg/kg/d颈背部皮下注射,连续42天,同时生理组颈背部皮下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42天。造模第13天开始艾柱灸、电针、尼莫地平灌胃治疗,隔天一次,各组共15次。生理组和造模组不做任何治疗性干预,但给予与各治疗组同样时间、同等程度的捉抓,造模、治疗结束后,再次行迷宫行为学检测后断头处死,取脑固定,或脑组织匀浆。另取6只18月龄自然衰老小鼠与模型组做组织形态学比较。主要观察指标有:(1)电脑采集各组小鼠造模治疗前后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指标,包括定位航行实验的指标:“潜伏期”、“寻求次数”、“停留时间”、“平台象限百分比(简称平台象比)”和空间探索实验指标:“原平台象限百分比(简称原象比)”、“跨台次数”;(2)各组小鼠造模治疗后大脑组织光镜下病理形态学变化、神经元密度;(3)各组小鼠造模治疗后大脑皮质电镜下超微结构变化;(4)各组小鼠造模治疗后大脑组织NO含量变化;(5)各组小鼠造模治疗后大脑组织TNOS、iNOS活力变化;(6)各组小鼠造模治疗后大脑组织总SOD、CuZnSOD活力变化;(7)各组小鼠造模治疗后大脑皮质c-fos的表达;(8)各组小鼠造模治疗后大脑皮质p16的表达;(9)各组小鼠造模治疗后大脑皮质Rb的表达;(10)各组小鼠造模治疗后大脑皮质、海马CA3区原位杂交c-fosmRNA的表达。结果:(1)造模、治疗前六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一致,无差别。实验后,①造模组与其他五组相比,“潜伏期、寻求次数、停留时间、平台象比、跨越次数、原象比”六项指标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模型组“潜伏期”较生理组、艾灸1、2组、电针组、尼莫地平组延长,模型组“寻求次数、停留时间、象比、跨越次数、原象比、平台象比”较其他各组缩短、降低,②其他五组,尼莫地平组与生理组比较在潜伏期、平台象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电针组、艾灸2组在潜伏期与生理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在五组间无差异。提示D-半乳糖造成亚急性衰老小鼠脑功能受损,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艾炷灸、电针干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与生理组的学习记忆能力相似,尼莫地平组学习记忆能力与生理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与其他三个治疗组无差异。(2)光镜下大脑组织切片苏木伊红染色:①生理组大脑皮层细胞结构正常,胞核紫蓝色清晰,胞浆丰富呈浅紫蓝色,间质无水肿表现,海马CA3区锥体细胞2~3层,排列紧密,细胞核圆而大,核呈,核仁清晰。②模型组、自然衰老组可见皮层变薄,大部分神经元变性,体积变小,胞核与胞浆界限模糊,呈蓝黑色,核固缩成三角形或不规则形,核仁消失。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层数减少,排列稀疏、不规则,细胞体积变小,可见核固缩现象。③艾灸1、2组、电针组和尼莫地平组组仍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细胞变性,但变性神经细胞数量显著减少,零星可见部分损伤细胞,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层细胞形态、排列基本正常。④各组小鼠脑皮质及海马CA3区神经元密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组间比较,生理组、_艾灸1、2组、电针组、尼莫地平组与模型组、自然衰老组神经元密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模型组神经元细胞密度下降。自然衰老小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密度与模型组无差异,但在海马CA3区自然衰老组神经元密度较模型组减少明显(P<0.05)。生理组、艾灸1、2组、电针组之间神经元密度无差异,尼莫地平组与前四组比较在皮质区神经元密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在海马区仅与生理组神经元密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电镜下:①生理组组织结构较好,神经细胞结构清晰,细胞为锥体形或多边形,胞浆较宽,细胞器丰富,可见较多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核染色质疏松,核仁清楚及少量吞噬溶酶体。未见明显水肿等其他变化。轴索结构清楚,微丝微管丰富,排列整齐。②造模组神经细胞有变性,变性细胞程度不一,少数神经细胞轻度变性,但普遍程度较重。线粒体数量增多、增大或空泡变性,线粒体脊模糊,核糖体脱落。轴索肿胀空泡化,微丝微管数量减少,排列散乱。部分髓鞘结构松解或脱失,出现较多的吞噬溶酶体(脂褐素)。部分小血管内皮细胞有变性,血管周隙扩大,星形细胞空泡变性或溶酶体增多,足突破坏较明显。③其它各干预治疗组依病变程度从重到轻排序:尼莫地平组,艾灸2组,电针组和艾灸1组。(4)六组小鼠的大脑组织NO含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两比较:模型组的大脑组织NO含量较其他五组显著升高(p<0.01),其他五组间脑组织NO含量比较无明显差异。(5)六组小鼠的大脑组织总NOS(TNOS)活力和诱导型(iNOS)活力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两比较:模型组的脑组织TNOS、iNOS活力较其他五组显著升高(p<0.01),其他五组脑组织TNOS、iNOS活力比较无明显差异。(6)六组小鼠的大脑组织总SOD活力和铜锌SOD(CuZnSOD)活力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两比较:模型组脑组织总SOD活力和CuZnSOD活力较其他五组显著降低(p<0.01),其他五组脑组织总SOD活力无明显差异;尼莫地平组、电针组脑组织CuZnSOD活力与艾灸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尼莫地平组CuZnSOD活力与艾灸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无差异。(7)各组大脑皮质均有c-fos、p16、磷酸化Rb(pRb)的蛋白表达,模型组c-fos、pRb蛋白表达细胞较少、染色浅,生理组、艾炷灸、电针、尼莫地平灌胃治疗组c-fos、pRb蛋白表达细胞较多、染色较深。模型组p16蛋白表达细胞较较多、染色较深,生理组、艾炷灸、电针、尼莫地平组p16蛋白表达细胞较少、染色较浅。各组c-fos、p16、pRb的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组间比较:造模组c-fos、pRb蛋白阳性表达神经元密度较其他五组降低(p<0.01),造模组p16蛋白表达神经元密度较其他五组升高(p<0.01)。尼莫地平组c-fos阳性表达神经元密度与生理组、艾灸1组比较差别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其余指标在五组间无差异。(8)各组大脑皮质、海马CA3区均有c-fosmRNA的表达,模型组c-fosmRNA的表达细胞排列松散、染色浅,生理组和各治疗组c-fosmRNA的表达细胞较紧密、染色较深,各组c-fosmRNA的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组间比较:造模组大脑皮质、海马CA3区c-fosmRNA阳性表达神经元密度较其他组降低(p<0.01,p<0.05),其他五组在大脑皮质c-fosmRNA阳性表达神经元密度无差别;尼莫地平组海马CA3区c-fosmRNA阳性神经元表达密度与艾灸1组比较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4组间海马CA3区c-fosmRNA阳性神经元表达密度无差异。结论:(1)艾炷灸干预疗法能较好改善D-半乳糖衰老小鼠学习记忆能力。(2)艾炷灸干预疗法能较好保护D-半乳糖衰老小鼠大脑皮质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减轻氧化损伤,保护神经元细胞。(3)艾炷灸干预疗法能较好抵抗衰老脑组织自由基氧化损伤,增强脑组织的抗氧化能力。(4)艾炷灸干预疗法能促进学习记忆相关脑区大脑皮质、海马CA3区即刻早期基因c-fos、c-fosmRNA的表达。(5)艾炷灸干预疗法能影响细胞周期调控基因:抑制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中与衰老相关基因P16的表达,而促进与P16呈负相关的磷酸化Rb基因的表达,进而也促进了大脑皮质c-fos、c-fosmRNA的表达。

赵瑞利[5]2018年在《应用基因芯片研究针刺人迎穴对SHR大鼠左心室肌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文中指出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全球的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长期患高血压会引起血管重塑并伴随全身的代谢性改变,同时对靶器官心、肾、脑等均有一定损害,给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给社会带来严重影响。若不及时治疗和预防,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肌梗死、肾衰、脑卒中和引发死亡,因此防治高血压刻不容缓。研究发现,针刺主要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对高血压病起到治疗作用,对高血压的长期防治具有显著优势。近年来研究认为,针刺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从内分泌、神经、炎症等方面的综合作用下缓解其病情。近年来对高血压相关机制的探讨目前已进展至基因层面并且研究方法和技术已相对成熟,但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针刺是否通过降低血压对其相关靶器官心脏起到保护作用,目前尚不多见。[目的]通过应用基因芯片及RT-PCR技术,观察针刺人迎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收缩压和心脏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从基因层面探索针刺治疗高血压和对心脏的保护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1.取20只雄性9周龄SHR大鼠,测量血压后,随机分为人迎和模型两组,每组10只;另取同周龄同体重的雄性京都wistar大鼠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2.人迎组针刺双侧人迎穴,模型组和空白组不进行手法干预。3.实验共进行28天,其中第1,5,9,13,17,21,25,28天测量各组大鼠血压,并记录。4.第29天将所有动物处死并取材储存,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各组大鼠的左心室肌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检测,对基因芯片的结果进行分析筛选并用RT-PCR技术进行验证。[结果]1.收缩压: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收缩压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人迎组大鼠收缩压升高幅度较缓(P<0.05)。2.基因芯片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基因数据中共有713条差异基因。其中460条基因上调,253条基因下调;与模型组比较,人迎组共有206条差异基因,其中83条基因上调,123条基因下调;发现MAPK和Antigen processing and presentation两条通路同时被激活。3.心肌中差异表达基因HSPA1B和GADD45B可能与高血压相关,人迎组针刺干预后基因HSPA1B和GADD45B均表达下调,用RT-PCR技术检测后,其结果与基因芯片的数据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1.针刺人迎穴对SHR大鼠有较好的降压作用,同时对其心脏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2.针刺人迎穴对SHR大鼠的左心室肌基因的表达谱有一定影响,表现为206条基因的差异表达,其中83条基因上调,123条基因下调。3.针刺人迎穴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可能与针刺下调基因HSPA1B和GADD45B的同时,激活了 MAPK和Antigen processing and presentation两条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的生物学效应有关。

参考文献:

[1]. 针刺对应激性高血压前期大鼠心脏基因表达谱的影响[D]. 贾文睿.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2]. 衰老相关基因的筛选及针刺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D]. 于建春. 天津中医学院. 2000

[3]. SAMP10海马、皮层衰老相关蛋白的增龄变化及针刺对其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D]. 刘涛. 天津中医学院. 2005

[4]. 艾炷灸延缓D-半乳糖小鼠脑衰老作用的研究[D]. 赵利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

[5]. 应用基因芯片研究针刺人迎穴对SHR大鼠左心室肌基因表达谱的影响[D]. 赵瑞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

标签:;  ;  ;  ;  ;  ;  ;  ;  ;  ;  ;  

衰老相关基因的筛选及针刺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